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子文分享

  编者按: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是有史以来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朝大海,遥望明月冉冉升起之际,人们总会想起张九龄的这两行诗句。但是,我国的诗人灿若星河,吟咏明月的诗人和诗句更不胜枚举,有时竟记不清一些诗句到底是谁所写。

  我与张九龄的缘分始于2013年4月的某一天。我带着妻子和女儿,女儿的同学及他们的家长,一行十多人在韶关旅游。参观马坝人遗址的时候,邂逅了张九龄纪念馆,大为惊喜。纪念馆不大,只有一层,门前是张九龄的雕像,身穿朝服,头戴官帽,须发飘然,双手抱掌,平放在腹部,藏于两袖之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风度翩翩。纪念馆的门是圆形的,或许是别有深意罢。左侧镶嵌着“张九龄纪念馆”七个字。进门便看见墙壁上悬挂着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诗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这首诗,并让他们背诵。如今重读,倍觉亲切。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张效民院长发来的一系列有关张九龄的研究论文,颇受感触,于是欣欣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也动手写一篇有关张九龄的文章。

  二

  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人(即今韶关曲江县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是有史以来从我们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苏轼有诗为证:“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岂特魏房姚宋上,直追天宝卷阿中。”清人邱浚也曾题诗赞曰:“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江南人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

  作为岭南的广东人,真正了解张九龄的其实并不多,他至今还停留在地方品牌,还没有成为岭南的名片,甚为可惜。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张九龄,使之成为激励岭南人奋发图强,再造辉煌的模范,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张九龄于唐仪凤三年(即唐高宗678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据张九龄纪念馆资料记载,其“曾祖君政,唐韶州别驾;祖子胄,越州剡县令;父弘愈,新州索卢县令。”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九龄很早就接受了教育。他七岁能文,十三岁以文章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对他极为赏识,曰:“此子必能致远。”

  张九龄参加了三次具有决定命运的考试,一次进士考试,两次制科考试。通过这三次考试,张九龄走上了仕途,踏入政治舞台。

  武后长安二年(702),二十五岁的张九龄参加癸卯科进士考试,考取第一名,当时的考官是著名诗人沈佺期。“考功沈佺期尤所激扬,一举高第”(徐浩《张九龄神道碑》)。王鸿鹏主编写的《中国历代文状元》也有记载:“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则天武后长安二年(702)癸卯科进士第一人,此科进士及第21人。考官为沈佺期。……”神龙三年(707),张九龄参加了吏部组织的制科“才堪经邦科”考试,且一举中“乙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张九龄参加太子李隆基组织的“道侔伊吕科”考试,由于对策优等,授右拾遗。李隆基即位后,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任职期间,张九龄几度上书宰相姚崇,虽然有些建议被采纳,但终究招致了姚崇不满。过了三年,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回到岭南。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向唐玄宗建议并主持开凿大庾岭新路。开元六年(718年)春,张九龄被召入京,因修大庚岭新路有功,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又升迁司勋员外郎,连升三级。这些官职虽然都是中层岗位,但都是靠张九龄个人努力奋斗得到的结果。

  三

  在人生道路上,张九龄遇到了一个恩人张说,使他平步青云,走上了事业巅峰,成为一代名相。

  长安三年(703),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经过韶州的时候,见到了张九龄。当时张九龄虽然中了进士,但没有得到官职,仍然在韶州。张说读了他的文章后,大加赞赏,称“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开元九年(721年),张说入拜宰相,想起了张九龄,便与他论谱叙辈,夸奖张九龄“后出词人之冠也”。正是靠张说的赏识和提携,张九龄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可是,张说却因为两件事情处理不当而被贬官。开元十三(725)年,唐玄宗要御驾前往山东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负责拟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名单,他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五品官职。尽管张九龄提出不同意见,但没有听从,张说因此事而备受众人指责。开元十四年(726),遭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唐玄宗罢免了张说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受到牵连,仕途上遭遇了第一次挫折,但不算严重,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后改授洪州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

  开元十七年(729年),张说又被唐玄宗拜任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次年病逝。他临终前多次推荐张九龄做集贤院学士。

  开元十九年(731),张九龄被唐玄宗任命为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副知院事。不久两次升任为中书侍郎。开元二十年(732)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八月,兼知制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兼修国史,正式主理朝政。

  就在张九龄的人生处于巅峰状态之时,他却遇到了一个劲敌,此人就是李林甫。李林甫不仅毁掉了张九龄的前程,也把唐王朝推向了深渊,从此走向衰落。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

