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孩子爱国的看法有哪些
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对教育孩子爱国的看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对教育孩子爱国的看法
首先,应该让孩子熟悉家乡,认识祖国。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热爱祖国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客观认识的一种具体表现,而熟悉家乡、认识祖国,是热爱祖国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家长应围绕这些方面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如引导学生步入中国历史的长廊,寻觅古今社会的发展踪迹,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国河山的壮丽。还可以选择《上下五千年》、《天翻地覆三十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之最》等系列读物,组织他们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帮助儿童确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通过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具体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收到寓教育于知识之中的良好效果。
其次,家长应引导儿童在比较中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就是心中有社会主义祖国。要让儿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除了让他们了解伟大、可爱之外,关键要让他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对儿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德育方法。如进行解放前后的比较和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使儿童领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还可以运用有关报刊材料和优秀儿童读物,与资本主义制度作横向比较,使儿童懂得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黑暗,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的温暖和幸福,激发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比出发愤图强的志气来。
第三,强化认识,增强感情。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其他德育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来强化认识,增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感情。如举办知识竞赛。运用《上下五千年》等读物,进行互问互答,激发儿童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运用家乡古今文化遗址、名胜古迹、革命史实、古今名人、著名土特产、远景规划等进行知识竞赛,深化儿童对家乡的感情。又如讲“伟大的祖国”故事,内容可以环绕祖国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今爱国英雄、模范人物等,加深儿童进行时事知识测验、政治常识测验,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前途。
第四,指导实践,落实行动。激发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最终要落实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行动中去。当然,儿童期小学生还不可能有惊人之举,但应鼓励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他们“祖国在我心中”的意识。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植树、种花美化祖国、节约每分钱支援国家建设、给家乡做好事等,使儿童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日常爱国的教育方法
(1)讲故事。做父母的要抓住孩子爱听故事这种心理,选择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故事讲给她听。经常给他讲董存瑞、黄继光的英雄故事。学习之余,拿出图书与孩子一起阅读革命人物事迹传。
(2)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名胜古迹、展览会等,这些场所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让孩子从中感受了更多的爱国精神。
(3)配合好学校的教育。有时候孩子对国旗为什么要天天升的问题不理解,不理解老师对她们讲的升旗的意义,作为父母就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天看到它徐徐升起,就会想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想到这红旗是无数烈士抛头颅酒热血换来,想到对祖国应尽的责任。这样孩子就能正确认真对待这项活动,不仅仅拘于形式。
最重要一点就是——身教胜于言教。但现在的孩子身处功利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的求名求利。幼儿园孩子的理想都是要当贪官,现在的孩子除了为了成绩,就是为了出名,根本没什么童年的乐趣可言。他们最向往就是快乐的玩,这样下去爱国主义教育只有等到他们长大了以后,有了自己思想后,才可能产生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营建爱国主义氛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升社会认同度,增强社会归属感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人脱离社会就难以生存,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全员共同打造。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力量,更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融入社会则必须认同社会,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引导,是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能否认同和达成共识的关键。只有认同社会价值观,才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把自己看做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进而形成社会归属感。
2.树立正确的是非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需要有正义感的公民参与,有正能量的社会才是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社会。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能帮助个人明辨是非,树立正义的价值观。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社会才能形成正义的风气。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增进社会责任感,明确个人的社会职责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事情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个人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个人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在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利益冲突时,不顾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只有明确社会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
4.强化集体荣誉感,启发爱国情怀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个人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心系国家,身体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可见集体荣誉感是团队、民族、国家的灵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增强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心,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