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健康养生知识>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之寒露养生

冠明分享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更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在这个节气里人们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寒露的养生方法吧。

  寒露养生的食材

  寒露的相宜饮食

  1、增加鸡肉、鸭肉、猪肉、鱼、虾、海带、圆白菜、胡萝卜、茄子、萝卜、银耳、梨、荸荠、苹果、柿子等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2、日常饮食可选用柔润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

  3、药材可选用红枣、莲子、山药、白果、百合、芡实、玉竹等。

  4、饮食上,大体延续"秋分"时节的方针,适当加些温补之品即可。

  寒露的禁忌饮食

  1、不喝冷饮。雪糕、冰砖、冰棒等冷饮易诱发哮喘。

  2、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酱菜、咸笋干、咸肉等咸食。

  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4、不宜多喝含气饮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5、禁吸、喝酒。吸烟可诱发疾病,饮酒能助火生痰,对机体不利。

  寒露养生的食谱

  (1)木耳炒肉片

  【材料】水发木耳150克,猪肉200克。

  【调料】盐、葱花、姜末、味精、水淀粉、酱油、白砂糖、香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①木耳洗净,撕成小朵;猪肉洗净,切片。

  ②炒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放入姜末、葱花爆香,加入猪肉炒至变色,放入酱油、白砂糖,沿锅边淋入适量冷水,大火烧沸。

  ③下入木耳、盐、味精,炒至材料入味,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2)木耳鸭丝汤

  【材料】鸭脯肉100克,水发木耳50克。

  【调料】盐、料酒、干淀粉、蛋清、胡椒粉、味精、白砂糖各适量。

  【做法】

  ①鸭脯肉洗净,切丝;水发木耳洗净,焯烫候切丝。

  ②取一大碗,放入盐、干淀粉、料酒、胡椒粉、蛋清,搅匀成浆汁,放入鸭肉丝上浆,浆好后焯烫,捞出备用。

  ③锅中倒入适量开水,放入鸭肉丝、木耳丝、烧沸后再煮3分钟,加入胡椒粉、味精、白砂糖、盐搅匀即可。

  寒露时的人群养生

  1. 男士:

  凉燥”袭肺补养

  秋冬疾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燥邪为病”,秋初一般是“温燥”,而秋末则以“凉燥”为主。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花草树木也都萧条零落。这个时节阴生阳退,“寒”和“燥”很容易在一起形成“凉燥”。“凉燥”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导致人的肺和胃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着凉感冒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干鼻燥等。

  因此,寒露时节我们应该及时吃些补品,来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防止“凉燥”对身体造成伤害。

  寒露时节,为了不被“凉燥”侵害,大部分人可以通过食补来养生,而肺病患者或是老师、营业员等损耗肺气较多的人则应采用药补。适合秋天进补的药材有生晒参、白参等。

  2.女士:

  (1)寒露不露脚

  有句民谚叫“寒露不露脚”,说的是到了寒露,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足部保暖。传统中医学里也有这样的说法:“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如果足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损害。

  现在医学理论也证实了足部保暖对健康的重要性。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足部表面脂肪层很薄,自身保暖能力弱,所以足部对寒冷非常敏感。而且,一旦足部受冷,还会反射影响到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这些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导致致病菌活性增强,人体更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除了选择保暖效果好的鞋袜、透气的鞋垫外,平时还要注意不要久坐久站,经常活动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每天临睡前,最好用热水跑跑脚。

  (2)加强保暖,积极防范“老寒腿”

  寒露时节许多人的“老寒腿”开始发作,关节也出现各种不适,如怕冷、怕风、疼痛甚至刺痛等。

  “老寒腿”在医学上叫做“风湿性关节炎”,很难治愈。老年人患“老寒腿”的几率要大一些,不过如果平时不注意,年轻人也有可能患此病。我们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负重多。人年老之后,身体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很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倘若年轻时没有做好腿部和膝盖部位的保暖工作,就可能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寒露前后,一些年轻人会感到腿部酸麻肿胀,而且“发沉”,殊不知,这就是“老寒腿”的征兆。

