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宵节要做的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还是在正月里,应该还算是年的一部分。元宵节古时称“上元节”,也称“灯节”。这个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始于汉代。汉文帝刘恒登基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 也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天晚上,汉文帝就会微服出宫,与百姓同乐,以示纪念。“夜”,在古代又叫“宵”,正月又可称为“元月”。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这一夜也就叫元宵了。从此以后,代代相传,每年的正月十五便成为普天同庆、万家灯火闹元宵的日子。你知道在元宵节,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吗?
文化|元宵节承德人必做的这些事,你做了几件?
放花灯
俗话说:“除夕火,元宵灯。”过去,元宵节到来之时,承德街有放花灯的习俗。每逢此日,自南营子大街、二仙居、火神庙、马市街、西大街直到二道牌楼文昌阁附近,真个是十里长街,火树银花。路旁商号悬灯结彩,西大街的三座牌楼上也高悬彩灯,商家、店铺的彩灯更是一家比一家新颖别致。以西大街上“鼎丰号”(杂货店)、“同声远”(面粉店)、“永聚德”(粮油店)、“协成泰”(绸缎店)、“富盛和”( 绸缎店);火神庙街的“义盛兴”(面粉店)、“荣生栈”(卷烟煤油店)、“同仁堂”(中药店);二仙居街的“大德泉”(杂货店)、“道德泉”(杂货店)、“新九霞”(鞋帽店);南营子街上的“兴泰隆”(面粉店)、“东福长”(面粉店)等家的彩灯最为高超,最受人们青睐。
承德街灯节的花灯有些是从京都传来的,有些是避暑山庄御用贡灯样式传到民间的,所以,花灯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花灯原料有绢丝,有玻璃的,外观都很漂亮。悬挂的花灯样式有门灯、莲花灯、走马灯、冰灯、盘灯等。而观灯的人则手提荷花灯、萝卜灯、鲤鱼灯、白菜灯、猪八戒灯,熙来攘往,络绎不绝。
在街面悬挂的花灯中,走马灯看着最有趣味,因为灯上展现着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景物。比如展现人物故事的有唐僧取经、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刘海戏金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招财进宝、福寿双全等;展现动物形象的有狮子、老虎、孔雀、金鱼等;展现花果类的有荷花、西瓜、桃子等。“走马灯”状如龛形;中有竖柱,柱上端张一把纸伞,伞下端铁丝上系有四个或四对戏剧人物;燃着的蜡烛直嘘其伞,伞被嘘动,则带动人物转动。从灯的正面可以看到人物的影像,多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中的人物。
那时,由东虹桥到避暑山庄丽正门前多是陈列销售花灯的灯市。文古斋、益友斋、和辛记、南记、乔记等家纸扎铺,节前都要赶制大批各式各样花灯应市。销售的花灯中以荷花灯、鱼灯、八角灯销售量大。一般家庭都要为孩子们买上几盏,孩子们提着花灯走街串巷游玩,相互媲美。
十五灯节上还有“闹灯官”表演。所谓闹灯官就是一名头戴乌纱帽、身着大红袍、倒骑毛驴的滑稽演员,由一名侍从牵着毛驴,走在大街上,哪里人多拥挤,他就去哪里“干涉”。“灯官”到哪里,哪里就有哄笑声。还有由群众扮演的“灯官爷子”和“灯官娘子”于是夜出巡,到各店铺门前讨钱。店铺都想讨个吉利,谁也不敢不给。此外还有“打十不闲”等表演,十分有趣。关于正月十五闹龙灯,承德地方还流传有民谣:
正月十五闹龙灯,家家户户喜盈盈。
金花银花连花炮,明灯彩灯滚龙灯。
老头老婆齐欢笑,小伙伴着大姑娘。
猜灯谜
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灯谜以谜语为基础,能启发智慧,融会知识。据史料记载,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谋臣策士委婉劝谏的隐语。初唐时盛行谜语,宋代始有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时至今日,这种习俗仍在流行。
