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春分药王节是什么时候
春分,昼夜平分之一,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想知道 安仁县春分药王节吗?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安仁县春分药王节
“春分不去安仁分,枉过一度春”。如今安仁的春分赶社,除了药材和各种用品的交易,还有一个人们必去的活动——油菜花观光。一见到那些金灿灿的花蕾,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扑向花田,选好位置,或者照相,或者摆好姿势被照相,间或,菜花田里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春游观光的人们在嬉戏,亲近春天。
安仁赶分社,是一项与炎帝神农紧密关联,全县乃至周边县市群众从古至今自发组织参加的一项民间活动,至今已延续了上千年。2006年,安仁赶分社列入了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炎帝尝百草,药灵在安仁。”正因为炎帝神农曾在此尝百草、发明医药,中草药交易自然成为安仁春分节赶分社的一个最具特色的活动。春分节期间,市场上集散草药超千担,药客商贾来自周边十余省百余县,熙熙攘攘,万人空巷的盛况,实在是堪称一绝。
安仁神农春分药王节的重头戏当属炎帝神农的祭祀大典。击鼓九通、钟鸣九响,人们向炎帝神农敬献三牲、五谷、时鲜,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春分之祭日变化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现在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春分之春社日
春分前后是春社日。过去乡村不论大小,村中心都要建有社坊。社日是乡村的集体公共节日,家家参与,人人踊跃。共祭社神,燃烧社火,分享社酒、社肉、社饭,排演社戏。在束缚较少的唐宋社会,社日给人们提供了狂欢的机会,民众在社日中的尽情娱乐,又为社日增添了喜气与热闹。
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在赵庄看戏的情节,描写的正是民国之初春社日前后江南社戏的场景。
春分之吃春菜、吃太阳糕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是潮汕地区特产的品种。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北方也有吃春菜的习俗。在京津一带,吃春菜多是在“打春”(立春)时候,成了“告示人们春天真的来了”的一种仪式。
太阳糕是昔年北京人祭祀太阳神所用的主要供品,现已消失约百年。近来,糕点铺也恢复传统,推出特色太阳糕。太阳糕上面印着红色的“太阳”,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食俗专家称,春分节气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应适当进食糯米、红枣等来调节身体机能的平衡。“太阳糕”以糯米制皮,内包枣泥馅,馅中还加入了白瓜仁及秘制桂花,既有五谷丰登的寓意,又满足了人们食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