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因此日常饮食方面要遵循阴阳平衡原则,保持机体功能的平衡协调稳定。那么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
1、吃驴打滚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有吃驴打滚(也叫豆面糕)的习俗,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将面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擀成片,然后抹上红豆沙馅卷起来,切成小块食用。
2、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有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嫩绿的、细棵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的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吃起来汤鲜味美,还有特别的寓意,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吃春菜、喝春汤有祈求家宅安宁、身强力壮的意思。
3、吃萝卜
扬州人还有春分吃萝卜或萝卜丝馅的包子、春卷的风俗。这时吃萝卜不但能上下通气,还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春季养生保健的各种蔬菜中,效果最好的当属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理气、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热生津,煮熟偏于行气消食,春季食用,可用来防治痰多咳嗽、咽痛、伤食腹胀、便秘等病状。现代医学认为,萝卜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纤维素也可促进排便,利于减肥。如果想利用萝卜来排毒,可以选择生食,打成汁或凉拌、腌渍均可。
4、吃太阳糕
“太阳糕,步步高”。依照旧时老北京习俗,春分这天要祭拜太阳神,“请”吃太阳糕。太阳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贡品,也是节令食品,寓意“太阳高”。不但“太阳糕”的寓意美好,而且糯米和内馅的设置也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养生理念。太阳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上面用红曲水印昂首三足鸡星君(金鸡)发像,或在上面用模具压出“金鸟圆光”代表太阳神。太阳糕每五块为一碗,顶端还插有一只寸余高的面捏小鸡,十分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