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立文分享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但心理的健康也有分很多境界和层次的。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第一层

  常念感恩:经历了是一种财富。当我们参加完葬礼,总会涌起一些感慨;当我们大病初愈,总会有万般的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更多的时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

  勤于读书: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别人的经验,长自己的智慧,何乐而不为。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有些见解也来源于此。并且还能医愚,还会长久地保持你的个性魅力。

  播种善良: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要经常播种,不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播种善良是在给自己“修心”。

  培养爱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总有一款适应你,一定要给自己培养一种爱好。它会洗涤你的身心,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铺陈你的浪漫。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时,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和享受。还有摄影、收藏、写作、歌唱……它们都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

  得失随缘:尘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胜之坦然;败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世间最苦是钟情,纵然是夫妻也莫过如此,有缘則聚,无缘则散。好在这年龄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冷静自己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说到底,人生都是独行者。

  淡定心情:你的年龄段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你已经完成了从“看不惯”到“看得惯”这个过程了,如果你还不习惯,说明你心里还不够成熟。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的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添堵。http://www.yh31.com/

  沉淀朋友:“穷在闹市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也别管他是亲戚还是“朋友”,势利眼的人随处可见。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时,向你伸出温暖的那双手才是你的朋友。千万不要相信在你富贵时的那些甜言蜜语——假的。

  学会承受: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你的苦痛和烦恼不要指望别人的怜悯和同情。自己梦自己圆,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才是你心灵之痛最好的补药。

  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第二层

  “我的意识与我的内心体验相一致,我对人讲述的又与我的意识相一致。于是,这三个层次相互一致,浑然一体。”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心理健康最高境界的描绘。他认为,这样的人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不欺人和不自欺。这样的人热爱真相,不论真相多么痛苦,他们都不逃避,不用欺骗别人或欺骗自己的方式扭曲真相,而这种勇气带来的现实觉知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石。相反,不健康的人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他们的现实觉知能力因而出现了问题,他们用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团难以辨认的迷雾,而他们的心灵最终也在这团迷雾中失去了方向。

  不过,健康的人之所以有勇气面对真相,不健康的人之所以没有勇气面对真相,其原因都要归到爱上。

  一般来讲,健康的人在自己的童年,尤其是2~3岁前获得了足够的爱,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相信,真相意味着爱。所以,他们喜欢真相,哪怕真相起初非常痛苦,他们仍深信这个痛苦是抵达爱的途径。相反,不健康的人,他们在童年收获了太多痛苦,所以,对他们来讲,真相意味着痛苦,所以他们讨厌真相,哪怕真相一开始意味着快乐,他们仍深信这个快乐的背后藏着不可预知的痛苦。

  所以,爱比什么都重要。但可惜的是,初为父母的人,经常会急着塑造孩子,甚至对很小很小的孩子施以暴力,期望以魔鬼手法把孩子变成天才。这种手段只能适得其反。

  3岁前的孩子,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不是知识,而是关系,就是父母与他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他以后的人格基石。

  如果父母与他是充满爱、尊重、信任与宽容的好关系,那么就会在他心里埋下爱、尊重、宽容、信任和独立等种子,他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热爱真相。如果这个关系是充满暴力、责骂与教条的坏关系,那么就会在他心里埋下恨、敌意、不信任与僵化等种子,这个孩子会一直惧怕真相,为了远离真相发展出形形色色的欺骗别人和欺骗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第三层

  兰若是阿兰若的简称,是一个佛语名词,梵名为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它是学佛/修道者居住和静修之地。兰若是比丘的住处。《大日经疏》卷三“阿练若,名为意乐处,谓空寂,行者所乐之处。或独一无侣,或二三人,于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为造,或但居树下空地,皆是也。也是泛指佛寺时的近义词:阿兰若;阿伽蓝;伽蓝;佛院;佛寺;佛刹;佛庵;僧刹;僧居;僧院;僧寺;僧庐;僧宇;僧庵;僧蓝;僧伽蓝;;古刹;刹寺;宝刹;寺庵;寺庙;寺刹;寺院;寺宇;禅寺;禅院;禅刹;宝刹;香刹;玉刹;灵刹;霞刹;寺刹;金刹;梵刹;凤刹;梵宇;梵宫;梵居;梵林;梵城;檀林;禅宇。兰若无界应该是指不执著于固定的修行处,心中有佛,到处都可以是修行处。

  比丘有出世比丘和入世比丘之分。入世比丘近意于道家所倡导的“人在红尘,心在山林”之境界。 人因贪欲而浮躁忙碌,心如潮涌而难于“心如止水”,自我膨胀而执我,过分中心化而不能放下,重担负肩,健康持续受损,疾病有缘相伴,生命质量衰退。古语:“动静相宜,以静制动”可谓心理健康之策。


看过了“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的人还看了:

1.心理健康优美句子

2.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

3.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3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6篇

5.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篇

    144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