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中国清明佳节习俗中的陋习

志彬分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许多的习俗,但当中也有着陋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节习俗中的陋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习俗中的陋习

  年年清明,又到清明。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而言,它在被传承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会发生一些改变:一些旧的过节风俗被逐渐淡忘;一些新的风俗正在形成。这应该也算是传统节日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内在规律,清明节也不例外。

  至此,现在的人如何过清明,如何让传统的清明节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民俗和文化方面的话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以笔者的看法,绿色、低碳、环保,应该是现代人过清明节的基本色调,在过节方式改变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在殡葬理念上移风易俗,倡导一些更符合现实需要,更顺乎时代潮流的殡葬方式。

  环保是潮流,绿色是时尚,低碳经济方兴未艾,低碳生活备受推崇。而传统的清明节祭奠方式,往往以焚烧成堆的纸钱,无数的祭品为主,并且有烧得越多,孝心越大的意味,这无疑和绿色、低碳、环保等理念背道而驰。我们无意批评古人,毕竟那时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当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日益严峻甚至说满目疮痍,再坚持旧有的过节方式,无论如何都有些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坚持绿色、环保、低碳,并不会妨碍我们祭奠亲人,缅怀祖先。鲜花一束,薄酒一杯,所代表的哀思和感情,并不会比纸钱一堆,纸屑乱飞更少,更淡。而这样的祭奠方式,显然更加文明,更加进步,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更加友好。古人地下有知,必会欣然颔首,以示赞同。

  任何传统节日,有值得肯定的“新风俗”,就会有值得警惕的“新陋习”。就清明节而言,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些“新陋习”就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如果说在亲人的墓前焚烧纸糊的苹果手机、别墅洋楼小汽车还属于恶搞的话,那么焚烧“二奶”和“小三”,就是对列祖列宗的亵渎,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侮辱。这样的所谓“新风”,只能是封建陋习在新时代的一个新花样,必须被坚决摒弃。

  在改进祭奠方式,力求文明与进步的同时,还应该通过清明节反思目前的殡葬观念。现在很多人不但感叹活人住的房子买不起,而且开始感叹死人“住”的墓也买不起了,全国很多地方每平方米的墓价,早已远远超过了当地的房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传统土葬方式的固守,源于“入土为安”观念的根深蒂固。其实,除了传统的土葬,一些新兴的殡葬方式,如树葬、花葬、海葬等等,不但同样可以起到安葬亲人的作用,而且也同样符合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同时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土地资源,为自己减轻经济负担。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猜你感兴趣:

1.清明节要干什么

2.清明节手抄报大标题

3.清明节精美手抄报

4.清明习俗手抄报内容

5.清明节习俗以及注意事项

    392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