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

保燕分享

  大暑时节,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在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 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莳不可做剧烈的运动。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一、中阳伤虚火旺

  有人说夏天酷热,容易上火,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上火”都是虚火,夏天人体阳气外浮而中阳渐虚,最需将养中阳,但我们却因天热而大喝冷饮,虽然暂时解了暑热,但反伤中阳。中阳一虚,则寒湿内滞而虚火即现,表现为各种上火诸症。可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以补中阳。

  中医认为:虚火与寒湿邪气相伴而生,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比如咽炎、痘痘、口腔溃疡、外阴诸痒等症,虽然属火,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有寒湿。寒湿居于中下焦,则阳气被逼而或上浮或下陷,即成所谓的火证。因此,治虚火的正法不在苦寒直折,而在于温阳以祛寒除湿。若用苦寒清火的方法,则越治病越重。

  针对单纯性夏季浮阳在外产生的虚火,还有一个美味的方法就是适度饮用酸梅汤,有的人贴三伏贴后会出现: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头痛、便秘等症状,为何?这也是虚火在作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贴三伏贴,温阳益气,亦需养阴清热,如此阴生阳长,阴平阳秘,无忧无患,可用酸梅汤。

  酸味敛火,乌梅养阴生津止渴,凡醉酒头疼、口干舌燥、烦躁不安都可来一杯乌梅水缓解症状。睡前喝点酸梅汤或白萝卜汤,可以敛阳助眠。

  萝卜酸梅汤:夏季闷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来碗萝卜酸梅汤。鲜萝卜250g,乌梅2枚。将萝卜洗净切片,加清水3碗同酸梅共煮,煮至1碗半,加调料调味。可化积滞,化痰热,宽中行气,下气生津。饭前来一碗,开胃行气。饭后来一碗消食化积。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二、护脾阳莫贪凉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天地之间气机由少阳相火变成太阴湿土,即阳气由生长状态转变为化育状态,此时阳气升浮之极而开始化生万物,是为土。土性稼穑,有培育庄稼,长养万物的特性,即所谓土为万物之母。因此大暑时节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应之于人则在脾,若脾阳充足、脾气健运,则水谷可化,四肢百骸得养。若脾弱土败,则易患腹泻下利。

  若因天热而喝冷饮,虽能解一时之热,但寒凉入体,却要消耗大量阳气去气化这团寒湿邪气。若反复消耗阳气,则机体渐趋阳虚,进而阴浊凝滞,百病丛生。大暑节气,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反而不足,因此万不可因热而贪凉饮冷。此时养生之法,关键在于忌凉。健运脾土以助运化,温养阳气以补中虚。

  隐白穴,乃是升脾阳之大穴,于大暑节气艾灸隐白穴,可扶脾回阳;此外艾灸去除脾胃湿寒,消除腹胀,同时能治疗月经过多和痛经,以及牙龈出血。如果遇到腹泻,可以在隐白穴刺血,腹泻是夏天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气候变化、饮食寒凉或过度都可引起。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甲乙经》谓其主治“暴泄”,即急性腹泻。治疗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暴泄,可以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隐白出血,一般一次就可治愈。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三、解表散热奉清凉,利水化湿留芳香

  说完了护阳和敛虚火,我们还不得不考虑暑热这个“外患”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长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特定节气,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脾在体内恰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

  1、汤饮之法

  柠檬茶:鲜柠檬25克(或干品10克),鲜姜2片。以沸水500毫升煎3分钟后,置茶杯内随饮,可回泡,每日1剂。有祛暑化湿养胃的作用。

  “五叶芦根饮” 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g,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g,冬瓜60g,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ml,再加入其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芳香化湿、健脾醒胃。

  香兰凉茶:藿香9g、佩兰9g洗净,和绿茶6g一起放茶壶中,加500ml开水,上盖闷5分钟,冷却待饮。这款凉茶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还有助于预防中暑,适合暑热感冒初期的患者。这款凉茶不同于其他的妙处是,藿香,佩兰性偏温,适合脾胃虚寒者食用,不用担心喝了伤脾胃。

  2、清食之膳

  藿香鲤鱼汤:鲤鱼一支取背腹肉切片备用,葱姜入热油,出香气,入高汤,下鱼片,入黄酒少许,煮20分钟,下盐豉,入鲜藿香细丝30克,煮2分钟,取汤食。功效:健脾益气,除湿利尿。

  茯苓粥: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盐、生姜粒少许。粳米淘净。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熬至糜烂,再加盐、生姜粒,搅匀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能健脾祛湿。

  3 、外治之法

  艾灸或点揉:承山穴、三阴交、阴陵泉和足三里,可健脾胃,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

  推脾经治湿:暑多挟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湿,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教大家一招不吃药而健脾祛湿的方法,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还能减肥美容。

    70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