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重要纪念日>毛泽东诞辰>

2017年毛泽东回韶山

丽霞分享

  历史上毛泽东曾经回过韶山,在回韶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7年毛泽东回韶山,希望大家能够帮到大家。

  毛泽东回韶山电视剧简介

  2007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国人要永远记住的日子。没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个日子里,我怀着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观看了影片《毛泽东回韶山》,借此缅怀伟人。 影片描述了领袖回乡省亲经历,表现了领袖实事求是的作风,当领袖听到基层干部虚报产量,不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时,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一定要如实地对待生产,对待群众,对待自己。亲自纠正了韶山公社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冒进思想。

  毛泽东回韶山

  著名的张跃西教授说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在人民心中,毛泽东已经不仅仅代表毛泽东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我们这个党、这个军队、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还应该记得联合国总部是以历史上罕见的快速度,在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就降下半旗致哀。

  1959年6月25日上午,毛泽东的专列从长沙开往湘潭。到湘潭后,毛泽东换上一辆灰白色吉姆轿车,在工作人员和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图为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父母墓前鞠躬。

  第二天清晨天刚放亮,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毛泽东没有通知任何人,仅有当时值班的一名警卫人员随行,迈着轻快的步伐,蹚着没膝深的杂草,从山坡爬上山梁,顺路向西走。不一会,从后面追上来的随行人员也都跟在的后面,毛泽东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前面走着,此时谁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图为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父母墓前肃立。

  从后面赶来的一位省公安厅的随行人员说:“这是去毛主席父母亲墓地的路。”果然走不多远,毛泽东在一个由黄土新修过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前肃然停住,在坟前默念片刻,向左右环视着,似乎寻找什么。图为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父母墓前肃立。

  由于毛泽东一行头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他一清早就去谒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没有什么准备。正在为难之时,沈同处长随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递给主席,主席满意地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了3个躬,肃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着。图为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用松枝为父母上坟。

  数分钟后,他怀着依恋之情,小声说了几句话,当时警卫没有听清楚主席说了些什么,后来才得知他说的是:“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当天晚上毛泽东在和罗瑞卿交谈时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不能忘。”图为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与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与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在故居旁的晒谷坪留影,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图中)等人陪同。

  1959年6月,罗瑞卿陪同毛泽东回韶山。图为在毛泽东故居前,毛泽东、罗瑞卿、王任重(左一)和当地群众合影。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当地群众陪同。

  1959年6月,毛泽东在故居看自己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籍。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韶山至长沙的途中,与宁乡县的小学生交谈。

  1959年6月,毛泽东看望毛福轩烈士夫人贺菊英。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同邻居李春华交谈。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同乡亲们亲切交谈。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在毛霞生家中做客。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与当地群众交谈。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看望邻居李文贵。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视察家乡稻田。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韶山学校的少先队员给毛泽东带上红领巾。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与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合影。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韶山松山一号宴请家乡亲属,烈士家属和地下党员。宴请前,毛泽东特别关照工作人员说:“我的那位九老弟(毛泽连),眼睛看不见,请你们用车子去接一下。”宴请后,毛泽东和大家合影。从相片中可以看出,毛泽连、张玉莲夫妇站在众人旁边(前排右一毛泽连,第二排右一张玉莲)。据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回忆,当时毛泽东将毛小青、毛坚平姐弟一左一右拦在怀里。在摄影师即将按动快门的一刻,坐在毛泽东右侧的毛福轩的妻子贺菊英,将毛小青从毛泽东怀中拉到自己身前。

  毛泽东父母的坟墓。毛泽东父亲名为毛贻昌,字顺生,生于1870年10月15日,逝世于1920年1月23日;母亲文素勤,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毛泽民代毛泽东填写的《履历表》,毛泽东母亲真名为文素勤,而非此前所称的“文其美”、“文七妹”。

  毛泽东曾祖父墓碑,上可清晰看到立碑人为毛泽东父亲毛贻昌。

  建国后,毛泽东与青年时期的校外塾师李漱清握手。在李漱清那里,毛泽东接受了最早的维新救国和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4年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合并)。在长达五年的师范生涯中,毛泽东为以后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步成熟。在这里,有三位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最为深远。第一位是杨昌济。据说杨昌济每天都用冷水来洗澡,无论是春夏秋冬。毛泽东洗冷水澡的习惯应该是受到了杨昌济的影响。

  第二位是徐特立。徐特立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毛泽东对此十分推崇。深受徐特立影响的毛泽东养成了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他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笔记很多,有听课的、有自学的、有摘抄的以及随感和日记,积累了足足有好几篮子。193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寿辰时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第三位是袁仲谦。他酷爱古文,博览群书,国学修养很深。袁仲谦胡须有半尺长,所以人们又亲切地叫他“袁大胡子”。袁仲谦教授毛泽东古文长达五年,最初二人关系不睦,后来缓和。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多亏袁大胡子,我学会了古文体,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遍过得去的文言文。”

    315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