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8篇
书,是人类伟大的精神产物,世界读书日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活动过后要记得进行总结,那么一起看看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最新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范文8篇,欢迎阅读!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捐赠 特藏建设 系统管理 信息挖掘 服务机制
[分类号]G250
1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研究的意义
特藏(speciCollections)是特色馆藏的简称,对其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表述。本文藏是指图书馆具有某种重要性的特殊收藏。这种重要性通常体现在:年代、版本、主题、收藏者以及文献类型等等。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在帮助建立新的研究领域、提升学校总体声誉、传承校园文化、提升图书馆自身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著名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建设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至今已经颇具规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特藏。但是由于国内大多数图书馆将特藏界定为价格昂贵的古籍善本,加上高校图书馆普遍经费紧张,所以迄今为止,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考虑到特藏建设与经费紧张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基于捐赠建设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观点,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为实证,研究其关键问题:系统管理、特色资源发掘模式及服务机制。
研究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 捐赠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
捐赠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进行人文社科资源建设方面。因为人文社科资源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的,很多老的、旧的文献资料目前已经无法买到,所以捐赠就成为高校图书馆补充人文社科馆藏的重要来源。
1.2 高校图书馆通过捐赠可以获得珍贵特藏
有很多珍贵收藏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因为不少私人收藏者在处理自己的藏书时考虑的不是金钱回报,而是耗费毕生心血的藏书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学术价值和作用;当然也有些私人收藏者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够通过藏书名垂后世。这些因素都使得高校在通过捐赠获得珍贵藏书上远远领先其他机构,也是本文研究的基础意义。
1.3 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决定了基于捐赠建设特藏的现实意义
常见的特藏建设途径包括购买、系统积累和接受捐赠三种。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经费普遍紧张,很难筹集到大量资金购买价值不菲的特藏资源;系统积累特藏资源又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要耗费漫长的时间,不是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能做到的。在经费紧张、人力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从捐赠中发掘有发展前途的特藏方向,并在今后的捐赠征集中有目的地开展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最为高效、便捷的途径。
2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及其研究目标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这是获得捐赠的源泉,也是建设高校特色馆藏的良好基础。如何有效管理辛苦征集来的捐赠品?怎样从大量的捐赠品中发现有价值的特藏发展方向?如何将可能的特藏发展方向变成图书馆真正的特藏?特藏如何提供服务以便达到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效果?……这些都是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要考虑的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系统化管理模式、特色资源的计算机辅助发掘模型以及利用特色资源有效开展特色服务的机制。
研究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最终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研究各类捐赠资源的特点,特别是非书刊资源的特点,建立符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的捐赠资源元数据规范,对捐赠物品进行全面深入的揭示,以便合理的组织捐赠相关信息。
?优化高校图书馆捐赠处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捐赠管理信息系统,对捐赠工作实现全面的电子化系统管理;借助该系统,实现捐赠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在捐赠管理及服务系统基础上,利用分散信息的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基于捐赠的特色资源计算机辅助发掘模型,发掘可能的特藏发展方向。
?以捐赠管理及服务系统为平台开展特色服务,研究探索利用特色资源配合学校师生各种教学和科研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动学术信息服务的机制。
前两个目标的实现对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无章可循、各自为政的捐赠工作能够起到标准化示范作用;而建立特色资源计算机辅助发掘模型,不但能让高校图书馆在确定特藏建设方向上有据可依,而且使得特藏建设更有效可行;特色服务的机制研究,可以让图书馆在与网络内容提供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和发展之道。
3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之一:系统管理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集捐赠登记、捐赠统计、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捐赠管理及服务系统,可以全面优化捐赠工作流,实现捐赠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本文将捐赠管理及服务系统简称为“捐赠系统”。
3.1 管理对象
根据清华大学图书馆接收到的捐赠资源类型,捐赠系统管理对象主要有5个类别:图书、期刊、资料(例如:手稿、剪报、海报、照片、证书)、特殊赠品(例如:古董、字画、家具、人偶)及捐款。
3.2 系统规划
根据面向的用户不同,捐赠系统将包括后台管理、前端展示两个子系统:
?后台管理子系统的使用者是图书馆馆员,侧重信息组织和工作流的建立。通过分析研究,将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的捐赠资源元数据规范,更好地对相关资源进行描述,便于电子化管理;同时基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捐赠工作,建立规范合理的工作流,实现从捐赠联系、接收登记到捐赠物处理入藏等一系列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推动捐赠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
?前端展示子系统面对的用户是捐赠者和普通读者,主要侧重两点:①汇总特藏资源信息,动态实时公布;②适度宣传,调动捐赠者的积极性。
3.3 功能概述
基于系统规划,捐赠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见图1),具体包括: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上述5大类别的捐赠物品的信息处理,包括捐赠者和捐赠物的信息登记、编辑、捐赠物去向的处理、捐赠回执和证书的在线打印等。捐赠管理工作流示意图见图2。
?基于捐赠人(或捐赠单位)名称、登到批号、捐赠物品名称等信息点的检索查询。
?针对捐赠者、接受捐赠者、确认者、来源、去向等多个信息点进行统计,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建立捐赠联系导航,针对不同的捐赠途径将捐赠者导向不同的捐赠联系方式,减少了捐赠者及捐赠物在图书馆部门间的流转程序。
?实现捐赠公告以及在线咨询功能,不仅可以增进与读者的距离,发动大家踊跃赠书,丰富我馆馆藏;
