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不说谎话
孩子说谎是成长必经的一步,父母在这个时候要多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孩子误入歧途。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不说谎话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不说谎话的方法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决不能掉以轻心。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不安,即使蒙混过关了也会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说谎所带来的甜蜜,他也就会由此产生再次尝试说谎的欲望,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他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谎话会越说越多,越编越像,最终就撒谎成性了。
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还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另外,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让孩子认识到“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同时诚实也会减轻对过失的惩罚程度”,才是正确之举。
孩子说谎的原因
一、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就像某位家长所说,“孩子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的和真事一样,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呢。” 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把她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她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二、吸引别人的注意
最近,妮妮的妈妈注意到,一岁零八个月的妮妮有说谎的迹象:“妈妈,爸爸打我了。”一问妮妮的爸爸,根本没有的事儿。有时妮妮也会对奶奶说,奶奶,爸爸打我了。奶奶往往会当面拆穿她的小伎俩,你爸爸都不在家,怎么打你啊。这样的情况反映出孩子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当这样的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时,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还有的孩子明明是从幼儿园拿的东西,却说是老师表扬他,奖励给他的。这跟家长很少表扬孩子有关。每个孩子都希望博得别人的赞赏。
三、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会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孩子会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其实,孩子的说谎可以从大人身上找到原因,这也许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譬如,孩子上学迟到了,本来是爸爸起晚了,爸爸却跟老师说是路上堵车;有邻居来借东西,明明家里有,可是大人却说没有,可是孩子不会说谎,会把东西拿出来借给邻居,结果关上门就挨了大人一顿揍。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只有跟着家长一起撒谎,才会不挨呲。孩子的许多言行都模仿自己的父母。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诚实的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
孩子撒谎的形式
1、幻想性撒谎:年龄小的孩子无法分清想像与现实,常常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来描述,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
2、被动性撒谎:做好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想做好某件事,获得妈妈或其他自己喜爱的人的赞赏,当他们做错事后,会因为担心受罚而说谎。其实,孩子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妈妈的不满甚至是责罚时,为了逃避,孩子就会尝试说谎,尤其当孩子说谎后逃避了责罚时,他们的说谎行为就会得到鼓励。
3、行为性撒谎:有些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孩子,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以他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为了怕妈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孩子可能编一些想像的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
孩子撒谎的类型
被动性撒谎
宝宝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他人的赞赏。当他们做错事情后,会因为担心受罚而说谎。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妈妈的不满甚至是责罚时,为了逃避,宝宝就会尝试说谎
行为性撒谎
有些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宝宝,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他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为了怕妈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宝宝也可能编一些想象的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