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背景是什么
别问团团为什么这么高兴,
因为嘛.........
又到了一年一季,可以和家人一起,
喝那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的腊八粥了。
那场景,
想想就嗨皮。
而过年本来就让人心旷神怡
腊八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再有两天就是腊八,提起腊八,现在的人们除了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外,一般很难想到别的风俗了。在很多人眼里,不起眼的腊八甚至都很难算是个节日,连“吃饺子还是吃面”的争论都没有它的份儿。
腊八蒜。
然而,这个今天看来十分缺少存在感的传统节日,出身却十分显赫。腊八可是由古代两个极为重要的岁末节日合流演变而来的,它们就是腊祭和蜡祭,确切地说,是“臘”和“蜡”。这两个时间相近、 性质也差不多的节日逐渐合到一起变成了腊日,而腊八就是后来从腊日中独立出来的。
从四个字的来历说起
一会儿是“腊”,一会儿又是“蜡”,听起来怎么这么乱?前些天讲蜡梅的时候,我们已经稍微介绍过“臘”、“腊”、“蠟”和“蜡”这四个字的关系,今天再来仔细理理。
“臘”和“腊”、“蠟”和“蜡”只是同一个字的繁简对照版?那是现代人的认识,在古代,它们是区别很大的四个字。“腊”读[xī],本来指干肉,也是个副词,指(负面的)极端。“蠟”读[là],指的是一些常温下呈固态的油脂,也就是“蜡烛”的那个“蜡”,“蜡梅”的“蜡”取的也是这个字。这两个字和本文内容关系不大,而“臘”[là]和“蜡”[zhà]才是要向大家隆重介绍的主角,它们本来分别是一种祭祀的名称。
蜡梅,不是腊梅哦。
简化字方案将“臘”简化成了“腊”,“蠟”简化为“蜡”,把两个高频字合并到两个超低频字上面。这样的处理对日常生活固然便利,但却让本文的表述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此处我们需要事先进行一点说明:本文在本小节以外出现的所有的“腊”,指的其实都是“臘”的简化字。
“腊”祭,祭祀祖先神灵
“腊”是中国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祭祀对象是祖先和神灵。《礼记·月令第六》记载在“孟冬之月”时,“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五祀”是五种神灵,东汉著名学者郑玄认为分别是“门”、“户”、“中霤[liù]”(一般认为就是总被孙大圣欺负的那个土地老儿,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则认为同社神)、“灶”、“行”五种家神。
灶神的祭祀后来独立了出来。
连天子也会参加的祭祖、祭神活动,在祖先崇拜情结严重的古人那里无疑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了。
腊祭的具体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庆贺丰收的“蜡”日
而在举行腊祭的腊月里,庆祝农业丰收的“蜡”祭也在火热进行中。“蜡”主要祭祀对象是与农业有关的神灵,它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带有“报恩”的性质。
在先秦时期,这同样也是一个会由天子亲自参与的重要祭祀活动。《礼记·效特牲第十一》对蜡祭有一段详细的介绍,说的是天子行此祭时需要祭祀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和水庸共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要唱“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种祝愿农业条件良好的歌谣。这种祭祀的有无与农业收成有关。在祭祀完成以后,直至年末,国家都不再有劳民的工程了。
腊八粥的材料,腊八来源的“蜡”日是庆贺丰收的节日。
蜡祭在民间带有岁末纵酒狂欢的性质。郑玄提到蜡祭时说这一天“民无不醉者如狂矣”,正是当时蜡祭的真实写照。《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记载子贡观看民间蜡祭的情景,回来对孔子汇报说“一国之人皆若狂”,孔子说:“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些话未必真的由孔子所说,但蜡日狂欢、减压的意义无疑是社会上的共识。
这么巧?那就在一起吧
腊、蜡都是在年末举行、带有狂欢色彩的重要祭祀,既然赶到一起,何不索性一块儿过了?
