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初中家长分享的教育小学生方法

慧良分享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特别是在 教育方面,家长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等孩子成长到一个阶段以后,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家长们有后悔的地方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家长分享教育小学生方法

  一:要把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与中学教育一般的高度。

  很多家长认为,小学阶段教育只要把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行了,是不是名校、名师不重要,有这样看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这里问题就出来了:一是你能否碰到负责的老师,或者你遇到了负责的老师但教育水平的确不高?二是做为家长的你能否基本做到以下几点:

  1、至少二周一次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全面情况

  2、小学一年级天天守到她作作业并且限时完成

  3、小学二年级开始频繁让她背好的句子并且进行抽背还要与她讨论

  4、她每天收集的错题,由你来监督重做情况

  5、陪她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并跟她一起玩耍,有意在玩耍中激发她的各种兴趣

  如果你做到了,你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可问题是绝大部分家长由于客观主观原因做不到,那就只能靠老师。老师要求严,水平高,孩子至少可维持中上,但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从女儿初中里的学生看,公立名校出来的孩子对应试教育的适应程度总体高于其它学校的孩子。以我的孩子为例,小学六年,每次成绩也还不错,开家长会老师都说好,到现在才知道那是民办学校老师不太敢管(怕投诉),所以孩子行为比较拖沓、做事粗心,不严格要求自己,到了初中,一下子进入应试教育环境,简直是极不适应,整个初一就在脚不沾地、赶天赶地的状态中匆匆渡过,初二上期刚开始适应,又加了物理,下期又地理生物中考,又是赶天赶地渡过,莫名其妙地,就初三了,再一看同学,凡成绩好的必须是自学能力强、计划性强的孩子,而这个自学能力、做事有计划性完全是小学阶段培养的,中学再来培养必须会如同我一样极度极度辛苦。

  二:学奥数是必要的。

  成都教委禁奥那一年,刚好是女儿五年级完的时候,于是她乐得不学了,进了初中,发现150分(A卷100分B卷50分)的数学题中,B卷很多都要用奥数方法解题。所以,女儿的数学一直就在125左右徘徊。说到这,不得不说成都教委害人不浅,越改越乱,只治标不治本,典型的官僚!

  三:初中想上公立名校,孩子和家长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私立学校一般住校,家长的辛苦度要减少很多。所有的孩子,除了拔尖的和太差的这两个极端,绝大部分孩子普通的,家长一定要认识这点。在公立名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会被带入一种着急、恐慌的气氛,特别是初一刚开始那二三个月,家长都会有种崩溃的感觉:学校的信息一天若干个,有说成绩的,有说纪律的,有说行为习惯的;大到期末,小到默写的成绩排名更是铺天盖地,还有老师给家长布置的各种作业(主要是监督孩子背诵、改错、笔记整理、听读、听写等),不能完成的,小则发信息批评家长不称职,大则请你到学校陪着孩子完成……,再牛的家长,这些时间也多半是乖乖的。说实在的,我以前还真没想过初中生活如此辛苦,当然,这跟我家孩子的自学能力、规划性不强有关。再说孩子,中学孩子可能是当今社会最辛苦的一类人,早上7:30出门,下午7点到家,8点到11:30甚至12:00做作业、看参考书,改错题等等(当然,抄错题这一类事情就只能家长做了),连锻炼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玩耍时间。我孩子属于瞌睡多的一类,中午在学校得趴一会,晚上回家吃了饭还得睡个30分钟,时间就更紧了。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

  喜欢是本能,喜新厌旧也是本能

  让孩子练习钢琴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天路过琴房,看见里面摆放的黑白钢琴,孩子驻足望了好久,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喜欢,想学钢琴。

  我当时只当是孩子一时玩笑话,并没有留意。

  随后的时间里,看见孩子模仿电视上钢琴演奏家弹琴的模样,我决定帮他实现他口中的喜欢。

  从一开始的认真、热情,到两个星期后的抗拒,孩子对钢琴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兴趣。

  所以才会出现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妈妈,我发现我不喜欢钢琴了,我更喜欢小提琴”。

  面对孩子不断变换的喜欢,我是否应该选择妥协?

  不!

  我深刻的知道,即使我现在安排孩子学小提琴,放弃钢琴,指不定什么时候,孩子还会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小提琴,更喜欢某某。”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同时,喜新厌旧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说喜欢这个玩具,明天看见别人手里的玩具,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别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长,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么人人都可能是失败者。

  为人父母,不应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应该想着如何将本能变成孩子的技能。

  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甚至为人处世上的“强者”。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现实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名强者。

  而强者最大的品质就是遇事坚持。

  强者不会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否认掉自己努力,就不作为。

  好比如你去随机采访一名在校生,询问他喜不喜欢上学,相信大多数孩子的真心话都是“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为何还要继续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却很明白,不喜欢,但是必须坚持,因为读书是自己当下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么多学霸的成功,大部分不是说因为喜欢学习,而是坚持学习。

  周杰伦曾透露,正是因为妈妈叶惠美“逼迫”自己从小坚持练习钢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强者讲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喜欢与不喜欢。

  要想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坚持自己的“喜欢”。

  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舍得让孩子吃苦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道: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刚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占据其中两项,快乐教育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开心快乐的成长。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点,无论好与坏,父母都理所应当的将其归为天性,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孩子嘛,就应该快乐的成长!”

  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主动选择吃苦,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长。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因为身无一技之长,曾埋怨妈妈刘梅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刘星所提出的“悖论”恰恰反映了“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

  父母所认为的释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长的行为,无异于在断孩子将来的后路。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来可以走的更加顺畅,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将来的有害。

  这时候,父母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逼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狠狠的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成长,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初中家长分享的教育小学生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生家长应该学会的教育方法

2.教育中学生有什么方法 中学生教育方法

3.初一家长教育孩子心得

4.初中优秀家长教育心得

5.分享老师的教育方法与心得感悟

    6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