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民间小故事
福建泉州,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悠久的地方,一定有着不少有趣的民间故事。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泉州的民间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泉州的民间小故事篇1:年兜跳火囤
除夕是我国农历的最后一天,闽南地区称作“年兜”,白天“年兜日”,夜间叫“年兜暝”。长期以来,晋江一带的年兜暝一直流传着“跳火囤”的民俗活动。
每年除夕夜一家人“围炉”(吃年夜饭)后,即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地瓜藤放在自家大门口,并把年终大扫除(俗称“拂尘”)专用的扎着红纸的新扫帚搁放在地瓜藤上,当地瓜藤腾出熊熊火焰之际,又征火堆里洒上盐巴,使之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时,家中男性即按辈份大小逐一从火焰上跳过去,并有节奏地念着歌谣,如“跳入来,添丁又发财,大猪大羊演(捉)来刣(宰杀)”,“跳到东,任吃都不会空;跳到西,钱银归(满)厝内”……边跳边往火堆里添加稻草、地瓜藤。一时间,家门口辟啪闪耀的火光与欢声笑语汇成一片,热闹非凡。地瓜藤火光一灭,家中主妇即铲一些火红的灰烬装进“火窗”(早时冬天取暖的用具)放入灶膛里,嘴上还不断念着:“跳火囤,火拉轮(即暖和),公担金,婆担银,金银无处稽(存放),藏在灶厨(灶膛)下。”这种跳火囤的民俗活动,抒发了人们辞旧迎新,追求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据说还可以避邪呢?
目前晋江许多农村过年时仍有这种民俗活动,但由于时代不同了,不但男人可以跳火囤,女人也可以跳火囤。
泉州的民间小故事篇2:仙公山的传说
何氏九仙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高山。山远远看去就像两个妇人的头髻,人们把它叫做双髻山。传说古早时如果遇到干旱,到双髻山乞雨就会下雨,让五谷丰收,因此双髻山又称丰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丰山洞,洞内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们更常把这座山叫做仙公山。
传说在汉武帝年间,江西九江有一户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刘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九个儿子胸怀天下,但是生于乱世,就一心学道修炼,济世救人。这九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亲参与了淮南王的叛乱,劝阻无用,就做阵来到福建隐居。他们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后来走到莆田。九个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枫树搭亭子居住,采药炼丹,这个地方后来叫做枫亭。
何氏九个兄弟四处采草药炼丹救人,最后在仙游九鲤湖骑鲤鱼飞天成仙。百姓感激他们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鲤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来供奉。后来何氏九仙在丰山降灵,丰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关于先公山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有一个县官,生了九个儿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脚瘸手。县官觉得这九个儿子很丢脸。但是九个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关心百姓的辛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有一回,县官做六十大寿,四五路的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乡里老大都来贺寿。县官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里总是怕九个破相的儿子让他没面子。县官就把九个儿子关在柴房,不让他们出来见客。
九个兄弟的舅舅也来拜夀,看不到他的九个外甥出来叫阿舅,就问县官。县官只顾招呼客人,没有闲工夫答话。舅舅就亲自去找九个外甥。找到柴房,听见里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门进去。九兄弟见门一开就往外跑。他们见舅舅追过来,以为是有人又要把他们关进柴房,就拼命跑。一直跑到湖边,一个一个跳进去。舅舅大惊,赶快叫人来捞。突然间,湖水象煮沸的开水不停地滚动。九尾鲤鱼冲出湖面,载着九个兄弟向天顶飞去。从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九鲤湖,九个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传说讲,九仙公来到丰山,看到丰山山势好,风景秀丽,就在丰山显灵。人们就在山顶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误会中帮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内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闽南俗语说,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话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就会出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丰山,有了九仙公,香客、游客来山顶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真神仙也
仙公山丰山洞内悬挂着一块清大学士李光地所书“真神仙也”的匾额。李光地,安溪湖头人。生于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相传清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岁次戊戌,李光地时年十八岁,在赴省城应试前与学友一齐到泉州仙公山运梦,以求测功名前途。当晚与诸友睡于仙公案桌下,朦胧中梦见一仙人来到他身边对他说“你要去应考是‘功名无心想,富贵两不成’”随即不见。李光地少有抱负,决不相信“运梦”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坚持上省应考。不料是年中举(按:李光地实际中举时间是康熙五年)。经过刻苦努力,康熙九年(一六七○)高中进士,后来当了文渊阁大学士,担任首辅阁臣,传说他曾“七日权君”,代天子听政。有一年,他回乡休假,寓居泉州。一日旧友重逢,谈及仙公山“运梦”一事,认为如果当时信其梦,必误人子弟,众人附和。大家决定第二天一齐上山捣毁仙公山庙。此时,忽听门子来报,称仙公山李道人求见。李光地初时不见,道人通过门子告知,他是仙公山上何氏九仙派来的。门子再次通报,众人称奇,齐劝李光地接见。接见后,道人讲:“相公以前运梦的‘功名无心想’,‘想’字去掉‘心’字,说明你的功名是无‘心’的‘想’就是‘相’,可以当到相国。而‘富贵两不成’,指你参加省考是戊戌年,戊戌两字均不象‘成’字,说明你富贵从戊戌年开始,这是仙人激发你奋发上进,勉励你刻苦学习的激将法。”道人接着又说“若非这样,恐怕你难求得今日功名。”众人异口同声称赞“仙公真神仙也。”第二天,李光地带领诸学友上山酬谢。李道人早已在“仙排格”等候。李光地于是捐献了许多银两修建仙公寺庙而且当场题了“真神仙也”匾额。李光地卒于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其年岁次戊戌。至此则全应了仙公“富贵两不成”的隐喻,即荣华富贵从戊戌年开始,至戊戌年结束。
