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食材知识>

黄芪的药用价值与功效

宇能分享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下面学习啦给大家介绍黄芪的药用价值和功效,希望能帮到大家。

  黄芪的药用价值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延缓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中气不足的人,身体比较虚弱,一动就出汗,肺活量比较小甚至内脏下垂,最适宜用黄芪进补。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中医讲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脾肺之气增强,就是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压,老年日常养生吃黄芪,可以防治中风和高血压。年轻人日常保健吃黄芪,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黄芪还有利尿消肿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仅适合肾炎、水肿病人做食疗,对于虚胖的人,还有减肥的作用。

  皮肤长疮或有溃疡的人,吃黄芪能使脓毒排出,促进伤口愈合。

  黄芪有如此强大的功效,所以中医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对于大病初愈的调养、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都会用到黄芪。

猜你感兴趣:

1.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2.黄芪的功效及禁忌

3.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4.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5.黄芪的功效及吃法

6.黄芪的养生功效与作用

    344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