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告知读者哪些赠书可以转赠,使捐赠来源的特藏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建立“网上展示厅”,实现捐赠新闻和捐赠主题展览等信息的动态与管理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适当的页面特效,生动地展示信息,加强捐赠活动的宣传力度。
?实现“重要捐赠榜”、“最新捐赠榜”、“社会捐赠名录”等主要榜单的动态汇总和自动,增强捐赠物品接收后的宣传,激发读者的捐赠热情。
?实现捐赠物查询功能,捐赠者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捐赠物品在“捐赠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入藏、转赠等处理情况,及时地告知捐赠者,体现对捐赠者的尊重。
4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之二:特色资源发掘
捐赠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途径。通过捐赠可以丰富馆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高校图书馆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且其中不少捐赠品可以继续建设发展成特色馆藏。如何结合本校教学科研需求和学科特点选定合适的特藏建设方向,是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大家发现,如果仅靠馆员主观判断来决定特藏建设方向,难免会因为没有有力的科学依据而不够客观,缺乏说服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方便馆员在大量捐赠资源中及时准确发现有价值的特色资源,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捐赠系统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基于捐赠的特色资源计算机辅助发掘模型,发掘可能的特藏发展方向;然后结合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需求及本校特点,从高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选定特藏建设的方向,集中一切力量,采用各种方式发展特色馆藏,使特藏建设更有效可行。
为实现该模式,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引入粗糙集理论,采用直接数据挖掘和间接数据挖掘两种技术实现对不同类型捐赠信息的特藏发掘。
4.1 粗糙集理论
高校图书馆获得的捐赠来源广,质量参差不齐,只有与高校教学科研关系密切的高品质资源才能最终发展成为特藏。为使挖掘工作进行更顺利、有效,我馆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捐赠系统中的大量信息进行预处理。
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研究不精确、不确定性知识,由波兰科学家Z?Pawlak于1982年首先提出。用其对捐赠系统数据作预处理的理由如下:
第一,捐赠系统后台为关系型数据库,其关系表可以看作粗糙集理论中的决策表,这样不用对原始信息做任何转化就能直接方便的使用粗糙集方法处理数据。
第二,捐赠资源中是否有可发展的特藏方向?哪些可以作为未来特藏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都是不确定的,从捐赠系统中发现不确定的信息,正是最适合粗糙集理论发挥用武之地的工作。
第三,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捐赠系统数据进行预处理,排除特藏发展方向发现过程中的噪声,使得到的知识发现算法有利于并行执行,使发现的特藏方向在实践中更易于验证和操作。
捐赠系统中的信息经过粗糙集方法预处理后,可实现以下目标:
?从捐赠系统中去除冗余对象(如非研究型资料、非法资料等),即值约简。
?从捐赠系统中去除冗余属性(如馆藏复本信息、捐赠接待者信息等),即属性约简。
?得到独立属性的最小子集,同时保证与原属性的分类质量相同,即约简的属性。
?得到各约简集的交集――核(core),即最优约简集的必要元素。
?得到捐赠系统信息的分类规则。
4.2 直接数据挖掘与间接数据挖掘
捐赠系统中的数据经过粗糙集理论预处理后,就可以灵活运用直接数据挖掘(如:分类、估值、预言)和间接数据挖掘(如: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聚集、描述和可视化)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特藏挖掘。
清华大学图书馆目前在捐赠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清华文库、爱泼斯坦专藏、古籍特藏、海外“保钓、统运”资料专藏、科恩图书室、龚育之专藏等一批特色馆藏。这些特藏资源按照捐赠信息的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以捐赠者为基础和以捐赠品的内容主题为基础。爱泼斯坦专藏、科恩图书室、龚育之专藏属于前者,清华文库、古籍特藏、海外“保钓、统运”资料专藏属于后者。
鉴于此,我馆按照捐赠品的主题和捐赠人分别对捐赠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并预言同一主题和同一个捐赠者的捐赠品都有发展成特藏的可能性,利用已经建成特藏的捐赠信息集合建立“同主题”模型和“同捐赠者”模型;然后根据模型,通过关联规则、分散信息的聚类(如基于共现分析的文本知识挖掘法、高频主题词的共词分析)等方式,对捐赠系统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进行分析,选出最可能成为特色馆藏的捐赠资源,也可以选出与已有特色馆藏最接近的捐赠资源,以进一步扩充完善已有的特色馆藏。
例如,利用“同主题”模型,清华大学图书馆从捐赠系统中发现了2008北京奥运资料、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料原件、名人手稿等几个很有价值的特藏发展方向,并在捐赠征集工作别关注这几个主题,目前已经颇有成效。
为实现分类、预言、聚类、关联等,会用到主题识别、基于语义的汉语文献主题词提取、共现分析、共词分析等技术,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5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之三: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特藏建设的服务机制决定该项工作的效果。服务机制是基于服务施与和接收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制度的总和,主要包括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方法和服务费用等。
基于捐赠的特藏服务既要考虑捐赠环节,又要考虑特藏馆藏使用,具有读者群特定,读者信息需求目的性强且专深等特点,因此其服务机制包含在图书馆总的服务机制之中,不与总的服务机制相悖,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5.1 捐赠征集与特色服务相结合
清华大学图书馆开设特藏阅览室、专藏阅览室,不同级别的资源对不同级别的读者开放;同时设立大量的“研读小间”、“讨论区”等独立区域,供读者就某个主题或研究课题展开讨论而不会影响到其他读者。
清华大学图书馆对价值高的捐赠品设立专室(如科恩图书室)或专架(如名人专架、院士专架等),打破图书馆按文种和资料类型分开排架的常规,将这些捐赠品集中排架,极大地调动了捐赠者的积极性。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传承的基地,利用特藏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才济济的优势,开展与文化相关的各类活动,如举办名人手稿展、名人专藏展,还配合院系在院庆、系庆时举办与之相关的藏品展览,不定期地请相关专家学者对某珍贵藏品举办小型讲座等。通过这些特色服务,既传承了校园文化,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又起到宣传征集捐赠的作用,提高了特藏资源的利用率。
5.2 加大数字化服务力度
特藏资源有些具有文物价值或由于某特殊原因不宜于一般读者接触,如古籍善本、珍贵签名本、手稿等,为最大限度地让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清华大学图书馆将这些资源数字化,包括内容、外形等,读者不接触
实物就能对这些资源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特藏服务部门还提供相机、DV等数码设备,在一定范围内供读者对某些不能出借的资源按自己的需求进行数字化。
对已经数字化的资源,清华大学图书馆按专题建立数字图书馆(如“清华文库”数字图书馆),对专题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集成化的信息服务;专题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也吸引更多的人将同主题资料捐赠到图书馆。
5.3 重视服务环境与互动,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清华大学图书馆对捐赠接待处及特藏服务区的色彩、立体布局等进行科学设计,搭建低碳温馨的环境;提高馆员素质,要求接待服务的馆员对捐赠政策、馆藏建设目标和原则、特藏资源等做较专深的了解,以便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与读者开展多渠道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吸纳读者参与到特藏建设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义务的捐赠征集宣传员。这样不但能提高特藏服务水平,而且还能够取得读者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捐赠品,为特藏建设提供广阔的资源。
