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鬼故事(2)
待得第二天老雄打鸣的时候,客商便早早来到了曹家,几句寒暄之后拿出五百两银子交给了曹华,曹华于是把两只鸡装进笼子里准备交给客商,笑着对客商说:“我当初说五百两银子,本只是和你开玩笑的,没想到你却答应了。只是我很好奇,不知道你如此高价买来两只鸡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客人也笑着说:“既然蒙你见问,我也不敢不以实相告。这几年你们看见没看见少室山顶的两道红光?”曹华奇道:“见是经常见,就是不知什么原因,莫非和此有关?”客商说:“正是如此。这是蜈蚣精发出的红光,一父一子,如果再有百年,两精长成,那么附近百里之地,生灵涂炭,一方禽兽,蚕食无遗,而且最后家畜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食欲,还会殃及到老弱孩童,到时候连天雷都不能制它们了,实在是此地的一个心腹大患,。现在小的还没长成,老的势孤力薄,尚不敢出来公然肆虐,我找寻良久,只有你这两只鸡才能制服它们,老雄身体健壮,没有什么忧虑的,唯一担心的就是雏鸡刚刚孵化出来还没长成,要是能够精心饲养,就能让它茁壮成长,丰其毛羽,壮其精力。我听说几十枚蛋就孵化出这一只鸡来,这说明所有的精气都孕育在这一个蛋里,这说明所有的精气都孕育在这一个蛋里,难怪其他的蛋都孵化不出来。到明年的这个时候,雏鸡就长成了,到时就可以帮助老雄,制服两只蜈蚣精也不是什么难事。”曹华大为不解:“昨晚我和老妻两人看了许久,也没看出这两只鸡和别的鸡有什么异样啊。”客人说道:“区别确实很小,一般的鸡眼睑都是上掩的,唯独这种是下掩的,次鸡名为怒晴,传说是凤凰遗传的支脉。”说完就告辞而去了,临别之际对曹华说道来年毕来拜访。
转眼一年过去,第二年惊蛰刚过,商客果然如约而至,两只鸡也装在笼子里带了过来,老雄精神矍铄,雄风依旧,小雏鸡也长成了,身形相貌居然和老雄也不相上下。这次客商直接就住在了主人家里,曹家两口沽酒煮茶,热情款待。过得几日,刚刚用完晚饭,忽见少室山顶两道红光乍现,就和前几年一样。客商这几天天天晚上都在观察,此时一见,大为欣喜,连忙对曹华说:“妖物又出来了”。
当晚做好准备,第二天给两只怒晴鸡吃饱喝足,养足气力,刚刚日暮的的时候就带着两只鸡上少室山了。曹华本来也想一起去看看,客商极力阻止道:“你的身体并不能胜妖气,如果中毒生命堪忧,反而连累我”。于是曹华才打消了好奇的念头。但是客商一走,曹华夜不能寐,于是留心观察着少室山顶,看看今夜有什么异常。二更天后,又看见少室山上红光两道,就像两股电光一样,或闪或烁,或东或西,或者弯成一个圆圈,或者形成一道直线。曹华正看的专心,忽见旁边有两道五尺蓝光从旁疾驰斜掠而至,和红光斗在一起,忽明忽暗,忽红忽绿,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四道电光或抑或扬,或分或合,或盘旋如雄鹰,或奋激如鱼跃,或少卷而顿舒,或将前而顿却,一时之间眩人心神,光亮悦目煞是好看。突然之间一道红光望天空笔直而去,一道蓝光紧追而去,陡然间红光万丈一落,瞬间不见。
曹华心中暗喜,知道有一只蜈蚣精已经被歼灭了,还有一道红光尚在左冲右突,已被两道蓝光紧紧包围,估计也没有什么作为了,再看片刻,果然红光逐渐慢了下来,又斗了一盏茶时分,气渐披靡,就像一片败叶被狂风吹落一般掉了下来,于是红光就此消失,再也不见了。此时东方欲白,曹华心知两只妖物都已经被除掉了,于是去炉上煮好早茶等待客商回来。