在民间,两种祭祀从汉代就开始合流。腊祭开始附带了蜡祭的狂欢色彩,蜡祭也在向腊祭靠拢。虽然腊祭与蜡祭仍然是不同的祭祀,但是蜡祭在民间的祭祀对象已经从农神变成了与自己有关系的现实人物。蜡祭祭九族(中的死者),腊祭祭先祖,外延上未免有很大重合,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们在一起了。
大概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从东汉时期开始,甚至有一些学者都误以为腊和蜡最初只是一种祭祀的不同名称。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引用一本叫《礼传》的书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这里把“腊”和“蜡”视为同一种祭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名。前些天介绍蜡梅的时候我们也引用了《广雅·释天》上一段类似的话:“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此外还有人认为“蜡”是这种祭祀的统称,而“腊”则是周代人对这种祭祀的专名。今天的学者普遍认为隋代以前官方的蜡、腊二祭一直是不同的。
前几天我们就说了,这是错的。
但是,魏晋时期以后,这两个节日在民间已经基本不作区分了。腊日的狂欢节越来越热闹,还有了为新年采办年货的性质。晋裴秀《大蜡》诗曰:“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反袂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有这么多东西可以买买买,可见年终剁手节本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由于祭祖是一种家族活动,腊祭还发展出了家庭团聚的节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三《时序部十八》引谢承《后汉书》(不是《二十四史》里那本范晔的《后汉书》)说东汉官员第五伦在外做官,不能和妈妈在一起,“至腊日,常悲恋垂涕。”这些节俗都一直流传到了唐宋时期。在唐代,腊日还有过燃灯的习俗。不过这在后世并未得到广泛的流传。
腊日:五德轮转挑日子
先秦时期腊祭的日期已经很难具体考证了。直到汉代,腊日的时间才有了明确的历史记载。而那时,腊日的时间要靠“五行属性”来确定。
五行学说自战国末年渐趋成型,到了汉代则颇为盛行。那时候,人们开了很多脑洞,拿五行来附会世上的各种问题。当时产生了一种颇有影响力的学说叫“五德终始说”,它认为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五行属性,称为“五德”,只有顺应了这些属性才能顺应天时,国祚绵长。根据当时人迷信的想法,这个观点就可以决定腊日的日期。
在汉代,一直存在一派人认为汉代属于“火”德。这一派在西汉末年以后伴随着王莽势力的崛起而彻底战胜“土”德说成为了绝对主流。《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引高堂隆《魏台访议》曰:
“王者各以其行之盛祖,以其终腊。水始生于申,盛于子,终于辰,故水行之君以子祖辰腊。火始生于寅,盛于午,终于戌,故火行之君以午祖戌腊。木始生于亥,盛于卯,终于未,故木行之君以卯祖未腊。金始生于巳,盛于酉,终于丑,故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腊。土始生于未,盛于戌,终于辰,故土行之君以戌祖辰腊。”
于是汉人多在腊月的某个戌日举行腊祭。在东汉时期,这个日期被固定在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上。《说文解字》释“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正是对当时节日时间的说明。
从腊日中独立的腊八
这个五德轮转选腊日的转盘最晚到宋代还在继续。但是民间却在佛教影响下另外形成了一个固定于历法的腊日,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腊八了。
南朝萧梁时期的宗懍所著《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沐浴转除罪障。”腊日被固定到了十二月八日上。此时的腊日既有传统腊日庆祝所谓的阳气恢复,春草重生的特点,又包含了“作金刚力士”、“沐浴”、“除罪障”这些佛教色彩明确的特征。
2017年1月,内蒙古一位老人正在展示腊八粥食材。
后来,汉传佛教干脆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传说,说释迎牟尼修行的时候曾饿倒在地,一位牧女给他吃了一种用各种粘米和糯米熬成的杂烩饭。吃完这碗饭,释迦牟尼跳到河里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为纪念此事,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口熬制“腊八粥”供佛。
此后,腊八日干脆从腊日中独立出来,成为了和腊日并存的独立的佛教节日。此时的腊八节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庆祝,其核心节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风俗。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云:“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这正是腊八日沐浴、拜佛风俗的体现。腊八粥本来也是一种起源于宋代的佛教食品。《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煮好的腊八粥。
宋代以后,曾经极为重要的腊日日渐式微,最终于清朝的乾隆十年被彻底废除;而脱胎于腊日的腊八,却借助一种好喝的粥广为流传,一直存续至今。由此可见,吃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腊八节只知喝腊八粥?这才是腊八的正确打开方式!
腊八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美食众多, 腊八粥、 腊八蒜、 腊八面、 腊八豆 等
数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1、熬腊八粥
红豆,绿豆,黑豆,黄豆.....凡是圆滚滚,
胖嘟嘟的,都通通跳到碗里来!
然后噼里啪啦往锅里一扔,
哗啦啦,美味的腊八粥就出来了
2、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
团团还没尝过这种美食呢!
不过看着就好好吃的样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3、吃冰
说实话
大冷天吃冰这种事
团团还是挺怕的
太!冷!啦!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泡制腊八蒜
安徽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
团团的妈妈每年都会泡腊八蒜呢!翠翠绿绿的可漂亮了。
5、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安徽某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安徽的腊八节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在快速发展的安徽,腊八的“味道”已经慢慢变淡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腊八节这个节日,只有一些老一辈的人才记住了这个节日,知道这个节日的会在这一天熬上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和家人一起,喝着粥,拉拉家常,享受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快乐。
其实,无论东西南北,无论是否喝粥,这些都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事。最重要的事是,能在自己闲暇之余,佳节之际,陪陪身边早已两鬓白发的双亲,和一起经历风雨的伴侣,还有正在一天天长大的子女们。
最后,团团祝大家在腊八节吃好喝好,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