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惊蛰节气的禁忌有哪些
惊蛰,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节气,这一天也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既然这样,那我们知道2024年惊蛰节气的禁忌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惊蛰节气的禁忌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年惊蛰节气的禁忌有哪些
1、“祭白虎”在古代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一般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虽然打小人在平时也可以进行,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具有特别的寓意,据说效果也最好。因为惊蛰的时候,害虫益虫虽然都出来活动了,但这时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形成气候,比较好打。小人也一样,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压制小人、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3、惊蛰前后“禁订婚,结婚忌”,传说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惊蛰时节气温一般能达到多少度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回升较快,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而华北西北部除了少数年份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会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在3-6℃左右,江南地区一般在8℃以上,而西南、华南地区可达10-15℃以上。
惊蛰后天气还会冷吗
一般情况下,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天气会逐渐回暖,气温也逐渐升高,天气是否还会转冷,要因地制宜分析情况,气温回升变暖的因素取决于冷空气、寒潮的强弱、暖气流的影响、以及地球自转,南北半球偏摆方向和受太阳照射的角度等。
不过要明白的是,惊蛰仍然处于数九天中,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尽管惊蛰气温回暖,也是初春的天气,天气乍寒乍暖,不要马上减少衣物,谨防受凉感冒。
惊蛰节气的习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
3、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驱赶霉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惊蛰节气的含义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