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名人故事(2)
梦想名人故事篇二
他去美国念电影学院时已经26岁了,这件事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告诉他:纽约百老汇每年有几万人去争几个角色,电影这条路走不通。他义无反顾地去了,这个曾经羞涩、腼腆的人漂洋过海去了美国。那么结果如何呢?
毕业后,整整六年里,他没有工作。作为一个男人,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在家做饭带小孩。有一段时间,他的岳父岳母看他整天无所事事,就委婉地告诉女儿,也就是他的妻子,准备资助女婿一笔钱,让他开个餐馆。他自知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但也不愿拿别人的资助来开展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决定去社区大学上计算机课,从头学起,争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他背着老婆硬着头皮去社区的大学报名,一天下午,他的太太突然发现了他的计算机课程表。结果她顺手就把这个课程表撕掉了,对他说:"你一定要坚持你的理想。"
因为这一句话,因为有这样一位明理智慧的太太,他没有去学计算机。
六年以后,当他带着自己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影闯进人们的视野时,人们看到的不是初出茅庐的青涩,而是《推手》中稳健而独立的关于中西文化碰撞的观点。这个人就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李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精彩却是无限的。谁都想成为下一个李安,但是又能有几个人耐得住寂寞,等上六年的时光,甚至还有可能会更久。六年的寂寞足以削平一个人的斗志,即便我们有李安一样的才华,又有几个人有李安的耐性,能够一直等到成功的来临。自古以来,坚持的头号大敌就是诱惑,就是耐不住寂寞。有这么一句话:"我什么都能抵制,除了诱惑。"因为耐不住寂寞和诱惑,常常令我们丧失了志向,偏离了方向,始终登不上成功之船。一个人想成功,一定要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任何想在春花秋月中轻松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枉然。这寂寞的过程正是你积蓄力量,在开花前奋力地汲取营养的过程。如果你耐不住寂寞,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在你身上。用于丹最欣赏的一句话来说,“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跑在掌声之前,也就是跑在无边的寂寞里。这才是冠军的意义。我们看很多人被功名利禄迷失方向,常常忘了人生真正的意义;而那些能够淡泊名利的人,却能在淡泊中参透人生的玄机,悟出许多的真理。庄子就是这样的例子。楚国请他做官他不肯去,他宁愿守着心田,静静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守住寂寞,也守住了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的生命以更加开阔的天地。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十卷本巨著《昆虫记》中,曾描写过蝉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蝉的生命期仅仅30天,而为了这极短暂的30多天的飞翔高鸣,它们的幼虫要在泥土里等待四年的时间。在四年漫长的痛苦等待中,必须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天敌的入侵,保存下来,才有化为蝉的机遇。
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生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寂寞能促进一个人成长,寂寞是成功的另一种境界。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要挂一幅画,然后找来了锤子和钉子。结果发现这个钉子挂不住,得弄一个小木头楔子。然后他又去找木头,找着了又去找斧子,接着又去找锯。一轮一轮地折腾下来,等到凑齐了所有的东西,他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了。望着一大堆工具,他早就忘了那幅画的存在了。
这似乎是对生活的绝妙比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人都渴望辉煌,追逐熙熙攘攘的热闹,追求繁华背后的灿烂,结果在不断地追逐中迷失自我。
我们忘了自己的坚持,忘了自己的选择,却记住了忙忙碌碌,记住了为行走人间的疲于奔命。我们就像那个忘记画的人一样,忘记自己的初衷。假如,李安当年学了计算机,没有找到工作,是不是也要去学厨师呢?如果厨师毕业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难道再去学木匠?那么这一生,说不定到最后他是白白浪费了。
所幸的是,李安没有。他在寂寞与困顿中守住了自己的理想,也为自己的未来守住了一份事业。
梦想名人故事篇三
她出生于1911年的木县,父母做大米生意,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20岁以后,她认识了一个男人,结婚半年发现对方是个无赖后选择离婚。她33岁时遇到一个厨师,重新迸发出爱情的火花,再次结婚后开始一段温馨和温暖的俗世生活。后来丈夫死了,她独居。
年轻时,她就喜欢文学,爱好阅读。五六十岁时,又爱上了舞蹈。阅读满足了她精神的需求,独居也成了享受。舞蹈让她有了健康的身体,年龄仅是数字。她爱美,一个人的生活,也要过得有声有色。镜子和口红时刻放在身边,即使不出门,早晨也要化个淡淡的妆。
92岁时,她跳舞扭伤了腰。儿子看她心情特别郁闷,就让她写诗。因为她年轻时就梦想着写诗,儿子的建议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当她看到自己的诗歌在报刊上发表时,格外高兴,同时也给了她继续写诗的动力。她不停地写,也不停地发。
2009年秋天,98岁的她出版了处女诗集《别灰心》,当年销量就超过150万册,并进入日本2010年度畅销书籍前十名。要知道日本的诗歌书籍印量很小,一般只印几百本,她创造了日本诗歌书籍出版的“神话”。
她的诗歌以情爱、梦想和希望为题材,像阳光一样温暖。她快乐地写诗,连诗歌都充满了激情。《产经新闻》“朝之诗”专栏编辑在《不灰心》序言中说:“只要看到柴田婆婆的诗,我就仿佛感受到一丝清爽的风吹拂脸庞。”她的诗歌达到一个高度,生活和生命的高度。
2011年初,她出版了第二本诗集《百岁》,已经售出了几十万册。当记者问她,你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百岁了吗?她开玩笑说:“写诗时没有在意自己的年龄。看到写好的书,才知道自己已经100岁了。”
她就是这样乐观。一个人寂寞地生活二十多年,耳闻目睹了人间的许多悲喜剧,并眼睁睁看着自己接近死亡,100岁的她依旧充满希望,对自己说:喂/说什么不幸/有什么好叹气的呢/阳光和微风从不曾偏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我也有过/伤心的事情/但活着真开心/你也别灰心。
她就是柴内丰,一位日本的平常老婆婆。因为有写诗的梦想,90岁之前,她默默无闻,90岁之后,一举成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看了“梦想名人故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