过了一个时辰多,客商回来了,只见他满脸疲惫之色,左手提着鸡笼,右手用树枝拖着什么东西。曹华赶忙迎上前去说道:“我知道你已经大功告成了,所以专门在此等候,给你祝贺”。客人脸上并无喜悦之色,长叹一声说道:“两只妖怪虽然除掉了,但是这只鸡也都受了重伤,这可如何是好。”曹华这才看到鸡笼里刚长成的雏鸡已经羽毛脱落殆尽,遍体鳞伤,一息仅存,而老雄也毛羽稀疏,精神沮丧。再看客商右手,方知是用树枝把两只蜈蚣的尸体带了回来,大的长约六尺,左边的钳子已经脱落,还有一两只足在蠕蠕而动,尚没有死透,小的长五尺多,双钳都没在了,足也被扯去大半,已经僵直多时了。曹华咋舌不已,问道:“这两只妖精的尸体还有用吗”?客商道:“红光外烛,身体内一定有不少的宝珠(类似于狗宝之类,据说妖精的元气炼成的,可参考周迅的《画皮》),可辟百毒,就是这尸体,把皮剥下来做剑鞘,也能值千金啊。”于是把鸡交给曹华道:“请你好好照顾它们,它们出力过度,已然快油尽灯枯了,这雏鸡活不过十天,老雄中毒稍浅,也活不过半年。它们有功于人,希望你能好生安葬,两只鸡都身有剧毒,千万不能食用,切记切记。”说完,又拿出二百两纹银给曹家作为谢意,然后用木匣装了两只蜈蚣精的尸体和曹家夫妇告辞而去。到了客商所说的日子,两只鸡果然先后毙命,曹华谨遵客商的嘱托,将它们一起埋葬了。
恐怖鬼故事篇3:堪舆
道光年间,安徽天长县有个村庄叫做龙兴集,在龙兴集以北有一个大湖名曰感荡湖,湖长约二十余里,湖面宽广清澈,湖上鸟禽翻飞,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甚佳。在湖中有一个不太高的土丘,约有十亩之大,由东边山岗之上流下的河水必要经过土丘才能流到别处,土丘上长满杂草,并没无人家居住,只是附近的村民放牧的地方。
在湖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主陶姓,年约四十余岁,老妻早亡,膝下还有两个儿子都是秀才,日常以务农为生,日子过的还算小康。这年夏末,忽然从外地来了一个身材消瘦的客人,到陶家求租一间房子。此人三十出头,满面愁苦之色,自称姓毛名济,字方壶,江西人氏,以堪舆为生。陶家本有空房一间,加上这陶老头是个热心厚道之人,眼见有客求租,也无所谓钱多钱少,反正是与人方便,于是便点头应允了。
这毛济为人寡言少笑,没事就喜欢打坐,偶尔还和陶老头聊些家常。有一次陶老头家的牛走失了,和毛济偶然闲聊间提起,毛济当即就卜了一卦,然后依据卦象告知老头沿坡向东寻找,果然在坡东找到。陶老头由此知道他不是常人,对他愈加敬重。每天中午饭后,他都要穿草鞋戴竹笠,乘一只小船到湖里四处游看,午时出去,一直要到下午夕阳西下才回来,陶家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待得一月过去,湖面西凤骤起天气转凉,毛济在一次去湖中游看的时候受了风寒卧床不起,连着几天都没出门。在他有病的这几天陶老头亲自煎药给他送去,一日三餐端茶送水毫无怨言,看他衣服破旧单薄难以御寒,又让人给他做了一件厚衣,可这毛济说什么也不肯要。陶老头无奈之下只好趁他晚上熟睡之时悄悄进入房中将旧衣换走扔掉,第二天醒来毛济一看旧衣没了便四处寻找,老头笑着说看他衣服太旧已扔掉了,他一听无可奈何,这才穿上了新衣。毛老头又对家中之人吩咐道:“以后家中不论何人对毛先生都须毕恭毕敬,若是敢对他无礼,我必将重重杖责。”毛济知道后心中不由对老头感激万分。
