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插茱萸的好处 重阳节插茱萸为何能辟邪

碧瑶分享

  据说,重阳节很早插茱萸是为了辟邪驱逐瘟疫,那么,重阳节插茱萸为何能辟邪呢?有什么故事来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所在。

  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记述了这一情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唐时重阳节登高茱萸插头习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庸人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诗云:“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后,插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终盖过厂“辟邪翁”(茱萸)。

  《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具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

  茱萸是一味中药,分吴茱萸和山茱萸。《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以前有人认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实为张冠李戴。山茱萸虽为传统中药,有滋补益精的功效,六味地黄丸中便有一味是山茱萸,但它闻起来没有气味,显然起不到驱邪避灾的作用。而吴茱萸药名为吴萸、气辣子、越椒等,吴茱萸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有关茱萸的古诗

  魏曹植《蒲生行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南梁吴均《行路难》:“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赠柳真阳》:“朝衣茱萸锦,夜覆葡萄卮。”(茱萸锦,锦缎名。晋陆翙《邺中记》载:“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葡萄锦、玫瑰锦。”)

  唐代咏茱萸句甚多。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诗中用茱萸字》一文,指出刘禹锡言唐代三位诗人咏茱萸句,未尽,洪又列出十人。而据笔者所见,犹未尽数,并录如次:

  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郢二判官》:“觥盏醘飞菡萏叶,舞鬓摆落茱萸房。”《九月九日登巴台》:“闲听竹叶曲,浅酌茱萸杯。”《九日寄微之》:“蟋蟀声高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戴叔伦《登高乘月寻僧》:“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滩。”

  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郭震《子夜四时六首》:“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

  张鄂《九日宴》:“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茱萸女:指茱萸会上,头插茱萸的侍女。)《九日》:“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春?”

  耿湋《九日》:“步蹇强令避藻井,发稀哪敢插茱萸?”

  茱萸可以吃吗?

  山茱萸是可以吃的,泡水冲茶那样喝,直接食用都可以。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但是以下几种人不能吃:

  1、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2、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3、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重阳插茱萸相关文章:

1.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有何寓意

2.有关重阳节的传说

3.古人过重阳节有那些形式

4.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故事

5.重阳节是纪念谁的

    403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