5.4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高校图书馆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的信息服务基本都是无偿的,但特藏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加上特藏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可以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特藏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对于特别珍贵的藏品开展按次有偿服务,这主要是考虑到实物在使用时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维护、修补藏品需支付不菲的费用,为保证特藏的可持续性发展,适当收费是必须的。
6 结语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捐赠系统使业务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特色资源辅助发掘提高了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特藏服务机制为特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本文是在升华清华大学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文中的理论和技术都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具参考价值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红扬,弘扬文化传统彰显个性特色――试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特藏的发展,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3-87
[2]韦庆嫒,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6-92
[3]晏凌,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图书馆杂志,2010(2):44-45,56
[4]张蓓,晏凌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管理及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7/8):111-116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2
为实现儿时梦想,一个雄心勃勃的苗族小伙子自主创业,开设书屋。然而几年下来,谁也没有想到,他却做起了“慈善”事业,将大批量的书籍免费赠送到山南海北、大江两岸。十年下来,匡俊英已累计向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值达4亿多元。他就是国泰康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万国经典书城总裁匡俊英。
匡俊英小的时候,是在湖南某城市长大的,那个城市有许多用木头建成的桥。一到雨季,桥上的木块常被雨水腐蚀掉造成损坏。匡俊英说:他记得父亲会自己动手去修理木桥。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教师,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匡俊英。父亲说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这样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手去拉别人一把,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只要他有能力,他就会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财物和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读书的匡俊英从创业之初到现在从未忘记传播知识的梦想。1998年,刚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匡俊英被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然而满腔雄心壮志的他却并不安于现状,整日盘算着如何自主创业。当时,这个24岁的小伙子的理想是开一家书店。然而,创业资金从何而来?这是最令他头疼的难题。
不久,聪明的匡俊英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商机。他发现大学生军训结束后,迷彩服、军鞋往往直接就被扔了。于是,有心的匡俊英便把北京所有高校的军训服装统一购进,然后转卖给建筑工地的工人,赚得了几万块的创业资金。
有了资金,开书城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2000年的春天,匡俊英在北京的西郊成立了北京万国经典书城。
“看到这么多的图书心里面感到非常的高兴,终于有了自己经营的舞台,自己心里也很高兴。”回想创业之初,匡俊英依然激动非常。
由于地处偏僻,刚开始书城的经营困难重重,然而现在看来,正是这营销上的难题开启了匡俊英的慈善人生,成就了万国如今在慈善界的辉煌地位。为了让外界了解自己的书城,匡俊英向外界发送大量邀请函,与各单位搞文化共建,建立学习沙龙,把图书免费赠送各个单位,免费赠送给读者。在赠送过程中,人们渐渐记住了这个偏僻的万国经典书城。
最终的结果是匡俊英独特的营销模式不仅帮助他的企业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同时也惠及了无数弱势群体。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与回馈社会、投身公益事业之间,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匡俊英书城里的免费书籍流向各处:单位、个人、学校、工厂,还有监狱。他说:“服刑人员确实缺少知识,缺少文化,才走上这种犯罪的道路,他们可以通过图书去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匡俊英心中,书籍是拯救灵魂、引导人生之路的良医。
对于贫困地区渴望读书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匡俊英也一直非常关注。2009年,他向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592个部级贫困县司法局捐赠了500万元的法律图书。汶川地震后,他心系受灾儿童,为了抚慰他们脆弱的心灵,他向灾区捐赠了100万元的图书。
把图书送给最需要的人,自创业以来,他每年都向社会各界捐赠大量现金、图书和实物,捐赠对象包括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工程、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文化工程等,为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支援西部贫困地区、扶助弱势群体做出了巨大贡献。
身为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副会长的匡俊英,一直致力于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在重视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他的理念是“整合图书资源,传播优秀文化,更广阔、更准确地把图书传播到最需要的人群中去”。
从书城创立到今天,匡俊英向社会捐赠的图书累计已逾6000万元。匡俊英的理念是“整合图书资源,传播优秀文化,更广阔、更准确地把图书传播到最需要的人群中去”。
匡俊英带着他的书,还有满腔的热情,已走过了宁夏、广西、河南、贵州、河北……2008年3月,向建起全国首家“职工书屋”的河南省内黄县总工会捐赠图书100万元;2008年3月,向宁夏自治区总工会捐赠图书20万元;2008年5月,向河南省许昌市总工会捐赠图书128万元;2008年7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捐赠图书100万元;2008年9月,向贵州省总工会和遵义市总工会捐赠图书40万元;2008年11月,向河北省承德市“职工书屋”捐赠图书30万元;2008年11月,向河北省沧州市“职工书屋”捐赠图书27万元;2008年还向河南省总工会捐赠图书100万元。
200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工会系统建设“职工书屋”,这样专业对口的公益活动点燃了匡俊英的慈善热情。2009年3月19日,建起全国首家“职工书屋”的内黄县总工会收到了总计价值100万元的精品图书,这一大批图书的捐赠者就是匡俊英的北京万国经典书城。
不仅如此,他还向天津、甘肃、江苏、湖北等省捐赠了6500万元的医疗设备。
匡俊英的公益事迹感动了“职工书屋”,也得到了中央的重视。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对此专门发文进行了表扬,匡俊英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_同志的亲切接见。新华社、河南省大河报、许昌日报、广西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匡俊英还得到河南省内黄县工会、河南省许昌市总工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等颁发的奖牌和荣誉证书。2007和2008年,他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慈善排行榜”,2008年匡俊英荣获“中华慈善奖”。
