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1
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逃生自救的能力,我校根据《昌黎县教育系统 20__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文件精神于20__年6月14日上午课间操时间开展了“地震安全演练”活动。现就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首先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安全工作联络员,并制定了详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安全应急演练方案,指导全校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
此次演练活动由1-6年级共342名学生参加,共用时2分10秒,完成比较顺利。
1、在开展演练活动之前,我校制订了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方案,并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召开演练安排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提出要求和讲明注意事项。
2、准备阶段开始,各工作人员到位,各班主任再一次到班里进行宣传并组织学生进行快速组队演练和让学生明白撤离方向、撤离路线、撤离到达区域,为快速、有序、安全撤离作准备。
3、演练准备工作做好后,随着警报鸣放员鸣响警报信号,演练正式开始。参加演练人员各就各位,各班学生在听到“地震发生了”的信号后进行紧急避险;在听到第二次警报后,学生有序地按指定路线“逃生”,班主任带着本班学生在楼道值勤教师的协作指挥下有序地逃生到指定安全区域。
4、演练结束后,校长和安全主任对此次演练活动作了总结并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地震知识教育。然后各班按指定的返回路线,安全有序地返回教室。
这次地震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地震逃生安全意识,对普及地震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这次演练活动,也提高了师生应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应变能力。
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2
为使大家了解防地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__年3月27日上午全校师生举行了防地震疏散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老师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各位班主任老师要以演练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200多名师生参加,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疏散演练实施方案的一次检验,提高了师生实际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初步掌握了在危险环境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一旦发生地震,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演练活动结束后,各班学生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各位班主任及时做好总结,巩固提高学生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的效果。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演练发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为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能把演练当作一次实战演习,在疏散的过程中紧张程度不够,撤离速度较慢。这次演练虽然结束了,但安全工作没有止境。各班级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校园安全。
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3
为切实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意识,让教师、学生掌握必要的防震避震知识和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近日,西都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一次地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与逃离疏散两个环节:紧急避震教给学生在地动山揺、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就近避震的方法:在教室里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躲在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不被砸,教育学生不要靠近窗口;地震烈度缓解或地震间歇间由教师迅速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学校规定的紧急逃离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我校这次防地震演练主在是逃离疏散演练。
为确保演练过程中不发生意外碰撞、踩踏伤害事故,校长强调:各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听到逃离疏散命令后,必须服从指挥,立即快速、并按顺序安全进行疏散,不得拥挤、推搡;不得越位、抢道。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演练指挥小组所有成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听到命令后,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指挥帮助学生逃离疏散。
防地震逃离疏散演练开始,当警报声响起时,教师们各就各位,维持疏散秩序,学生在老师指挥下快速、有序地离开教学楼奔向操常大的同学跑得快一些,抢先到达安全地点;小的同学奋力跑,到达安全地点只是稍慢几秒钟。教师随尾跟上。学生逃离教学楼到达安全地点后,各班马上清点人数并汇报学校。
这次防地震逃离疏散演练共进行三次,逃离疏散时间逐次减少,达到极致时间。
演练结束后,校长对这次防地震逃离疏散演练活动的成功和存在问题作了全面的总结。这次活动全校共有325名师生参加,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通过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急中如何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4
由于我校上一年度各项演练进展顺利,并且根据需要增设多次演练活动,全体师生对安全演练要求掌握较好。本次演练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为校园安全演练开了一个好头。
在演练中,学校严格要求,师生密切配合,有效的保护了师生的安全。同学们的逃生方法更加规范合理,态度也更加认真。在灾后的施救环节中,医务组全体工作人员,依然非常严肃认真。在组织同学们撤离后,医务组长马上召集成员,携带急救箱及担架等设备,到沿途及“受损设施”中搜救遇险人员。并且严格按照方案的预定要求,紧急救护同学,进行必要的处理。对有可能出现重大伤情的人员,采取初期处理,担架运输到救护车上进行“抢救”。由于班主任老师要在灾后清点班级人数,组织安抚学生,维持学生秩序等。在维持秩序上,保安人员(后勤保障组)服务也很到位。在警报拉响的第一时间,迅速打开学生疏散通道的大门,并马上按分工要求,迅速到达指定位置,维持学生秩序,疏导交通与无关人员,保证学生按疏散线路迅速安全的撤到安全区域。在学生到达安全区域后,他们又分工负责大门安全,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并将大门周边的车辆行人等,按要求进行疏导,保证救护车辆顺利通行。
在演练中,学校还模拟了必要时向上级有关机构请求帮助的环节。极大的保障了全体师生在灾害来临时的安全问题。
演练结束后,全体师生进一步熟悉了安全演练的具体环节与要求,更加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为灾害中有效自救与逃生以及灾后有效救援,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小学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汇报5
为使大家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__年_月_日上午我校举行了全校师生地震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各位班主任老师要以演练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反复强调两个“一定”,即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正是因为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才确保了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撤离信号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科任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今天的演练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防震自救演练(发生大地震);二是疏散防踩踏演练(发生小地震)。在演练活动,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确保了演练活动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警报响起,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开始防震自救演练的命令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防震自救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疏散,学生排队,听从楼层领导指挥,按疏散路线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科任教师按分工要求,在指定位置,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整个演练活动井然有序。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500余名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多钟,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提高了师生实际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初步掌握了在危险环境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一旦发生地震,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