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还我一生》(2)

盈承分享

  学的什么呢,当然是先认识声母,接着是,韵母,汉字,后来所学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亚非拉人民大团结万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还有什么关于斗争的一系列的口号,等等,这些东西在没有学到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的我们简直就是懵而不懂。亚非拉是啥玩意,帝国主义是啥玩意?还有阶级斗争是啥玩意?当然了现在算是懂了!

  第一天放学回到家里,父亲问我学的啥,我于是拿铅笔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声母“Q”,由于上课的时候根本就没认真听老师讲课,在讲台下面继续雕刻我的工艺品“泥人”,当然也就不知道念啥了,我随口说了一句“鸡蛋带尾巴”,惹得父亲和母亲是哭笑不得。鸡蛋在那个年代可是好东西,虽然才二分钱一个,可谁又能买得起呢?谁要是能吃上一碗炝锅的荷包面除非是参加了劳动为家庭创造了效益,或者是得了病,其实除去上述两种情况外想吃到鸡蛋的又何尝没有呢?

  这个笑话现在我们兄妹几个在一起的时候还经常讲起,也好像成为我人生当中的一个经典了。

  算术呢更不用说了,先认识阿拉伯数字,然后是加减乘除运算,就这样语文算术循序渐进。

  那个时候感觉我特笨,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有一次是在刚学到加法的时候,父亲考了我几道算数题,当然是刚刚学到的那些东西,我呀把手指头,脚趾头都搬了出来,才把答案告诉了父亲。后来学的数字大了父亲再考我的时候我就有点难度了,父亲笑着说,“脚趾头不够用的了吧”,其实现在想起来,觉得我那个时候就有点偏科了。这个故事虽然不能和刚才讲的关于“Q”的故事相提并论,但也成为一生不能忘却的记忆。

  那个时候,谁也不懂学习的重要性,也根本就不知道上学是为了考大学,寻求一个更好的出路,尤其是在农村,大凡村里有文化的人无非就是代村里人写写家书,或者每到春节给邻居写写春联,再就是谁家里有个红、白、喜事帮邻居写写喜帖或者挽联,也不是为全村的父老乡亲帮忙,在农村除了“动乱”时期的帮派以外,还存着着族与族之间的帮派。

  在我们村,不足一千人,其中就有八个姓氏,人口最多的当然是我们徐氏家族,其次就是陈氏家族,刘氏家族,其他的那几个加起来不过二百余人。在这几大家族里,哪个家族有红、白、喜事儿,就有那个家族的“理事会”去料理,不允许请外姓的“笔杆子”,否则,就有辱这个家族的荣誉。因此从我记事起,就知道了这个道理。所谓笔杆子就是略通文墨的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没有完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所以上学也就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事情了,能在村里当个“笔杆子”似乎成为人们上学的最高愿景。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步入了高一级的年级,所学也就愈来愈深,知识也愈来愈“渊博”。年龄也愈来愈大。也就开始参加学校里的一些集体活动。所谓的集体活动无非是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帮生产队干点农活、给学校种植的药材除除草、再就是每周还要学雷锋一次给上岁数的老奶奶打上几桶水、扫扫院子等等。

  那是在“”中期,革命和斗争的呼声稍安还躁的那一年,也就是在我上五年级的那年清明节,校长和全体老师带领各班级的学生给革命烈士上坟扫墓,师生共计有一百多人吧,校长和老师们个个表情肃穆,在老师们的感染下我们学生也是个个严肃,排成长长的队伍,向墓地走去,刚走到墓地,在女生行列里,突然传出来一个响亮的屁声,屁声刚落,队伍里一阵轻微的骚动,随即便发出了嘻嘻的笑声,领队的班主任大声训斥了那个放屁的女生,然后汇报给校长,校长听说后,很是生气,使本来肃穆的表情变得更加庄严了。“那还了得,竟敢在烈士墓前放屁,也太不严肃了”,又恰逢动乱的中期,后来传到了公社、县里,逐级追查说要严肃处理,无奈校长只好劝其转学,闹的是沸沸扬扬。

  该女生因为这个事情曾经自杀而未遂,后来父母就把她送到东北的一个亲戚家里,直到现在也没见过面。听说和一个身有残疾的男人结了婚,幸福指数一般以下。

  这个女生其实和我一个村,并且是很近的邻居,不但摸样长得好看学习也很好,如果没有这个屁,说不定在某一个行业里有所建树了。就因为这个屁,注定了她的后半生。

17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