如今,匡俊英依然不忘慈善梦想,用书籍搭建起一座座爱心的桥梁。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3
履行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新疆联通作为中央企业单位始终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于2013年年初携手5800名员工和600万联通爱心客户发起了“点滴积关爱,共建沃未来”大型公益活动,呼吁联通用户捐积分、献爱心,在新疆图书资源不足的中小学校建立了“爱心书屋”。
“爱心书屋”活动开展四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全疆联通爱心用户的大力支持。联通爱心客户不分民族,捐赠积分不分多少,全疆联通用户共捐赠1.28亿积分,点点爱心铸就了128所“爱心书屋”,承载了联通爱心客户深深的情意,为少年儿童送去了图书12万余册,价值166万余元,全疆7.3万各族中小学生从中受益。2016年5月,新疆联通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的“爱心奉献”荣誉称号。
2016年,新疆联通加强与全疆公益组织的合作,通过借助公益媒体的力量,呼吁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捐助行列,为贫困学校奉献爱心。下一步,新疆联通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重点领域上发挥作用,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和创新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育中的问题与挑战。新疆联通作为信息惠民实践者,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高品质信息服务,也将自身的发展与更广泛的社会责任相结合,传递真诚,奉献爱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共同促进新疆教育均衡发展。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根据《__市关于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建在行政村且具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相应阅读、播放条件,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
第三条本市由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建设的各类农家书屋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实施部门及职责
第四条市新闻出版局负责制定农家书屋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编制农家书屋出版物采购目录;组织农家书屋工程验收;履行监督检查、考核、表彰职责。
第五条各区(县)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市新闻出版局备案;农家书屋的选址、申报、建设、管理;配备、管理、培训专职或兼职的管理员;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细则》、《农家书屋读者须知》等管理制度;负责农家书屋配置的出版物的采购;组织开展各类农民读书活动;报告社会捐赠情况。
第三章区域、选址与建设标准
第六条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区域为浦东新区、松江、奉贤、南汇、金山、青浦、嘉定、闵行、宝山、崇明等区(县)的行政村及类似行政村的农民集聚小区。
第七条农家书屋统一设在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内,书屋面积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与东方农村信息苑、农民科技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共建共享,一般不另辟地方单独设置。
第八条根据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农家书屋配置的出版物,以报刊为重点,保证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每个书屋配置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其中农科类读物不少于200册,新书年更新率达到10%,并配置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阅读的基本条件。
第九条农家书屋要充分利用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已有的宽带上网设施和电视电影播放设备等,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现有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内容的各类文化信息。
第四章实施计划申报与编制
第十条各区(县)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组织当地村委会填写《农家书屋建设申报表》,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审核,将审核意见和申报材料报市新闻出版局。
第十一条市新闻出版局对区(县)上报的审核意见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编制本市农家书屋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并作为验收依据。
第五章出版物采购与配送
第十二条根据农家书屋出版物采购目录,各区(县)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负责所在区域农家书屋出版物的采购和报纸期刊的订阅。
农家书屋配置的图书由图书馆统一分类、编目、加工、配送。
第十三条各区(县)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在确保采购目录配置前提下,可根据当地农民需求增添其他出版物。增添的出版物应报市新闻出版局备案。严禁非法出版物和盗版制品进入农家书屋。
第六章社会捐赠管理
第十四条农家书屋工程接受境内外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捐赠资金、出版物和相关设备等。捐赠人指定捐赠财物用途的,应当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
第十五条各区(县)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可受理向本行政区域农家书屋工程捐赠的出版物和相关设备,并登记备案,向捐赠人开具相关证明。捐赠的出版物报市新闻出版局备案后配送到农家书屋,捐赠的设备可直接配送到农家书屋。捐赠人指定对象的,应当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
向本市农家书屋工程捐赠资金的,由市新闻出版局指定的机构受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六条鼓励捐赠人认建农家书屋。捐赠2万元以上的,使用该捐赠建立的农家书屋可在统一标牌上加注援建人名或单位名称;捐赠10万元以上的,使用该捐赠建立的农家书屋可由捐赠人冠名。
第十七条市新闻出版局对捐赠人给予表彰。
第七章农家书屋管理
第十八条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纳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管理体系。
第十九条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原则上由当地村民担任,并由村民民主推荐产生,报所在地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备案。
管理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心公益事业。
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负责以下日常工作:
(一)出版物的接收、登记、上架、借阅、归还、保管等;
(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三)台帐的纪录与管理;
(四)防止出版物与设备被挪用、私分、毁坏、丢失等;
(五)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
(六)其他相关工作。
第二十条农家书屋应当悬挂统一标牌,在书屋内醒目位置张贴《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细则》、《农家书屋读者须知》等管理制度。开放时间固定,免费借阅。
第二十一条鼓励农家书屋拓展服务项目,组织读书活动,组织农业技术、文化知识、医疗保健等农民群众需要的各类讲座;培养农民阅读兴趣与习惯,保持农家书屋长久活力。
第八章验收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农家书屋建成后,市新闻出版局按照本办法确定的标准组织验收。验收内容为农家书屋房舍、配备的出版物和基本设备情况、管理制度制定和公示情况、管理员人选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验收结果为达标和不达标两类。验收达标的书屋,建设工程结案,相关资料纳入农家书屋工程信息库;验收不达标的书屋,应由区(县)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按标准继续建设,完工后重新进行验收。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5
