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父母老干预怎么办

欣怡分享

  因为年龄和时代背景的关系,和父母两代人之间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难免会有分歧。怎么办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父母干预的解决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父母干预的解决建议

  1.和老人多沟通 拎清利害

  年轻父母应该和家里的老人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化解两代人育儿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协与让步。虽然宝宝还小,但却是习惯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年轻父母要让老人分清爱和溺爱的差别,不能太过纵容和娇惯。要知道,一味地袒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同时也使父母的正当管教失去了威严,最终耽误的还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妈妈沟通无效,为了避免婆媳矛盾,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老公的作用了。

  2.全家建立统一战线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家庭所有成员要达成统一战线,千万不能父母忙着管教,老人跟着拆台。父母和老人要协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最好不插手,并努力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严,这样孩子就不会惟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双方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来,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还抱有一丝侥幸。

  3.勇敢的坚持观点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原则性的问题决不妥协。虽然这样过于铁面无私,但必须要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让他明白不要触犯底线。有些家长吐槽,每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总会出来干涉。小编想说,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因为对方是老人就中断正常的教育,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不管犯什么错都有靠山。当然,为了避免恶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后避开孩子主动和老人沟通,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4.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不是说不让老人看孩子,只是距离产生美更能让孩子觉得犯错了后没有靠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5.不要当着老人的面管教

  可以巧妙的选择教育孩子的时机。尽量不要当着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避开老人。但切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全盘否定老人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6.抽时间和孩子互动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把养育孩子的问题交给家里的老人。要知道,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端正态度,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应该履行的责任。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权和抚养权交给老人,对孩子是极度不负责,同时也增加了老人的负担。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微博]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教育孩子的误区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还有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专家支招: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其他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其他优点。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专家支招: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父母应该对孩子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父母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讳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形状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

  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你家里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别人拿点什么就跟宝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专家支招:

  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需要设立必要的规则和界限。父母不妨这样告诉孩子: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父母出现分歧怎么办

2.父母错误教育孩子的方法

3.教育孩子导致夫妻矛盾该怎么办

4.父母请这样教育孩子

5.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379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