有一日晚饭后,毛济忽然邀请陶老头到他房中来喝茶,待他一进屋子便关上房门,拉着他的手对他说道:“漂泊之人受您厚恩,一直惭愧无以为报。我也不是寡情薄意之人,敢问一句您是想要富还是想要贵呢?”陶老头一听此言很是惊讶,看这毛先生也不像有钱之人,有何富贵之物呢?于是连忙摇头拒绝。毛济看他神色便知他心意,笑着对他说道:“我有小术,可以为您富贵,您也不要客气,有什么要求对我说就行了。”陶老头将信将疑,于是半开玩笑的说道:“要是富了不是自然也就贵了吗?”毛济听罢笑了笑道:“既是如此,也不是难事。不瞒您说,我在此湖每日查看,早已发现湖中有快吉地,其地三水归一,前有双桥彩虹,后有蜿蜒四屏,若在此修房定居,子孙后代可富数百年。”陶老头一听心中大喜,忙对毛济不住的躬身作礼。毛济说道:“明日午时请您和我一起出去,到时我会将这块地指给您看。”
第二天吃完午饭,毛峤和陶老头一起乘上小船向湖中划去,待到湖中央,毛济指着湖中土丘对陶老头道:“吉地即在此处。”陶老头一看心中惊道:“在湖边住了这么久,居然不知湖中还有一个这样的风水宝地。”当下也是深信不疑。待两人一回来,陶老头就指挥儿子去采买木料青瓦,用了数天时间将这些建房材料运至岛上,只等毛济算一个吉日点了方向就开工修建。
过了一日陶老头将毛济请入自己房内,请他推算一个吉日吉向,没想到毛济这次眉头皱起,似乎心中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低头沉思半响才对陶老头说道:“您知道我为什么要给您说这个地方吗?”陶老头听他此言心中也感纳闷,一脸茫然之色。毛济接着说道:“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为了感谢您的恩德,二来我精通术数,早已算到我自今年起尚有三十六年的磨蝎运,厄运所至,命不可逃,所以我才漂泊四方。现在为您选了一个吉地,若成功了您就会富,若您富了地仙就会发怒,那我的双眼定然不保也会失明,一生将没入黑暗之中,如果那样的话,谁来给我衣食呢?”陶老头一听心中不甚相信,但为了让毛济放心便对他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啊?就算真的这样,我怎么会忘了你的大恩大德呢?就算我死了,我也会立下遗命让我的子孙来供养你,若是不信,我可以发誓,要是以后违背此言,当堕入泥犁地狱。”毛济听罢此言面露喜色,这才放心下来,为新宅推算好了吉日便开工修建起来。
等到上梁的那一天,他指着宅前之地对陶老头说道:“此地应修一个荷亭,这样看起来就更有诗情画意了。”话音未落,忽见天上一声长啸,一只黑色的鹰隼瞬间飞下,直扑他的面门而来。只听毛济大叫一声便扑倒于地,陶老头大惊失色,赶紧将他从地下扶起,只见他双眼紧闭,眼中有一丝鲜血流出。陶老头赶紧和家人将他扶回房中,延医用药均无济于事,自此以后竟然双目失明成了盲人,起居饮食陶老头都请专人陪护,饮食供给更是精于平常。
等到新宅修好,陶老头全家都搬了进来,将附近的地都作了水田以供平日放牧耕种。有天晚上,陶老头和毛济正在门口坐着闲聊,忽见前面的岸边有微弱的火光,就像磷火乱舞一般。陶老头大为诧异,便告诉了毛济,没想到毛济听后面露喜色,急忙对他说道:“你赶紧将儿子找来,在火光下方挖掘,必然会有所收获。”于是陶老头叫来两个儿子拿着锄头铲子就到岸边挖掘起来,结果挖了两三丈深便挖出了一个坛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几人继续深挖下去,竟然一共挖出了十二个这样的坛子,所得银两无数,从此以后,陶家便成了当地的大富之家,拥有良田百倾,豪宅数座,所请仆人众多,家中珍品云集,绫罗绸缎更是不可胜数。这年两个儿子还都中了举人,陶老头也更加敬重毛济,对他所说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从无违逆。
看过“有什么鬼故事”的人还看了:
2.经典鬼故事精选
4.灵异鬼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