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引发厌学症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

慧良分享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引发厌学症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有些同学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总想找机会逃避学习。

  2.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基础知识差,学习跟不上。他们上课时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长期如此,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3.失去信心。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已经付出了较大努力,可每次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此时这些同学就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甚至开始厌倦学习。

  4.没有目标。不少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想干什么,他们的人生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往往会选择放弃,平时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

  二、外在因素

  1.外界诱惑。主要是受校外玩乐场所的影响,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

  2.父母强制、逼迫子女学习,或过分地宠爱子女,都有可能影响中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

  3.学业繁重。“题海战术”的畅行,加上参加不少的补习班,学生每天都沉浸在无休止的学习中,而没有适当的时间放松,使得很多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

  预防厌学的方法

  1、早期教育是预防的基本方法

  如果孩子生下来之后父母忙于工作,由奶奶或姥姥带孩子,那么孩子的早期教育就会受到影响,接着孩子学习会比较困难,最后可能会厌学的可能性就较高。一个零到三岁之间的孩子,他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大人在上面画些什么他就能记录什么。这个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我们对孩子进行了科学的早期教育,这样的孩子一般很少有厌学症的。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神童,学校里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都属于早期教育好的孩子。因为孩子小,没有其他干扰,大脑β内啡素分泌的多,他的最佳学习状态经常出现,这样就能学习好。

  2、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家庭如果夫妻经常吵架,爸爸打孩子,妈妈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氛围就不是好的家庭氛围了,孩子也就不能学习好。当一个家庭夫妻和睦,每天家庭都比较和谐,其乐融融的,这样就符合了大脑的科学,孩子就能学习快乐。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里愉快地把作业做完,和爸爸聊天,和妈妈讨论一些生活的事情,孩子会很开心。孩子开心大脑就分泌了内啡素,他学习的知识都不会忘,孩子每天都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这就让他感到知识比较好学,学了之后也不忘。

  那么,反过来一个家庭夫妻经常吵架,并且打孩子、骂孩子,家庭不得安宁,这个时候孩子是非常痛苦的,比大人还要痛苦得多。有的时候,家长会说孩子没心没肺的,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孩子对家庭造成痛苦的体验更深刻,更真切。因为孩子心理还不成熟,他不能正确看待家庭矛盾的原因,往往会把原因揽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是自己学习不好,才使爸爸妈妈打架,这样就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

  于是,这样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更痛苦,学习会走下坡路。因此,要想预防儿童厌学症,家长就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大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和大脑的机理是一致的。

  3、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我们家长过于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学习,担心孩子不能有出息,于是就逼迫孩子学习,使孩子被动的学习。一个孩子要是被动学习,他就会把学习看做是家长的事,老师的事情,这样他的价值观就扭曲了。所以我们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同时我们自己也要端正一个观念,也就是不断地向孩子贯彻正确的价值观,比方说:学习是孩子的职责,这就是一种价值,也就是职责这样一个价值要素。

  那么我们平时就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是有趣的,求知是快乐的。儿子你能学习好的,同时,学习是你的职责,不是妈妈的事情。如果你有不会的字,你要自己去查字典,因为学习是你的职责。放学回来你就要及时完成作业,妈妈不会去督促你的,如果妈妈督促你,那学习就成妈妈的事情,然而学习是你的事情,你就要自己主动地去学。这样,一点一点地,随着时间地推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就建立起来了,他就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他就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

  这样情况一下就变好了,老师知道这个孩子明确了价值,他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家长也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样既解放了老师,也解放了家长。这样家长和老师就能获得学习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水平,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来对孩子实施教育;孩子也开足了马力,因为他喜欢学习,他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职责,他会学得更好,更开心。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地循环。也就是说我们为了防御孩子患厌学症,我们必须给孩子们贯彻正确的价值观。

  4、最高衡量指标是喜欢学习

  根据我们现行的教育,我们学校是用考试的分数去衡量孩子的学习指标的,然而会存在弊端的。那么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是不是学习好,是不是成绩好,我们应该用什么去检测呢?也就是衡量孩子学习的量化指标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看孩子喜欢不喜欢学习,能不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也就是用考试的方式、用分数的方式标志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在我们家庭里也是这样的,孩子分数一低家长就不高兴,分数一高就领孩子去麦当劳。然而这种衡量孩子学习的量化过程是错误的。在这里,我提出一个口号:孩子的学习的最高量化指标是孩子喜欢学习。就说我们衡量一个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在学习上、生活上是个什么状态,我们用一个指标衡量足以,这个指标就是看他喜不喜欢学习,能不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这一点在《论语》中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一个层级,只有喜欢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否则的话,孩子不喜欢学习又逼着孩子学习,而由于儿童具有天才性,还真能逼成第一、逼成功、能获奖,但是这些是不可持续的。

