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健康养生知识>

冬至过后如何养生

宇能分享

  冬至过后如何进补养生呢,专家认为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冬至过后的养生方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歌谣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三九是天气最冷,因地面积蓄热量最少,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当寒冷的气温作用于机体时,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为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和加剧提供了条件。现代医学也认为,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病症。冬季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其它季节为高,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

  人体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别,脏腑气血的盛衰千差万别,过去的疾患史也错综复杂,因此进补方案需因体质制宜、因病制宜。在吃补药前先要调理好脾胃,或先吃一些“开路方”,才补得进去。

  老年人冬令进补不能忘记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等各方面的平衡。她认为,老年人往往集多种疾病于一身,在服用进补的膏方时,应对膏方辅料的性能、饮食禁忌等有所了解,以防止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服用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也应暂停服用膏方。

  冬至健康小贴士

  1、中医认为,“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也就是说,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健,到春天抵抗力就差,容易生病。专家建议,为增强抵抗力,眼下要多穿衣服以保暖御寒。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头脑清醒。室温应保持恒定,温度过高时,切忌紧闭门窗,要坚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2、对于冬天爱穿裙子的女性,专家提醒,暴露在裙装外面的双腿易受寒气侵袭,可能引发关节炎,甚至引发痛经。建议冬季还是多穿裤子,少穿裙子。

  3、晨练还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聚集大量二氧化碳,无益健康。如今早晚温差增大,早上气温往往很低,有人清早天还没亮就出门晨练。专家认为,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之后为宜。

  4、专家还提醒市民,冬天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后,汗腺容易张开,导致寒气入侵,受凉感冒。

猜你感兴趣:

1.2016冬至后怎样养生

2.2016冬至前后如何养生

3.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养生方法

4.冬至要怎么养生

5.冬至时令养生方法

    294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