谜语有许多叫法,如“春谜”、“灯谜”、“灯虎”、“射虎”、“文虎”、“隐语”、“瘦辞”等。这些名字各有说法,如“射虎”是比喻其艰难,不易被人猜中,好似射虎一样难。谜语是以某事物或某词句、成语、俗语,或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的描写方法做出谜面,供人猜射。今多称猜射事物者为谜语,以文义作谜底者为灯谜。
过去承德街正月十五“灯节”时,有的商家店铺就用各种颜色纸条写上灯谜,悬挂在彩灯下边,供观灯的人猜射。谜底有打四书五经一句的,有打成语的,有打古诗词的,有打《三国》、《水浒》人名的,有打历史人物的,有打古书名的,还有打各种物品的等等。如有以“张翼德查户口”为谜面,而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谜底。猜中者可揭下纸条去领奖。活动中有的商家为了推销商品,还利用灯谜做广告。如有一年元宵节晚上,位于虹桥的“富盛和”布店出的一则灯谜谜面是:
自己不闻不见,专替别人打算,
虽然又聋又哑,却是有分有寸。
谜底是“尺”。
位于二仙居桥头的“兴泰隆”油坊,出的一则灯谜谜面是:
生来又青又黄,好似水一样,
不能倒水里,只能浮水上。
谜面是“豆油”。
也有的商家灯谜不是专门作广告,而是为节日增添雅兴。如有一年,位于西大街柳树井胡同的文琇石印局(从事印刷的),门前灯笼上的一则灯谜出人意料。谜面是:
上边有口没盖头,下边有口没堵头,
左边有口没档头,中间有口没舌头。
对这则灯谜,多数人都往这家营业性质上猜,结果都没有猜中,原来谜底是过去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井”。
吃元宵
元宵节,人们有吃元宵的传统习俗。元宵,旧时还称“元子”、“乳糖元子”、“糖元”、“团子”; 南方称“汤圆”、“水圆”。元宵是正月十五的节令食品。承德街人过正月十五也有吃元宵习俗。每到正月十五前后,糕点铺和大街上的食品摊便摆满各式各样的元宵,供人挑选。当时以“荣美斋”、“桂兰斋”、“名远斋”、“东升号”、“稻香村”等几家糕点铺的元宵最为上乘。各家均提早在店铺门前搭起棚子,边加工、边销售,生意非常红火。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花会、庙会
过去,正月十五前后,承德市区的商民要举办各种花会,火神庙和岳王庙都要举办庙会。热河街沿避暑山庄宫墙的五孔闸直至狮子沟、大佛寺,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游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不是观花会就是逛庙会。火神庙是祭火神;岳王庙以唱大戏为主。是日上午,普宁寺也有庙会,庙会期间众喇嘛以鼓乐、旗幡引路,用彩轿抬着弥勒佛的塑像,沿庙的山墙绕行一周,名为“转山”,取佛祖视察人间之意。沿途善男信女焚香礼拜者众多,所以众喇嘛故意放慢脚步,正午以后才回庙。
现在正月十五前后,承德各县、乡镇举办花会的依然很多,有的是集中到县里,规模较大。但多是在乡镇、村一级活动。
丰宁满族的元宵节
张冬阁先生讲,在丰宁,年的高潮不是三十,不是初五,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就像西方的狂欢节,主要内容就是办会。丰宁满族办会是全民参与,参加办会的人比看会的人多,而且是官民同庆。在这天,真正的官不能行使他的权力了,是大家选出来的灯官在执掌生杀大权。这个人一般都是能张罗事的社会闲杂。灯官在起会的时候坐在一个椅子上,由八个人抬着,走在整个花会的前头。前边也有衙役给他打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张冬阁先生还讲了一个灯官行使权力的笑话。说是一年正月十五晚上,花会走到一个买卖家门口,一看这家灯笼还没挂上呢,灯官就站住了,说把你们掌柜的叫出来。掌柜的也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赶紧出来了,问灯官有什么指示?灯官说,都到这会儿了,你这灯还没挂出来我得罚你,你让四个人抬个笸囖,里面搁个饺子,给我送到府上去。掌柜的就真的让四个人抬个笸囖,送到了戏台底下。就是逗大家一乐。