赠书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图书采访的途径之一,不论捐赠者对图书馆的赠予是属于金钱或书籍资料,均能增加图书馆资源。这种非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不仅是大众对图书馆友好公共关系的具体表现,也隐含了捐赠者反馈社会的实质意义。赠书是图书馆充实馆藏的重要途径,除了可以免费搜集资料,节省购书经费外,对于未公开发售及有价值的非卖品著作,也必须通过“索赠”向研究单位或作者个人索取。因此,在图书馆的采访计划中,赠书工作是不应该受到忽视的。图书馆不论是主动要求索赠或被动接受赠与,通常基于以下几个要素来进行赠书工作:
(1)增加馆藏量:图书馆藏量的多少是图书馆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购书经费有限下,图书馆考虑多采取这一免费途径,以增加藏书绝对数量。
(2)经费被大幅删减:由于出版品价格逐年上涨,图书馆购买能力相对降低,经费限制使得赠书在采访工作上显得更加重要。
(3)历史性馆藏建立:基于研究及学术上需要,对于已绝版的资料,通常经由“索赠”渠道获得。
(4)搜集未公开发行资料:某些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或发表的会议论文,并不对外公开发售,必须向该研究单位或作者本人要求赠书。而一些不通过营利性出版渠道发行的灰色文献,也要通过“索赠”方式取得。
(5)有价值的私人收藏:有些学者教授拥有非常丰富的私人藏书,尤其是文史方面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往往不易搜集。在一些大学校园,教授在退休之际,常常会将私人藏书捐赠图书馆。因此私人收藏也是图书馆发展特色馆藏的重要来源。
二、赠书工作的类型及遭遇问题
就赠书的类型来分,主要可分成:请求赠书、主动赠书及捐款等三类。
(1)请求赠书:图书馆基于节省经费或是无法购得的书和某些特殊主题的书籍,向出版者或出版机关或收藏者“索赠”。
(2)主动赠书:由出版者或出版机关主动赠送,大部份来源为出版社、书商、政府机构、学校单位、基金会居多。
(3)捐款:由个人或团体捐款给图书馆作为购书经费。
赠书虽然能为图书馆增加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而且与采购图书相较,赠书的取得成本也较为低廉,但是“没有一本赠书是完全免费的”。
赠书工作是图书馆充实馆藏的来源之一,但因赠书来源难以掌握,以及赠书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致使赠书工作经常会衍生某些问题,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1)所赠资料陈旧破损、期刊残缺不全。
(2)赠书是否列入馆藏,难以取舍。(3)赠书信息渠道不易掌握。
(4)赠书的品质无法掌握。(5)缺乏明确的赠书制度。
(6)赠书工作的文件记录不易维护。(7)赠书工作不易推动。
图书馆应提出相关处理要点或办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归纳国外一些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中有关对赠书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要点:
(1)拥有赠书完全处理权:对于陈旧破损、不具典藏价值的资料,可以全权处理、丢弃不用,以节省处理成本。
(2)赠书选择标准同一般采购图书:可作为赠书是否列入馆藏的取舍标准。
(3)不另架存贮:统一典藏方式,减少额外处理成本。
(4)备谢函予捐书者:表示图书馆乐于接受赠书并对捐书者表示感激之意。
(5)鼓励赠书:建立奖励办法,不仅有利于赠书工作的推动,更有利于赠书品质的提升
总而言之,图书馆应把握赠书处理的原则,才能使赠书资料具有应有的意义。避免整理或典藏需求性不高的赠书,以节省作业成本及处理空间。而馆员也应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发展目标,主动寻求可利用资源,搜集各种赠书信息,适时举办活动以招徕捐赠者的兴趣,同时要与捐赠者或捐赠机构保持联系和维持良好关系,寄送图书馆宣传资料等,提高图书馆与捐助方公共关系的质量。
三、赠书制度的制定
由于图书馆多半无法预估赠书的范围或品质,赠书工作很难事先规划。因为可以免费获得资料,有些图书馆对于赠书往往照单全收,未加选择。赠书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但另一方面赠书也可能不符图书馆馆藏要求,加上赠书工作牵涉公共关系,因此图书馆应有具体明确的赠书制度,从而使图书馆在推动赠书工作时于有章可循,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困扰。赠书的书籍(尤其是主动赠书),图书馆常需照单全收,不仅耗费人力时间,对馆藏质量的提高也未必有帮助。因此,图书馆在业务上上应注意四项原则:(1)必须保留对赠书的处理权;(2)必须按图书馆繁荣馆藏发展选书;(3)考虑馆内人力、空间、设备等,若无法处理,应予婉拒;(4)随时注意赠书消息,以便索赠鉴于赠书工作遭遇的困难,建议图书馆应建立合理的赠书制度,以便馆员在进行赠书工作时有所依据。另外一个合理的赠书制度也可让捐赠者对图书馆的赠书处理方式有所了解,从而有助赠书工作的推动。一个良好的赠书制度应包括项目如下:
(1)图书馆将接受赠书的一般叙述。
(2)叙述哪些项目图书馆可接受,哪些不接受。
(3)对于赠书图书收藏入馆后的处理方式。
(4)叙述不接受赠书图书处理的方式。
(5)有关可以减税的信息。
基于赠书制度的必要性,不论是小型或大型的图书馆,一个完整的馆藏发展政策,皆应将“赠书”的政策列为重要的项目。以下摘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赠书制度的一些重要原则:
(1)图书馆没有义务保留不符图书馆选书标准的任何赠书资料。
(2)图书馆有权丢弃任何外观上不良的赠书资料。
(3)图书馆有权将复本资料提供其他机构或拍卖。
(4)未被标准参考书索引或只有极少数读者利用的赠书期刊,图书馆没有义务保留过期卷期。
(5)图书馆有权决定那些赠书系属参考资料或可提供外借。
(6)图书馆乐于接受赠书并表示感激之意。
(7)所有赠书,在收到时均应给予谢函。
(8)图书馆不为读者评估赠书价值作为减税之用。
(9)赠书是否纳入馆藏应与采购的资料采用相同标准。
四、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提供以下数点作为图书馆推动赠书工作的参考:
(1)建立明确的赠书制度,并在图书馆网页及时发表公告
由于赠书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在执行上也常常会产生问题,为了避免照单全收,耗费作业成本,并拥有对赠书的全权处理权,图书馆应提出相关的政策或办法,以解决问题并避免争议。其中包括对于赠书的接受方式、图书馆对赠书的处理原则、奖励方式,以及购书捐款的收受方式及收据免税用途等信息。
(2)图书馆应积极发展赠书工作
赠书系增加馆藏量、解决经费不足以及搜集灰色文献及特色馆藏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可通过请求赠书或捐款等方式来进行馆藏的搜集。经由制定赠书奖励办法,建立鼓励民间及私人赠书的机制,可大幅度提高赠书的质量和数量。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6
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某个地方自然、历史、社会现象的一切文献。地方文献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状况,是衡量公共图书馆藏书有无地方特色的标准,是评估定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资料。可见,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信息价值。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丰富的馆藏除了体现综合性外,还要富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献的收藏,以地域性属性为收藏原则,是公共图书馆藏书地域性特色的突出体现。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除通过正常渠道采访以外,征集本地籍人士的著作进而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是完善和发挥公共图书馆藏书与服务的地域性特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1 必要性
1. l建立捐赠专库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本地籍人士著作虽有古代、现代、当代之分,但目前能大量征集到著作的作者绝大部分是当代人士。他们现在大部分活跃在各条战线上,是领导决策、生产科研、艺术创作等领域中的骨干。他们的著作,或为攻克生产难题,或为攀登科技高峰,或为推动时代进步,或为美化人们心灵,都是因时而作,有感而发,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即使是研究古代的作品,也都能站在时代的高度,用现时的观点和方法去探索、分析、论述,同样富有时代精神。这些著作门类齐全,对当代中国尤其是本地区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学术领域的拓宽深化,热点问题的探讨求索,文学艺术的改革创新等等都有相当程度的反映。正因为这些著作是地方作者的作品,所以贴近变革中的时代,也更贴近发展变化中的乡土乡情,是地方文献中最富生命力、最活跃的部分。它们对深化改革中的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和正在起到不可估量的借鉴、指导、促进和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开展征集本地籍作者著作的工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地方有识之士对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真知灼见,使图书馆成为这部分地方文献的集散地。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的建立和提供服务,有利于地方文献信息的传递和利用,可充分发挥地方作者著作独特的地域针对性和现实生命活力,使之更好地为地方领导决策、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文献的需要。
