大暑天气有什么特点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暑天气有什么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大暑天气有什么特点
基础天气
通常大暑节气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同时也最高的天气,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而多地区气温达到35度以上。而在华南西部地区高温也很频繁,但是雨水相对而言比较充沛,雷暴雨通常也是常见的季节。
高温酷热
通常大暑一般都在三伏中的中伏阶段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当然全国各地温差都不会很大。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伏旱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大暑有什么注意事项
大暑正值“三伏天”内,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为了安然度过这段“苦夏”时期,在生活起居上要有所讲究。
大暑期间,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较高,尤其是中午日光直射,且室外气温较高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室外,以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和中暑。“而且,日晒过多还是皮肤癌、白内障、青光眼发病的原因,也会增加患淋巴癌、血液病的危险。如果一定要外出,需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戴太阳镜,并适当使用防晒霜。”
大暑时节,炎热的程度达到高峰。在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时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渐进入深层睡眠。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等,再下床。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在做一些较大的运动后,大量出汗会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运动量应该以此为度。值得注意的是,停止运动后,不可用冷水给身体降温,也不能过量地喝冷饮,最好喝些热茶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大暑的传说故事
1、萤火虫映出吏部尚书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记的在孩提时代,盛夏村外的玉米地里,有很多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那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人车胤的,字武子,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2、权相的生日礼物不翼而飞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七言绝句是《水浒传》中绰号为“白日鼠”的白胜所吟唱的一首诗,由此而引发了一件惊天大案——智取生辰纲。
纲,指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北宋权相蔡京假公济私,在朝中大兴花石纲,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徭役,修建华丽的艮岳。天下百姓穷不聊生,怨声载道。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知府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孝敬其岳父蔡京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银财宝,名曰“生辰纲”。命令麾下的提辖杨志押运十万贯生日礼物,于六月十五日蔡京生辰之时,送到东京汴梁庆寿。阴历的六月十五日正值大暑时节。这一情况被山东好汉晁盖、吴用等获知,决定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东南16里处的黄泥冈截取这批宝物。
押送生辰纲正是中伏天气,烈日炎炎,酷暑难当。《水浒传》载:“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古人有八句诗道:“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杨志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一路上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日益加深。众人不顾杨志的阻拦,强行在黄泥岗的松树林里歇息。而对面的树林里,晁盖等人扮作一伙枣贩子也在那里休息。若是真的真枪真刀的干,晁盖未必能胜杨志,怎奈吴用有妙计。此时,白胜挑着两桶酒,嘴里唱着那首著名的歌谣出现了。杨志手下的军汉们口渴难耐,垂涎欲滴,欲买酒解渴,但是当即被警惕性极高的杨志阻拦。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