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养生原理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10月23日或10月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也是调养身体的较好时机,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养生篇
一、气候特点
霜降时节,天地间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凝结,逐步呈现出阴盛阳衰之象,天气渐变寒冷,气候干燥,开始降霜,气温往往骤升骤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描述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晚上气温较低,有时晚上气温可达3-5度左右。
二、养生要点
1、饮食养生
以调理脾胃、养阴润燥为主。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强调了霜降进补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秋季总以平补为主,同时要注重调养脾胃,养阴润燥。可常食用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白菜、四季豆、板栗、梨子、苹果、香蕉、柿子、百合、芝麻、红枣、蜂蜜、银耳、鸡肉、鸭肉、兔肉、泥鳅、山药、薏苡仁等。也可适当吃些调补药膳,如莲子粥、百合粥、莲藕汤、鸭梨汤等。
2、生活起居
防寒是主调。尽管“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保健谚语,那是指初秋时节,宜适当冻。而到了霜降之秋末时节,如果过于秋冻,则常常感受寒邪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因此,霜降时节,防寒非常重要,尤其注意腰腿部的防寒保暖。并注意适当运动,可坚持进行散步、跑步、登山、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和免疫力。
3、情志养生
防秋季抑郁是情志养生的关键。晚秋时节自然界一片肃杀萧条的景象很容易使人产生忧郁低落的情绪。此时,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家人沟通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选择趣味性强的运动方式,如唱歌、跳舞、各种表演性活动等。这样,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怡情易性,保持心情愉悦。
三、注意预防疾病
霜降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较明显,早晚温差大,身体很容易遭受寒邪侵袭。此时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风、寒之邪也易侵犯腰、腿部,而致腰痛、“老寒腿”。由于天气较干燥,身体孔窍器官失于濡润,抵抗力较差。也是感冒、鼻炎、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特别是晚上变凉,容易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节气】霜降到来,不可不知的养生知识!
霜降时节饮食习俗
1、霜降吃柿子
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吃牛肉
大陆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和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3、霜降吃萝卜
民间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生吃,凉拌着吃,做成热菜、汤饮、粥品、主食,甚至还能做成药膳。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肺与大肠相表里”。
霜降时节养生知识
“补冬不如补霜降”。这段时间气温下降迅速,天气非常干燥,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等容易反复发作或老病复发。对此,中医专家认为,“霜降”时节,“秋补”比“冬补”更为重要。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着凉,选择“慢运动”,开始“养阴”。
1、防秋燥
起居上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养肺。而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的水果可以滋阴润肺。
2、防湿邪
秋天的雨水多,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如果脾伤于湿气,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所以应该多吃莲子、薏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3、防秋悲
秋季养生防秋郁可多看喜剧片,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
4、防贼风
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这被中医称为贼风。
所以,睡觉时一定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此外,还要注意穿衣保暖,不要随意减衣,以防贼风。
霜降相关文章:
1.霜降是什么时候
2.霜降注意事项
3.霜降有什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