  5、家长要消除患得患失的消极心理

  什么叫患得患失?我先来解释一下:“患得患失”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患”就是担忧;“患得”就是担忧得不到;“患失”就是担忧得到的东西再失去。在《论语》里说的是这样的意思:一个想做官的人,担心他得不到官做,于是他就想尽办法钻营,行贿当地官员;当一旦他做了官之后,他又“患失”,既怕丢掉官位,于是他又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那么,这样的官员就不是好官。

  在对待孩子学习上,我们家长也存在着这种患得患失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每天都会担心孩子不能好好学习,担心孩子分数不高、担心孩子考不了第一,担心孩子竞赛不能获奖等等,这就是“患得”;当你的孩子本来就是各方面都很好,都很优秀,分数本来就打很高的情况下,你又担心孩子由原来的优秀变得不优秀,分数会下降,这就是“患失”。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是有这种心理的。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心理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家长有消极地患得患失的心理。

  孔子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有了患得患失的思想,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我们家长也会患得患失。比如说,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就会给孩子加作业,延长他的学习时间,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学习好,其实这是极端的、错误的做法。这样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现在有很多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喜欢写字,不喜欢作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家长给他留大量的作业,让他无休止地写,使他对写字、写作业产生了厌恶感。孩子受到了写字的伤害,受到了作业的伤害,这样他就不喜欢了。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够优秀,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变得优秀,比如,送孩子去参加很多的补习班,来消耗他的体力,消耗他的脑能。这样家长就觉得孩子能变得优秀,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由于孩子周末参加了很多的补习班,没有好好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于是孩子在周一这一天,以至于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大脑和体能都不在最佳状态,在学校的课堂上,他就不能很好的学习,他的成绩也就不能提高。还有,家长担心孩子竞赛得不了第一,他就会逼着孩子通宵达旦地去练习竞赛的科目,这样也会使孩子很快的厌恶这个学科。

  6、科学饮食——多吃青菜和水果

  科学饮食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讲大脑学习怎么还和饮食有关系呢?大脑是24个小时在不停地放电,实际上它是在燃烧一种能量。我们都知道汽车的能量是汽油,当没有汽油的时候,汽车就会停在路上;那么大脑也需要能量,它在运作的时候需要两种能量:一种是氧,一种是葡萄糖。氧,我们正常呼吸就能得到,这不是很大的问题。葡萄糖就不一样了,葡萄糖是血液中的血糖,这个血糖作为大脑的能量必须源源不断地供给。

  当孩子能大量地吃青菜、水果的时候,孩子的血液中就储存了大量的血糖,孩子的大脑就比较灵光。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大鱼大肉地吃,不吃青菜,不吃水果,经常喝牛奶等,这样的孩子多数会倦怠的,因为肉类食品里基本上没有什么葡萄糖,经常吃这些食物就使他的大脑得不到葡萄糖这种能量的供应,孩子的大脑也就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让孩子多吃富含葡萄糖的食物,这是关系到孩子能否学习好的问题。

  大家可能有过这种感受:人一饿的时候就会心发慌。这个感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根据这一点,家长就要动员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荤菜适量。

  7、儿童食量不宜过大

  儿童食量过大,学习就会有阻碍。当成人吃饱之后就感觉昏昏欲睡,什么都不想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过多的食物到了胃里面,需要大量的血液来帮助消化,既大脑的血液也得支援消化系统,这个时候大脑就处于缺血状态,缺葡萄糖状态,大脑就不能很好地工作,注意力就会分散。因为β内啡素会停止分泌,他的大脑波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看到有许多厌学症的孩子,都比较肥胖,食量非常大,而且吃肉多,这样就使他的大脑经常供血不足,不能使大脑正常地进行电化和生化。这样就违背了大脑的机理,孩子就不能很好地学习,时间长了会厌恶学习。奉劝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欲望,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食量。

  8、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让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预防厌学症的方法。孩子经常去户外活动,他的大脑就能得到很好的发育,所说大脑的发育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有两三个小时在户外做体育活动,他的神经系统就会长得非常粗壮,这样的孩子学习就能有后劲。现在大多数孩子,因为作业过多,放学回来就蹲在家里做作业,不出屋。