1. 2建立捐赠专库是适应文献出版状况的需要
从地方文献的出版方式来看,它包括公开出版物、非公开出版物和非书资料三种。地方文献流传面窄,发行量小,一般很少有再版的机会,有的还不是正式出版物,如不及时收集,则无法弥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征集地方籍作者著作并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是弥补地方文献采访漏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项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
公开出版物,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正式出版单位出版发行的图书、报纸、期刊和其他形式的出版物。这部分文献的质量相对较高,但出版周期较长,加之受经济效益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品种、数量以及内容范围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对于这部分地方文献,由于作者手中仍存有其个人各个时期的著作,因此即使已经超过出版发行的时限,仍然可以通过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将地方作者的著作集中征集到图书馆来。
非公开出版物,是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团体,在某一特定的社会范围内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和文件汇编、会议录、论文集、调查报告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出版物。由于是地方机关、团体在地方范围内的出版物,因而地域性好,针对性强,信息密度大,在整个地方文献系统中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非书资料又称特种文献,是指不以出版为目的,而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文献。一类如簿记、手稿、日记、笔记等,另一类如书信、文契、证券、商标、戏剧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等。此类文献多系原始记录,内容可靠,针对性强,并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或收藏价值。由于非正式出版物和非书资料,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和史料价值,是非常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所以应竭尽全力、抓紧时间去搜集。而地方作者专著捐赠专库的建立,使对这部分文献的收集工作更具有优势。通过对这部分文献的征集,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尽全收集散失于社会的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源。
1.3建立捐赠专库是图书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信息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只有具备特色的信息服务业才会有存在的价值与生命力,图书馆赖以生存于社会的基础首先就是文献,所以必须建立自己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文献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立足于社会的文献基础。必须大力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利用工作,努力建立完整的、权威的、系统的地方文献体系。而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正是巩固与发展这一特色,解决自身生存和事业发展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1.3.1通过征集地方作者著作,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可以将正常采访渠道无法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料补充进馆藏,加以集中保管、开发、利用,提高文献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系统性,进而以完整、系统、权威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为社会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的信息服务。这样本地籍人士及其著作就可以而且也完全可能成为本地图书馆深层次开发书刊文献资源,生产知识信息产品,开拓咨询服务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柱和坚强后盾。
1.3.2在建立地方作者捐赠专库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开展“地方文献捐赠展览”。如辽宁省图书馆建立了“辽宁籍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资料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浙江义乌市图书馆、广西桂林市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也都举办了类似的展览。由于被展览作品的地方作者通常都是在全国或本地区的某个领域或行业有相当影响的名人或专家,因而通过展览,可以生动的实例激发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奋发求知、著书立说、在各条战线上为本地区的振兴而努力的奋斗精神,强化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使人们系统了解了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服务
范围及其重要性,争取了更多的读者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支持及对地方文献的利用,使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广阔的前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名人效应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从而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争取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与更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1.4建立捐赠专库是缓解经费短缺的需要
据国外报道,当前仅科技文献就以每分种2000印张的速度增长。全世界年量约300-400万篇,年增长率为7-8%。特别是最近几年文献出版量成倍增长,品种多多,每小时即出现4~5种图书。虽然文献增长速度快,数量庞大,但实际上图书馆能买到的书却在减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书价上涨造成馆藏入藏量下降。尽管公共图书馆的购书费每年以500万元的速度增长,但由于书价暴涨,每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购书数却以100万册左右的速度递减。如199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购置费8926.7万元,比1989年的7702万元增加15.9%,但新购图书却比1989年减少203.1万册,下降21.18%。1992年全国2535个公共图书馆,有1347个年购书费不足5000元,344个馆全年未购新书。由于书价太高,使得一些图书馆只能“望书兴叹”,图书馆服务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宋代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书刊大幅度涨价导致常规文献资源不足的现状,公共图书馆若为自己的事业注入“活水”,除争取政府增加购书经费外,还必须广开思路,拓宽文献资源入藏渠道。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无偿向地方作者征集著作,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这是在购书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既不增加很多开支又能补充常规文献资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这项举措可以增加文献的收藏量,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基础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实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部分文献资源的效用。