  寒露时节,要预防“老寒腿”,关键就是保暖。首先,晚上睡觉时,要把膝盖部或患风湿的部位用被子盖好,可以在这些部位适当地穿戴厚衣袜。其次,洗澡时用热水多擦洗这些部位,或者进行热敷,并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另外,很多人习惯使用护膝,可实际上护膝并不适合用来给膝盖保暖。医生说,护膝弹性太大,会勒在膝盖周围,导致血液不畅,不利于膝盖部位的保健。

  3.老人:

  寒露时节,老人养生宜神补

  寒露时节,天气越来越冷,这样的天气会使老年人心情不好,哀愁、烦闷,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寒露时节的养生要讲究“神补”,做到不伤精神、调整好情绪。

  神补,就是要精神愉悦,从而舒张大脑皮质血管,协调皮质下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内分泌,促进身体健康,可达到各种药品、营养品无法比拟的效果。人到老年,精神较为敏感,也容易受刺激,甚至看到秋末初冬的萧条之景也会心生悲伤。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平日膳食中所包含的营养已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身体的需要,所以如果一味地依赖补品,则可能适得其反。由此看来,寒露养生还是神补最好。

  神补没有具体的范围和方法,因为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专家建议,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选择原则也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做那些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就好。以下几点可以稍加注意:

  第一、培养恰当的兴趣爱好。有些人年老退休之后,突然清闲下来会很不适应,此时可以找点喜欢的事情做,如读书写字、养花莳草等等。这样可以让生活充实起来,精神上也不会觉得空虚。

  第二、坚持锻炼身体。空气清新的早晨,或是阳光温暖的午后,到广场或公园打打太极、散散步,这些低强度的锻炼方式不但能轻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

  第三、对与人交流,多“臭美”。孤独是老年人的大敌,所以老年人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这样不仅能避免独居一室的寂寞,还可以获取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而适当“臭美”,就是说老年人应该讲究仪容,这样会让自己心态更年轻,不在整日感时伤怀,对健康也十分有利。

  第四、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千万不要做“老古董”,摒弃自己陈旧迂腐的“老想法”,要尽可能地去学习,调整自己的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家里,也不要倚老卖老,对晚辈要平等,不要斤斤计较。

  寒露养生的小常识

  倒走健身,保持机能平衡

  寒露时节,运动健身的关键是保持机体各项机能的平衡,而且平衡对于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来说都非常重要。倒走,则是一项极佳的锻炼平衡感的运动。寒露前后经常进行倒走,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倒走时要面朝前方,向后走,是一种反序运动。平时我们都是正走,所以倒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动作,运动时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这样就会刺激大脑,使我们进行一个学习和练习新事物的过程。现代医学证实,倒走时,一些我们平时很少活动的关节和肌肉会得到充分的运动,比如腰脊肌、肌四头肌以及踝关节旁边的肌肉、韧带等。这样一来,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就能得到调整,血液循环更顺畅,机体平衡能力也更强。而且倒走还有很好的防治腰酸腿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疾病的功效。同时,如果能长期坚持,小脑对方向的判断力以及对人体机能的协调力都能得到锻炼。

  为避免倒走时发生危险,运动前可以先正向散步10分钟,做好准备活动。这样可以使全身都放松,各个关节、肌肉以及韧带都活动舒展开,身体的各部分都进入倒走的最佳状态。

  年老体弱和刚刚开始练习倒走的人,可以用拇指朝后、四指朝前的姿势叉腰走,待熟练后,便可以摆臂走,摆臂方法随个人喜欢,即可甩手,又可握拳屈肘。具体来讲有几下几点要领:挺胸抬头、身体挺直、双眼平视前方。走的时候先迈左脚,左脚尽量后抬并迈出,身体重心随之后移,前脚掌先着地,左脚全脚着地后,把重心移到左脚,再换右脚同样方法,这样左后轮流进行即可。

  倒走的场地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像公园的草坪等平坦、四周无障碍的地方。老年人每天倒走1~2次为宜,如果体质稍弱,则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项运动不适合结核病人。

  此外,我们锻炼身体和平时起居饮食都讲究均衡、全面,而且倒走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平衡练习。所以进行倒走运动时要和正走结合着交替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132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