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
作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那么怎么样教育孩子才好呢?请看下文!
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一、走出宠爱过渡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家长这么爱孩子,能让孩子以后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么样?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的心愿。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孩子的智力固然重要,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这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
三、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由于年龄还小,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还比较差,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于是父母变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从中模仿父母的举动,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
四、走出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孩子在洗澡时很听话,晚上给他讲个故事是比较合适的奖励,如果答应改天给他买个玩具,那就会走入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家长要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孩子的进步。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赏罚分明让孩子知道对和错
有些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错也不批评,作对也不表扬,只是一味的哄孩子开心。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一种随心所欲的心理习惯。这样让孩子成长下去的话,很是不利。必须要让孩子知道对错两个概念,如果孩子错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果对了一定要记得表扬,时间长了,孩子的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对错准则。
不要经常给孩子严厉的批评
比如孩子做错事情,要耐心地给孩子把它错在哪里说清楚。要以孩子的认知范围去说,让孩子能够认知自己的错误,要是你不按孩子的认知范围去说,只管自己去说。那样,你说的有些话孩子就不一定能懂,而且,孩子被批评的次数多了,就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了。所以,不管孩子怎么调皮也不能动不动就批评和打骂,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经常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够了解孩子,才能够发现孩子的缺点加以纠正。反之,你连孩子都不了解,就更不会发现孩子有那些变化和那些缺点了。让孩子的缺点继续蔓延下去的话,就更难纠正了。所以,一经发现孩子的缺点,应及时纠正才是最好的办法。
让孩子感兴趣的去学习
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学习不用功或者厌烦,而无可奈何。其实,孩子天生贪玩这是人之常情,要让孩子认真学习,应该经常和孩子在一块看书,和孩子讲解学习内容,用简单的方法让孩子解开难题,这样,孩子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因为题太难,孩子在动脑筋也解不开,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有一种厌恶的感觉。所以,要善于引导孩子解决难题,按孩子的学习能力由浅入深的去教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