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当天下雨意味着什么
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夏季的尾声。它标志着夏天渐渐结束,秋天即将到来。那么处暑当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处暑当天下雨意味着什么(最详一览),希望大家喜欢!
处暑当天下雨意味着什么
处暑下雨万人愁。意思是处暑节气下雨会让农民很发愁,
在处暑三候中说到,处暑节气后,农作物马上就要迎来收获,所以处暑节气前后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最关键时期。我们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夏茬玉米,处暑节气前后正是夏茬玉米养花授粉、灌浆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玉米生长速度渐缓,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小。玉米不管是在养花授粉还是在灌浆期,都喜欢晴朗的天气,这是因为在玉米的养花授粉期,如果是长期的阴雨天气,就会影响到玉米的授粉率,晴朗、微风的天气最适宜玉米的授粉和扬花。玉米在进入到灌浆期后,玉米穗的重量会增加,如果这个阶段出现阴雨大风天气的话,导致玉米倒伏的概率会很大,玉米秸秆倒伏会大大降低玉米的产量。
处暑是进入到秋季的第二个节气,秋季的天气常常以晴朗为主,所以我们也常会用“秋高气爽”这个词语来形容秋天的天气。这是因为在处暑后太阳的直射点会继续向南移动,太阳的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会向南移动,我国大部将会受来自蒙古的冷高压影响,天气将会晴朗为主,但是在处暑后,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我们将这一现象叫做“秋老虎”,人们发现,如果在处暑出现下雨的话,那就说明当年这个秋天已经受到秋老虎的影响,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的降雨会很频繁,也正是因为秋季降雨对农事的影响会很大,因此智慧的劳动人民便总结出了“处暑下雨万人愁”的说法。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俗语中的十八江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18天都有雨,第二个意思是雨水多到会将18条河中灌满,虽然这两个解释的意思不相同,但是都是说处暑是阴雨天气的话,未来一段时间的降雨会很充沛。如果处暑当天是晴天的话,未来的降雨会很少,就连从来不缺水的江里也会干涸。
在过去人们无法预测到未来的天气变化,但是天气对农事的影响却又很大,因此智慧的劳动人民便根据多年的劳作来总结经验。处暑是夏秋更替的一个重要节气,此时最热的三伏天刚刚结束,凉爽的秋天马上就要到来,因为处暑正值温度过渡时期,所以天气和温度并不稳定。按道理来说,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天气本应该以晴朗干旱为主,但当处暑当天是阴雨天气的话,说明炎热又多雨的夏季尚未结束,并且继续延续,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降雨会很充沛。如果处暑当天的天气是晴天的话,说明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所以从处暑节气后,天气将会以晴朗干旱为主,因为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所以农民要提前预防秋旱的发生。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意思是:处暑当天是雷雨天气的话,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很多。
这句俗语是流传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农业谚语,华北地区的降水和南方相比,本身就会少一些,尤其是在进入到秋季后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只有在炎热的夏季才会出现雷雨天气,在进入到秋季后雷雨天气将会特别的罕见,处暑节气已经到了秋季,如果在处暑是阴雨天气的话,那么便意味着今年炎热的天气已经向后推迟,多雨的天气也在向后推迟,所以在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降雨会依然频繁,因此便有了“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的说法。
在民间还有“处暑打雷,百日无霜”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在处暑当天是阴雨天气的话,那么出现霜降的天气将会向后推迟。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从处暑到霜降,差不多是100天的时间。在霜降节气后,冷空气活跃的会更加频繁,多地会出现下霜这一自然现象,如果在霜降时没有出现下霜现象,那么便说明当年天气寒冷的时间会比较晚。这句俗语和“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处暑是阴雨天气的话,炎热的夏季将会推迟,冬季寒冷的时间会较晚。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秋高气爽
处暑过后,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处暑节气养生方法
穿衣上:虽有“春捂秋冻”一说,但处暑过后,早出晚归者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是夜间外出,要多穿衣服。
锻炼上:早晚可适当运动,中午气温偏高,仍需要避免室外运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练一直到太阳当空。
饮食上:有些人在处暑过后往往胃口大开,但此时仍不宜多吃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可选用适合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夜寝时:白天若室温不高可不开空调,开窗使空气流通。晚上入睡前,应关好门窗,因深夜往往降温幅度较大。
灭蚊:处暑过后仍是蚊子繁殖高峰期,必须重视家居灭蚊,喷洒杀虫剂。需要注意的是,仅用驱蚊灯是不能杀灭蚊子的。
处暑日常养生注意事项
1.处暑饮食注重养胃
因为胃喜湿不喜寒。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
2.处暑宜多睡
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3.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俗语说“春捂秋冻”,“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4.处暑宜坚持锻炼
处暑后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5.处暑宜多开窗
处暑之后,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随着秋季到来,应当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处暑的民间风俗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