  在担任宰相期间,张九龄面临一系列重大事件。正是由于在处理这些事件上,与唐玄宗产生了矛盾,加上李林甫从中挑拨离间,最后以张九龄罢相而告终。

  因为后宫争宠问题,听信谗言,李林甫也暗中支持,唐玄宗一度想把包括太子在内的三位皇子废为平民,另立太子,但因张九龄坚决反对而没有得逞。

  当时,安禄山在范阳节度使张守圭手下担任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在一次讨伐奚和契丹的战斗中惨遭失败。按照朝廷典章要执行死刑,唐玄宗却特赦了他。张九龄上奏说:“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但唐玄宗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想实封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并让他兼领尚书。张九龄极力劝阻,引起玄宗不悦,李林甫从中离间,唐玄宗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任命李林、牛仙客为丞相,剥夺了张九龄的实权。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又因为监察御史周子谅事件,李林甫趁机进谗言,张九龄再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实际担任宰相一职不满三年,尽管时间不长,针对盛唐存在的潜在危机,他提出了一系列针有利措施,秉承“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理念,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罢相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

  四

  张九龄的历史功绩,最让岭南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开凿大庾岭新路。据张九龄纪念馆资料,唐开元四年(716),时任左拾遗内供奉的张九龄向唐玄宗建议并获准开凿大庾岭新路。大庾岭新路又称梅岭驿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与岭南的交通要道。

  隋唐以前,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运往西方诸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对外贸易通道,即沿大运河南下,经扬州、溯长江而入鄱阳湖,再逆赣江、章水而上,逾大庚岭而进入广东,然后顺浈水、北江到达广州。

  到了唐代,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商业活动愈加频繁,广州成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大都会和重要港口。但是,大庾岭驿道因于年久失修,“山道狭深,人苦峻极,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张九龄向唐玄宗建议重新开凿梅关古道,并得到批准,于开元四年(716年)动工。张九龄亲自勘察设计,指挥施工。大庾岭新路的开通,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和并促进了贸易往来。

  如今,当人们徜徉在梅岭古道的时候,也一定会想起当年那个建议并亲自动手开凿大庾岭的张九龄。

  五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寄托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不敢想象,没有诗人,这个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没有张九龄这首诗,中秋之夜,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月夜。

  但是,诗歌绝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也绝不是仕途的政治筹码,它是一个文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对大自然的观照。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大抵就是这个作用。

  张九龄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游恩国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穆讲述,叶龙记录整理的《中国文学史》,均未提及。在一本以清代蘅唐退士选本为底本,王辅政编的《唐诗三百首》中,首选了张九龄五言古诗感遇二首,五言律诗“望月怀远”一首。张九龄有诗作两百一十七首,仅凭“望月怀远”一诗,足以享誉诗界,流传千古。另有《曲江集》二十卷及其他著作传世。

  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我国古代文人都有从政的经历,但是,如果只有政绩而无诗文留世,则是人生的最大败笔。因此,一个读书人,就要立志写出好的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

  作为政治家,张九龄做过盛唐的宰相,共同开创了开元盛世;作为一代诗人,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扭转盛唐诗风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开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诗风,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清人屈大均在评论岭南诗歌时,曾说:“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始;以道为诗,自白沙始。”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张九龄的诗歌为“张曲江体”,他的《感遇》等五言组诗,远师阮籍、近承陈子昂,下开李白,在盛唐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山水诗,以清淡为特点,也是盛唐山水诗高潮的开端。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人,作家,如璀璨的明星,层出不穷,闪耀在文学的天空之上。这是为什么?这是文人的情怀,文人的担当。

  张九龄作为一位政治家兼诗人,其影响是双重的。第一,开凿大庾岭梅岭通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第二,以《望月怀远》等诗歌,引领了一代诗风,成为千古绝唱,为诗歌领域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至于他儒雅的风度,耿直的秉性,更是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如今,我们缅怀张九龄,除了敬仰之外,还能生发怎样的情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怀有一棵草木之本心。凭着这颗本心,不管是否得到他人赏识,都不会过于自责,顺其自然,坦荡做人,自成君子风格。“九龄风度”便是最好的明证。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个人,诚如一棵丹橘,经冬不变色,保持岁寒心。张九龄能够成就伟业,也在于一颗不变的心。什么心?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心。

  环视芸芸众生,多少人还怀有这样的心呢?我真的还想再去一次韶关,问一问张九龄宰相。

  作者:钟百超

  公众号:畅想文化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