2 可行性
2.1丰富的地方文献工作经验是建立“专库”的坚实基础
公共图书馆具有地方文献工作的历史优势,各级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无论其建馆时间长短,都十分注重地方文献的收藏,将地方文献确立为“研究级文献”。建馆时间长者,无不继承了历史沿袭下来的地方文献收藏优势,并继续延续和扩大这种优势;建馆时间短者,则不失时机地将地方文献确立为馆藏重点,加快地方文献工作的步伐。多年来,许多公共图书馆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其藏书的学科领域、语种、收藏级别及文献类型结构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形成为本地区所需、有专有辅、主从有序、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综合性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文献专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搜集与积累,现已拥有广东地方文献30多万册,其中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文献专藏3000余册,广东图书资料133,000多册,广东报刊11,000多种,广东舆图近2000幅,其他资料如图片、胶卷、传单等数百件,成为该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的重要部分。该馆还根据这些文献编辑出有关的二次文献达数十种,为成千上万的读者、海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编书修志、学术研究、书刊出版等需要的珍贵翔实的史料,受到了普遍的赞誉。由此可见,各级公共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征集与开发利用的宝贵经验,使地方文献的收藏和服务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这些为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和工作基础。
2.2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建立“专库”的重要保障
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也如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取得政府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支持,由他们以制度、法规或政府文件的形式将公共图书馆指定为收藏和利用地方作者捐赠专著的专门机构,使公共图书馆的地方作者捐赠著作的征集工作有所依据。
建国以来,各地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纷纷制定了图书、杂志、报纸等文献的呈缴本制度。如广东省政府就曾于1960年、1978年和1985年先后三次发出了《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重申广东省图书馆为该省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机构,认真执行呈缴本制度,为广东省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广开绿灯。使该省征集的地方文献为其地方文献工作的蓬勃开展奠定了丰厚的文献基础。辽宁省文化厅和出版局亦于1987年、1998年下发类似的文件,其他省亦有相似之举。由此可见,地方文献工作历来都是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的。虽然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或职能部门的行政干预的作用有所减弱,但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文化单位,加之地方文献工作曾经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作为地方文献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必定会得到各地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从由图书馆单独开展征集发展到 _传、文化、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征集,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读者的热情支持是建立“专库”的必要前提
没有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自身的辛勤工作,在社会上建立了自己较为稳定的读者群,赢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较高层次的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和支持,使他们能够对“专库”的建设鼎力相助,慷慨捐赠,这是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的坚强后盾。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人们对自己的故乡,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爱它!”许多本地籍作者对故乡都怀有着拳拳赤子心。当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之后,一种要报效故乡人民,为故乡的两个文明建设做点实事、做点贡献的强烈愿望使油然而生。尤其是在外地或国外发展的本地籍人士中,许多人成绩斐然,跻身于社会名流之列。他们身在外地,心系故乡,图书馆向其征集著作,能使他们深切感到故乡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将把自己的著作捐赠给故乡图书馆保存并开发利用,为故乡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看成是莫大的荣耀。而且他门还积极联系周围的其他地方作者向故乡的图书馆捐赠专著。如香港何建华先生将毕生二万册藏书捐赠给广东中山图书馆,内有廖平子先生1939年避居澳门期间亲自创作、亲手抄写、邮递的《淹留》期刊38期,这是我国唯一的手抄本期刊,是难得的广东文献珍本。在辽宁省图书馆建立“辽宁籍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资料馆”过程中,也得到萧军、端木蕻良、马加等7位辽宁籍著名作家或其家属的慷慨捐赠,他们将珍爱的作家的作品、实物、手稿等无偿捐赠给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正是靠广大热情读者的支持与信赖,才使建立”捐赠专库”成为可能,并使这项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4图书馆的人才和技术是发展“专库”的优势条件
笔者在前文曾经提到公共图书馆在长期的地方文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这是建立“专库”的雄厚的文献基础。在多年的实践中,图书馆同时也为自身培养了一批有相当业务水平的业务骨干,他们或在地方文献的采访与征集方面轻车熟路,或在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开发方面驾轻就熟,或者在地方文献的服务与利用方面独辟蹊径……既然“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的建设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这些济济人才就成为开展“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建设难得的人才优势,在开展“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的建设工作中,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业务能力,将这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另外,近年来,在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冲击下,计算机互联网络系统已经进入机关、进入图书馆,甚至进入家庭。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也从无到有
并不断发展。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已经建成;各种文献数据库已经建立并输入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库已经或正在实现其独特的服务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图书馆专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产生了学科带头人……这就为“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技术优势。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在“专库”的基础上,建立包括捐赠书目相关数据、作者生平事迹介绍、作家作品研究篇目索引、作家照片等文字和图片文献在内的专题数据库,将“地方作者著作捐赠专库”发展成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数据库”,使之更贴近时代,服务范围更为广阔,服务功能更为先进。 3 建库程序
