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历史大事件
关于元朝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呢?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特别值得自豪的是,有数千年不问断的历史记载,这是世界史上所仅见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元朝的历史大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
元朝的历史大事件篇一:延佑复科
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师从李孟、王约。曾下令将《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书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仿唐宋旧制,于延佑二年(1315年)诏行科举,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佑复科”。
皇庆元年(1313年),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将王约恢复科举的建议列为令甲。皇庆二年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8月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延祐二年2月和3月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因为本次科举是在延祐年间举行的,史称“延祐复科”,本次科举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内容。
经过
皇庆改元(1312年)仁宗特命其儒师王约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法令的第一条)”(《元史》王约传)。
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
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
延祐元年(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
延祐二年(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大都皇宫举行殿试(廷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
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元朝的历史大事件篇二:成吉思汗三请丘处机
“神仙”这个修饰词对于丘处机这个级别的道士来说似乎是不会太在意的。这是成吉思汗在会晤了这位道界高人之后,对其发出的由衷赞叹。是什么样的人会让成吉思汗这等重量级的人物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对于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的成吉思汗为何接受了这样一位道教人士的指点迷津并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迹象。
史书曾将蒙古军队的招安和丘处机“刀下救人”概括为“一言止杀”。“一言止杀”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统治者在人性化统治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的认识,有助于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缓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观上为元朝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这些内在的,即所谓的“软作用”是再多的千军万马也无法达到的。
丘处机19岁入山学道,拜师王重阳,是著名的全真七子当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云观传道,在镇平县创建太极观,到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修行(丘处机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为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不仅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满腹经纶、通晓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丘处机被描写为一个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在人们寻找精神依靠时所产生的。当时,北方的大片土地沦入金人之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也十分困苦。这种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精神避难所,全真教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而产生的。丘处机则继承了他师傅王重阳所创全真教的宗旨,成为了一代宗师。作为全真教领袖的丘处机在当时的声望极高,人们也将全真道视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东杨安儿、耿格的起义,政府官员也要请他出面止乱。
成吉思汗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实力模式,他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实施着他的大一统计划。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选招贤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于是想招其为国师,帮助自己安国治天下。成吉思汗两次遣使召见丘处机,可是丘处机隐居山林,深入简出,避而不见。
成吉思汗求贤若渴,不肯放弃。于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刘仲禄备轻骑素车、携带手诏请丘处机出山,演绎了自三国以来又一个帝王虔诚躬迎,礼贤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远千里三派朝臣请丘处机出山,丘处机终于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所打动。公元1220年,他审时度势决定西行拜见成吉思汗。此时成吉思汗正忙于对花剌子模的战斗。对于丘处机来说,在被成吉思汗诚意所打动的背后,肯定还有他自己的考虑。此次西行,他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影响成吉思汗“罢干戈致太平”,劝说成吉思汗早日回军。
元朝的历史大事件篇三:南坡之变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五日,英宗大驾从上都向南出发,夜晚驻营于距出发点三十里的南坡店,铁失、月鲁铁木儿、曲吕不花等人发动政变,铁失手弑英宗于卧床之上,史称“南坡之变”。
廷佑七年(1320年)三月,十七岁的硕德八剌登基,是为英宗。英宗即位后便与太后答己和铁木迭儿势力形成对抗,而且两派斗争日益尖锐,就在双方矛盾进一步发展时,铁木迭儿和答己太后于1322年相继死去。英宗在拜柱的协助下实施了新政。然而,铁木迭尔一派以铁失(铁木迭儿的义子)为首,仍在朝野之中,新政的实施加速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南坡之变”正是通过铁失的匕首实现的。他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去弑君?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蒙古贵族参于其中呢?如果此次谋弑不成功,铁失和那些蒙古贵族岂不是自取灭亡吗?他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只是当时的局势便是我不弑君,君必杀我。况且,铁失又有其父为其留下的后盾。至治元三年,铁木迭儿引荐铁失为御史大夫,从此,铁失的地位便是直线上升,八个月以后,便领左右阿速卫掌管了以后进行谋杀行动的禁卫军。
答己和铁木迭儿死后,实权便落到了英宗和拜柱的手中,拜柱便以此为契机,打击其保守派政敌。铁失在其台柱倒塌之后,他的地位便发生了根本的动摇,然后,对铁失构成致命直接威胁的是刘夔献田贪污事件的余波所及。拜柱任右相后一个月,便上奏英宗,使“铁木迭儿子八里吉思,坐受刘夔冒献田地伏诛”。同时,又奏黜铁木迭儿另一子锁南“以通言路”。至治三年二月,刘夔及同佥宣政院事囊加台,也以同样的原因伏诛。到此为止,参与这一贪污案件的所有成员均己处死,只剩铁失。同年六月,英宗毁铁木迭儿碑;七月,籍没铁木迭儿家资。
在这种情况下,铁失找到了惟一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他怂恿宫内喇嘛僧侣诱劝皇帝实行大赦天下。当时,英宗在上都夜不能寐。受到铁失指示的僧侣乘机向皇帝说国当有危,应作佛事,大赦天下,被拜柱制止。铁失最后的一线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铁失终于无路可走,七月下旬,元英宗和拜柱即将从上都返回大都。在铁失看来,宣布他诛刑是指日可待了,纠集一伙亲信党徒和朝中仇恨英宗的人采取谋刺行动是唯一的选择了。而英宗大驾南返途中是最好的时机了。
八月初二,铁失派人前往土拉去见抚军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甘麻刺长子),告诉他政变计划,并说若能成功将拥戴他为帝。初五,英宗从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起驾南返大都(莫久愚、赵英主编《中国通史图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驻跸离城30里的南坡。铁失等以阿速卫亲军为外应,发动政变,入皇帝行帐,杀害了英宗和拜住等人。铁失等当夜驰往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玺至漠北晋王镇所。九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
看过元朝的历史大事件的还看了:
1.元朝经典故事
2.中国元朝历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