丰宁满族正月十五办会,一般也是龙灯、狮子、旱船等。船在满族挺重要,满语叫“威乎”。满族有一种体育运动叫 “赛威乎”,丰宁满族的跑旱船,就叫“跑威乎”。“威乎”是满族的一种独木舟,采珠人一般都是用这个,因为满族发祥地是黑龙江,中兴地是松花江,一直是在水边上,所以对船非常重视。满族花会中还有一个叫“寸子”,又叫“小高跷”,它比高跷矮。高跷都是男的踩,“寸子”是女的踩。
“九莲灯”是丰宁满族花会中比较有特色的一档。一个是用人比较多,再一个是要糊各式各样的灯。晚上,人们举着争奇斗艳的灯,时不时地变幻着队形,非常壮观。据张先生说,“九莲灯”是从康熙打葛尔丹时摆的阵法演变而来的。他小的时候,丰宁北园子还有八十多人放九莲灯,现在没有人放了。还有一个满族特色比较浓的花会档叫“五魁梧”,就是五种大的山神动物,虎、豹、熊等,蹦蹦跳跳,表现的是满族的莽式舞蹈。
张冬阁和赵介民先生都特别提到,有一种活动是满族在元宵节时独有的,即请“笊篱姑娘”。赵介民先生讲,笊篱姑娘是满族民间信仰的一位女神。传说,笊篱姑娘生前非常勤劳,每天都把屋里、当院、厕所、牲口圈打扫的干干净净,农人懂得种地上粪,就是笊篱姑娘教的。所以正月十五这天,丰宁满族家家户户都要搞环境卫生,并要起圈积肥。这天,各户还把带长把的笊篱头用红布包起来,让一个小姑娘举着进屋,代表笊篱姑娘来到家里了。接下来,家人开始对着笊篱姑娘问卜农情:今年种什么粮食好?种什么能丰收?种什么歉收?如果笊篱动弹了,就是笊篱姑娘显灵点头了,这家也就决定谷雨后种什么了。有一首民谣叫《请笊篱姑娘卜算种五谷》:
驴粪球,马粪球,笊篱姑娘来磕头,
驴粪蛋,马粪蛋,笊篱姑娘算一算。
今年种啥好?今年啥别干?
样样给咱来指点:
大粒黄,小粒强,白苞米,红高粱,
红苗谷子闪金光。
南山豆,北山粮,
东菜西瓜红沙瓤。
除了向笊篱姑娘问卜,这一天还跳《笊篱姑娘舞》。道具是用柳枝做的,是用双枝做足绑在一根竖木上,绑一横木为臂,再绑一个笊篱为面(有的蒙上布,染上头发,画上五官),头簪彩花,身穿红花袄、绿花裤。由一矫健敏捷善舞的女孩举着笊篱姑娘,在庭院或街心广场起舞歌唱,围观男女老少摇着身子拍手合唱:“空齐、空齐!” 《笊篱姑娘舞》是一种边舞边歌问答式、互相唱和的空齐曲。歌词有预先编好的十几段词,多为歌颂笊篱姑娘的美丽、美德及优美舞姿,也有一问一答农业技术的唱词。如:
姑:笊篱姑娘下山来,
十五、十六看灯来。
众:梳的什么头?
姑:梳的四散头,头上抹的桂花油,
龙凤簪,左右插,珠花翠花金银花。
又如:
众:布拉利,空齐,空齐,
独:红缎袄呀花披肩,
绿缎裤呀走金边,
上绣鸳鸯双戏水,
金翅鲤鱼卧粉莲。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元宵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皆取团圆之意,
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正月十五晚上,
街头巷尾,红灯高挂,
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
不一而足。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
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
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
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
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
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
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当然,元宵风俗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
元宵节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元宵节相关文章:
1.元宵节可以干什么
2.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3.元宵节的诗句
4.江西元宵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