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挂艾叶的由来

炎玉分享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节挂艾叶的来历是什么?接下来就跟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挂艾叶的由来

  传说过端午节在家门口挂艾叶的习俗和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有关。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向披靡。官府散布谣言,说黄巢军队所到之处,杀人如割草。百姓听传言后都急忙逃难。有一日,黄巢率兵打到河南邓州城。他乔装去察看地形,看见一个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匆匆逃难。黄巢很纳闷便去询问,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 黄巢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抱着大的?”村妇称:“大男孩的父母都已被乱军杀死。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独苗。”黄巢听后大为感动,拔剑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叶,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此消息很快传遍全城,当晚穷人家门上都插上了艾叶。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起义军攻下邓州、杀了县官,而百姓未受到一点伤害。

  端午节挂艾叶的由来传说

  端午节挂艾叶的由来传说一、避黄巢之乱

  至唐黄巾(改为黄巢,网友“阿海”发现了这一处错误,在此表示感谢。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事情,6月20日记)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

  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

  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端午节挂艾叶的由来传说二、避免受伍子胥军士骚扰

  传说伍子胥率兵为父兄报仇,途中遇一妇人,领着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背着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逃避战乱。伍子胥叫人抓住该妇人。(伍子胥父兄都是重臣,却被楚王诬陷杀害,伍子胥恨自己的家乡,所以觉得该妇人也是坏人),问她为何不背着小的孩子?妇人说背着的孩子是丈夫的妻子的孩子,领着的确实自己(小妾)亲生的孩子。伍子胥念她忠义,告诉妇人回家,并在门上挂艾草作为记号,命令军士不得骚扰有艾草的家。

  结果伍子胥的兵士果然没有骚扰,从此,门上挂艾草成为了一项民俗。希望能够躲避灾祸、辟邪、防蚊虫。

  阅读延伸:端午节艾草的食用价值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祛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饭”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好,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


端午节挂艾叶的由来相关文章:

1.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的传说

2.端午节习俗之悬艾叶菖蒲

3.端午节的散文

4.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

5.三年级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

    9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