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除夕最有名的诗句有哪些

广辉分享

当时逢中秋,面对天空的一轮皓月,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吟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国,每个节日必然有对应的诗词,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怀和浪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除夕最有名的诗句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夕最有名的诗句有哪些

除夕最有名的诗句有哪些

高适——最凄苦的除夕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背景,很难确定其具体年份。但通过题目可以知道这是写于除夕之夜的一首诗,而且此时诗人漂泊在外,客居他乡。

诗人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难以入眠。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诗人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除夕之夜,这份思念便更加煎熬、更加凄苦。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一直以来,高适都是以边塞诗人著称,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然而,这首《除夜作》却一改边塞诗的雄浑,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也没有华丽的辞藻铺排,诗人用近乎直白的口语,表达出除夕夜的真切感受,将他乡游子心里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注解选唐诗》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客中除夕闻此两句,谁不凄然?

文天祥——生命中最后的除夕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忽必烈最后一次劝降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写下《绝笔诗》,然后向南拜祭,从容就义,终年48岁。

而这首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2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祥兴元年(1278年)夏天,南宋已经来到了最后时刻,崖山海战惨败后,南宋灭亡。十二月,文天祥被俘。写这首诗的时候,文天祥已经被关押了三年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文天祥多次拒绝了忽必烈的劝降,甚至南宋宋恭帝赵显亲自来劝降,文天祥也只字不提降字。

也许是预感自己的时日不多,这首诗并不像其他诗词那样豪迈和慷慨,整首诗冲淡、平和,表达的只是大英雄欲希望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新年的朴实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因为即便这样简单朴实的愿望却永远也无法实现。

但这才是真实的人性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便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铁血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

在诗中,诗人悲怆地说: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但是,我们忘了吗?没有,无论时光怎样变迁,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文天祥,那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那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陆游——最喜悦的除夕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夕之夜若是逢雪,真是极好的,这样的美景就让陆游遇到了,于是挥笔写下这首《除夜雪》。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现今存世诗作9000余首,是存世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的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无论是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还是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的小诗,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这首小诗就属于后者,全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雪的喜爱。

诗人说:四更天的时候,北风吹来一场大雪,这是上天赐给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预示着来年的丰收。桌子上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诗人就着灯光用草字体在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饮屠苏酒,换新桃符,这是庆祝新年的方式。

崔涂——最孤独的除夕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崔涂,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末诗人,终身漂泊,故其诗多以羁旅飘泊的生活为题材,其情调苍凉。

这是崔涂最负盛名的一首诗,尤其是其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是千古名句。

“迢递”指遥远的样子,“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北部。笔者猜测,应该是笔者的老家四川巴中一带。“羁危”指在艰险中羁旅漂泊的生活。诗人说:除夕之夜,我却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的“烛”有一种说法是“独”,窃以为“独”不如“烛”好,孤独异乡人固然能看出诗人的孤独与落寞,但是若为“孤烛”,你想连“烛火”都是孤独的,况且人乎?且“孤烛”与孤客相对,物态人情,相互映衬,其内心孤苦不言自明。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同样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碎。再结合前句“乱山残雪夜”,这样的夜晚真是孤寂、凄凉。

于是,诗人发出感慨:因为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这是符合常理的,因为在家时,有亲人骨肉的陪伴,往往忽略了僮仆的存在。如今漂泊在外,家人骨肉分离,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僮仆,便觉得僮仆可亲了,同时也为这样孤寂的除夕之夜带来丝丝慰藉。然而这也正从侧面反映出羁旅漂泊的苦楚。

最后,诗人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诗人说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评价崔涂说:“工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由此可见一斑。

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评价此诗: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

陈师道——最心酸的除夕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与前面四位独自过除夕的诗人不同,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与朋友秦少章饮酒而作。

那么,秦少章何许人也?少章:名秦觏,字少章,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是诗人的朋友。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代表人物(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陈师道即“三宗”之一)。

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其诗受黄庭坚的影响,做诗力求“无一字无来历”,但他的学问不如黄庭坚,因此常常陷入窘境,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黄庭坚称之为“闭门觅句陈无己”。

但是诚如钱钟书所言,陈师道笔下也是有一些好诗的,如这首五言律诗《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一生清贫,甚至穷得无力养家,他的妻子儿女都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只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一人过活。但即便是他一个人,他也经常断炊,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在这个除夕之夜,诗人与朋友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于是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首联写自己除夜正感孤单,恰好有客来陪,感到十分快慰。颔联和颈联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尾联与首联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纪晓岚评价说:“神力完足,斐然高唱。”

诗人在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但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又说“颜衰酒借红”,他的脸色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因为诗人这年才三十四岁。

但是,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贫穷忧患中度过:诗人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其内心的愁苦可想而知。

除夕凌晨放鞭炮的寓意

除夕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放鞭炮。我国民间有“开门鞭炮”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除旧迎新。鞭炮是我国特产,亦称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可以创造出新年喜庆热闹的气氛,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祥。到了夜里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华夏大地上空,鞭炮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年夜饭

家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是最温暖的时刻。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中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春联也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活动。

    169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