  孩子不出屋就麻烦了,我们住的房子大都是水泥构造的,这个水泥就会阻隔大脑波和宇宙波之间的协调。有的孩子在家呆的时间长了就烦,然后就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假设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有时间在户外玩体育、玩游戏或搞其他活动,,当人到户外活动时,大脑波就能和宇宙波协调,心情就会舒畅,同时大脑会大量分泌脑啡素对大脑进行滋养。这对孩子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储存,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9、走进大自然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个方法实际和我上面讲的是一致的。有的孩子如果星期六、星期天都安排很多课,那么孩子就没有了走进大自然的时间。人类是在大自然中繁衍成长出来的,是不能离开大自然的。我们过去的人类都是生活在大森林里,住在海边,现在的人都住在高楼大厦里面,这就违背了最初的发展过程。

  孩子要想学习好,必须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周六、周日要让他多去爬山,多到野外去,到公园去。这样,他的大脑就会发育得很好,再返回课堂,大脑的学习效率就非常高,利用周六、周日做一个短程旅游,暑假也可领孩子到风景区去游览。这对孩子大脑的发育能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效。为了防止孩子厌学,就应该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10、消除儿童暴力行为

  最近有一个新的发现:有暴力行为的孩子,他上课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成绩会逐渐下降。这个是不难理解的,当一个家庭崇尚暴力,孩子热衷暴力,这样的孩子上课注意力是不会集中的,也无法集中。有的孩子天天打人、骂人,有的还打老师,这样的孩子很疯狂,这种疯狂不单单是男生,很多女生也很疯狂。要想让孩子成才,让孩子喜欢学习、不厌学,就必须放弃暴力,崇尚宽容。

  11、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

  多听古典音乐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为什么古典音乐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个原理也和大脑的机理有关系。千百年来,音乐作曲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当时他们所创作的乐曲都是为宫廷贵族服务的,那时候的人已经和现在的人一样心灵浮躁,作曲家为了安抚他们的心灵就创作了成千上万首曲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古典音乐。在这么多古典音乐中,我们就应选择节拍在每分钟60—70拍之间的,没有歌词的古典乐曲。

  孩子每天听这样的乐曲,孩子会处于安静的状态,这样孩子心情就会好,学习效率也高。

  12、妈妈要消除唠叨和焦虑的习惯

  当今的妈妈有自己的职业,有孩子,又有家庭负担,这样的妈妈压力当然比较大。一旦孩子学习不好,妈妈就会非常焦虑,妈妈焦虑的结果就会唠叨孩子。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的特性,每当你唠叨孩子、埋怨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情就会不好。妈妈今天唠叨、明天唠叨,时间长了,孩子的听觉神经就受到了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痛苦,做作业就会慢,他做完作业后对做了什么作业都不知道。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

  根据这一理论,要想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厌恶学习,妈妈们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焦虑型的妈妈,要分析自己焦虑的原因来自哪方面,然后来调整自己。特别是和孩子沟通方面,妈妈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我举个例子:假如你每天都唠叨,养成了唠叨的习惯,当你意识到了唠叨是错误的,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是教育不好孩子的,那么你就要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不能再唠叨了。

  你可以用写卡片的方法来沟通,就是当你要想让孩子做什么,给他发号指令的时候,不用语言,用文字写在卡片上告诉他做什么。语言是听觉的,文字是视觉的,这样就改变原来的听觉方式为视觉方式,孩子容易接受。家长还可以用视觉和动觉的方式结合起来与孩子交流,这样有助于消除孩子厌学情绪。

  13、养成阅读习惯

  一个孩子多做作业,他的大脑就容易受到限制,不做作业是不行的,但多做作业就会抑制孩子的大脑。孩子能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完成了之后,剩下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看书也是滋养大脑,通过看书孩子的左右脑会得到平衡协调,养成看书的习惯,大脑就能很好的发育。

  同时,一本好书,会赋予孩子高尚的品质,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孩子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那些喜欢学习的孩子,不得厌学症的孩子大多都是书迷,喜欢看书。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喜爱看书。

  14、对孩子要有理智的爱

  古代乃至现代的大学者,他们都获得了充足的母爱。大教育家孔子、亚圣孟子、近代的作家老舍等,他们虽然都是寡母带大的,但都很有作为。为什么这些寡母带大的孩子反而能成长的很好呢?这是由于母亲都是在家一心一意地带着孩子,把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但是她们教育孩子是非常严格的,她们都是理智地去爱,从不溺爱孩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就不是这样的,家长教育孩子基本都是溺爱。我接触过许多家长,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是无原则的,甚至是病态的。一个孩子没有爱,他大脑不会发育得很好;如果他得到不恰当的爱,不但发育不好,而且会引起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疾病。

    4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