3.1建立完善的建库规则和捐赠档案,使这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无论谁做这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保持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延续性。
3.2遵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原则,同地方作者中各学科的带头人建立联系,从专家入手影响其周围有识之士积极捐赠;与本地区党政部门、各大专院校及机关、厂矿、科研单位建立联系,发动社会力量,由他们主动寄送或登门捐赠。
3.3对捐赠者实行优惠政策,如免费办证,发放捐赠证书等。虽然这些优惠很微薄,但却能使捐赠者感到图书馆乃至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3.4对捐赠的文献经加工后按专库专人专架进行保管,并进一步建立地方作者捐赠文献专题数据库供读者查询,采取馆内阅览的方式将捐赠文献投入流通与使用。
3.5通过新闻媒介或通过开展地方作者作品捐赠展览等形式,宣传捐赠工作,宣扬捐赠者对图书馆和社会的贡献,树立捐赠者的社会公益形象,扩大捐赠者和图书馆的影响,引导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捐赠者的行列。
4 应注意的问题
4.1对一些不愿意捐赠作品的人士,不要强迫或勉强,要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明建立“专库”是利在当代、惠及后人、互利互惠的大好事;是图书馆实行社会办馆、争取自身事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服务的需要;也是为读者解决其自身存书能力有限、使其“名垂青史”的需要。
4.2要认识到“专库”建设的重要性与长期性,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捐赠专库的延续,避免短期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并发展这部分地方文献专藏的特色和规模,进而保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权威性。
4.3“专库”建立的质量好坏,取决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能力。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有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文献出版情况,经常参加有关方面的学术报告及学术专题会,并就工作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研讨和总结。另外各级领导也要从政策上给“专库”以支持和倾斜,在人员、经费和设备等方面,为”专库”的建设大开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 马书慧,李东来.我馆建立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图书馆学刊.1996.(5)
2 张炬.关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5.(1)
3 杨漪.再议我馆地方文献工作.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1)
4 叶经韬.开发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5.(1)
5 张耀年.我对征集广东地方文献的体会.图书馆论坛.1994.(1)
6 张武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图书馆论坛.1992.(6)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7
捐书倡议书范文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书,是我们成就梦想的垫脚石
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南阳义工联决定开展小善大爱.书送未来捐书活动。我们计划向社会筹集一部分旧书,再出资购买一批新书和书柜,经走访调研后,确定一所师资力量薄弱的乡村学校,建立南阳义工联爱心书屋,以后每年补充一次书籍。
一本优秀的课外书籍,不仅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激发求知的欲望,点亮心里的明灯,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心与温暖。
捐书范围及要求: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教辅用书、科普书籍、历史故事、名著、童话、漫画、书刊等。所捐赠书籍内容要健康活泼、积极向上,书籍要完好、干净、整洁,没有撕毁缺页。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请大家伸出温暖的双手,把家中闲置的书籍,捐赠给农村薄弱学校的孩子们,让我们的爱心为这些留守儿童带去多彩的世界吧!
火车站捐书点:车站路18号运政宾馆
咨询电话:
东区捐书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姜营街道
捐书倡议书范文二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作为鹿城区妇联旗下悦读慧,在走过三年的阅读之路,我们获悉温州市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妇联女性联盟组织之一,由悦读慧牵头,鹿城区妇联及鹿城区图书馆共同向温州全市女性发起倡议,每人将家里闲置的好书或购买新书赠送给图书馆,共同为该项目贡献一份力量。
温州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的一座座出现,使得全民阅读的热潮涌动,铺就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温州以及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人文底色。
个人可以将阅读过的书籍或新书整理后送到指定书房接收。所捐书籍要求保存完好、整洁、无圈划、无破损、无缺页、书脊印有书名,正规出版社出版(不属于盗版、盗号、内容非法的)的中外文图书,谢绝各级各类教材教辅、期刊、光盘。
一、捐赠方式
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本单位及干部职工的捐书,集中送达受赠单位。捐赠书籍超过50本,由鹿城区图书馆提供上门取书服务。
二、捐赠时间
20__年6月至20__年6月,后续捐赠不受时间限制。
三、捐赠启动仪式
活动期间,鹿城区图书馆将在鹿城区政府内举行捐赠启动仪式(时间待定)。
捐书点:
城市书房南汇分馆(府东路168号)方老师;
城市书房新田园分馆(新田园文化中心麦麦文化创意园)陈老师;
海坛城市书房吴老师;
城市书房通泰景苑分馆(通泰景苑东北首11幢1楼)叶老师;
鹿城区图书馆(双屿鞋都文化广场)总服务台(0577-55577831)。
鹿城巾帼悦读慧公益捐书点将陆续开展志愿者活动,欢迎更多爱阅读的女性加入。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书香铺就文化自信,让阅读生活更加美好。
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鹿城区妇联
鹿城区图书馆
鹿城悦读慧
20__年6月27日
世界读书日捐赠图书活动总结篇8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三位民间收藏家任经文、冯小勇、乔连学向西博捐赠文物,任经文先生捐赠的一尊北魏时期的陶佛像,此佛像为陶质弥勒造像、高约40余厘米,头戴花蔓高冠,身披袈裟,项围璎珞,交足安坐,形象高贵安闲,为北魏造像中极为罕见者。冯小勇先生捐赠的两尊汉代彩绘陶质猫头鹰,为烛台式样,实为墓葬中辟邪镇墓作用,造型夸张巧妙,表现了高超的艺术特色。乔连学先生捐赠的唐灵宝黄帝符命镇石,约40厘米见方,为墓志形制,志石面所刻16个道教符篆大字“黄中总气,统摄无穷,镇星吐辉,流炼神宫”;志石还阴刻仕女持净瓶图案,符篆书法遒劲,刀工熟练流畅,志盖有团花蔓草线刻纹饰,对于研究唐代皇室与道教的关系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西安博物院院长向德说:“这三件北魏时期的陶质佛像、汉代的两尊陶质猫头鹰和唐灵宝黄帝符命镇石,应是国宝级文物。三位民间收藏家尤其是乔连学已是多次向我院捐赠珍贵文物,从他们身上人们不难看到西安民间收藏界的实力和品格。”
捐赠仪式结束后,西博首届民间收藏精品展拉开帷幕。此展分“神功天成”“万千气象”“耀窑集珍”“热情捐赠”四个部分。集中展出了此间19位收藏家的藏品180多件组。其中“神功天成”部分以青铜器和鎏金器为主,春秋时期的编钟、战国的铜壶、汉代的鎏金铜牛和连枝灯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珍品;“万千气象”部分以各类陶俑组合为主,集中反映了古代乐舞百戏、庖厨劳作和民间体育活动场面;“耀窑集珍”部分则以耀州窑的瓷器精品为主,反映了耀州窑鼎盛时期的产品风貌;“热情捐赠”部分,首次将西安收藏界捐赠给博物院的文物集中展出。
西安博物院2007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共展出西安地区各类精品文物2000余件。该馆由博物馆区、唐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