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大暑>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是什么意思

艺洁2分享

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是什么意思介绍,欢迎阅读!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是什么意思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是什么意思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大暑的时候不是非常热,那么真正的热就会在秋后的时候出现,秋天热点对于收获是非常有好处的,粮食会增产。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大暑是暑热最旺,最热的时候,这个暑热到达最旺的顶点必定会由盛转衰,大暑之后金水进气,到了立秋天气便开始转凉,这是符合古人预测天时的自然规律的,倘若大暑的时候天气并不炎热,那么这个暑热的顶点还未达到,在立秋之后就依然会炎热一段时间。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大暑和立秋哪个热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时间在8月11日,8月11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所以今年的三伏天要到8月21日才结束,也就是说在8月8号立秋之后到8月21日三伏天结束的这段时间,天气依然是十分炎热的。

大暑相对于立秋来说天气是更热的,但是立秋后一段时间还在三伏天之中,也要注意防暑降温。

大暑期间之所以这么炎热,首先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南京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酷暑,降水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历法规定,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

大暑节气饮食4忌2宜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大暑饮食宜多吃“苦”

夏季饮食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平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夏季大暑尤为适宜。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大暑的天然养生品。

大暑饮食宜多吃“酸”

大暑时节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大暑节气的含义

大暑节气的风俗介绍

关于大暑的俗语有什么

关于大暑经典谚语大全

关于大暑的气象谚语大全查找

关于大暑节气谚语大全


    110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