仙公无戏言
早年,某地有个秀才,勤奋读书,学识广博。久闻众多赴试学子,都到泉州双髻山仙公寺祈梦,问卜仕途前程甚为灵验。于是,在赴试那年的一天,他也慕名前往仙公寺。一路上不辞辛劳,翻山赶岭,历尽艰难。当他来到双髻山时,不禁被优美秀丽的景色所吸引,顿觉心旷神怡,如临蓬莱。他放眼眺望,见山恋迭翠,曲经通幽,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清泉如练,亭阁似画,不禁赞叹:“确是仙境胜地也。”
因他是从未到过仙公山,而今慕名而来的远方有学之士,寺僧便十分客气接待他,并带引他寺中点香燃烛,祈求仙梦。秀才听了寺僧教导之后,便侧卧于案下运梦。朦胧中见一真人在他左手掌上写个“才”字,而后又在其右手掌上写个“无”字。醒来之后,他按字释义,认为仙公戏谑他“才无”,也即“无才”。看来赴试是无望了,难免郁郁不乐。但又觉得自己多年勤奋苦读,博览群书,四书五经篇篇精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他的学识可列同窗学友之冠,今日得仙公“才无”之梦,心中无不有些不悦,甚至对仙公所赐之梦有所怀疑,也有所不服。于是,回家后更加倍刻苦攻读。
考期到,他带着书卷赴试。一路上晓行夜读,毫不松懈。结果考试之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不久,升官调职,任至巡抚。此时,他方才领悟出双髻山仙公所赐之梦,“才无”两字合二为一,不正是“抚”字吗?这是隐示他可官居巡抚之职。而用“才无”或“无才”,是有意激励他必须继续努力勤奋,不可恃才自傲。学无止境,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此时,他才深深敬佩双髻山仙公之灵验,自疚当时误解仙梦之意,不禁有所自责地说:“仙公无戏言也!”
泉州的民间小故事篇3:洛阳桥的传说
碧波荡漾的洛阳江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我国宋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她留传下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传说,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当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曾掏出腹中肠肚抛入洛阳江中;不料年深月久,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常在洛阳江中搅浪掀波。
有一日,渡船离岸驶近江心,忽然龟蛇两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突然从空中传来连声呼喊:“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龟蛇闻声慌忙遁逃。霎时风平浪静,渡船安然抵岸。旅客十分惊奇,不知谁是“蔡大人”。有一位莆田的孕妇,丈夫姓蔡,她心想将来生下的孩子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那妇人回乡后生了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十分聪颖灵慧。蔡襄长大懂事,蔡母便对他讲当年过江遇险约处逢生的经过,殷殷叮咛儿子要实现她所许下的造桥夙愿。蔡襄默默地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里。不久,朝廷开科取士,蔡襄以才学广博,被擢选入朝为官,颇受皇帝的器重。他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京都,何时才有机会到泉州建造洛阳桥呢?
有一天,他奉召陪皇帝游赏御花园。蔡襄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暗中托小太监用蜂蜜在芭蕉叶上写下两行大字,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吮吸蜜汁。皇帝发现密密麻麻的蚂蚁竟然在芭蕉叶上摆出字阵,甚为惊奇,不禁移步近前,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一听,急忙跪下叩头谢恩。皇帝改口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长跪不起:“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坦诚陈说母亲许愿造桥的事。皇帝只好让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襄昼夜兼程赶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议倡建成洛阳桥,并亲自到江边察勘,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至。开工那一天,江岸人山人海。可是,由于洛阳江“水阔五里”,“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霎时被汹涌的江涛卷得无影无踪;龟精蛇怪拚命地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几艘木船。
太守蔡襄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仙人指点他“龙宫递榜”,急忙披衣而起伏案疾书。蔡襄草拟了一道黄牒,要求海龙王助一臂之力,退潮三日,好下桥基。写好黄牌后,便坐堂询问左右吏役:“何人下得海?”恰巧有一位衙吏,名叫“夏得海”,一听传唤,赶忙回答:“小人夏得海!”当他知道太守要派他把黄牒送入海底龙宫,不禁暗自叫苦,只得硬着头皮奉命而去。
夏得海接过文书,暗暗叫苦:若要下海,定难生还;如不履令,难保身家生命。他索性沽了一壶酒,喝得酩酊大醉。夏得海跌跌撞撞来到海边,醉倒在沙滩上。此时正好涨潮,他仿佛被波臣带入水府,美丽善良的龙宫公主捧出玉液琼浆……
哪知一觉醒来,手中黄牒不翼而飞,手心却赫然写个“醋”字。夏得海慌忙踉踉跄跄回府衙,向太守禀报。蔡襄正为桥基难奠愁眉不展,一见“醋”字,顿然大悟:这“醋”字拆开来不就是“廿一日酉时”么?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时辰!蔡襄转忧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门头张贴布告,谕令洛阳江两岸民众和工匠,火速做好奠基的准备。廿一日酉时,汹涌的海潮果然退尽,整个江底裸露无遗。蔡襄亲自指挥数千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江中。可是到了砌筑第四十六座桥墩时,江边的石头已经用尽,如果不能赶在海水退潮三日的期限内把最后一座桥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啸而来,就会冲毁桥基,前功尽弃!就在紧急关头,恰巧八仙中的吕洞宾驾云漫游经过这里,他深为蔡襄建桥的非凡气魄所感动,不慌不忙地飘落万安山上,轻轻把拂尘一挥,顿时漫山顽石皆点头。又一挥,山上所有的岩石跃然而起;再一挥,一块块大石全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纷纷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转眼间,这些“猪母”又都化作大石头层层堆栈起来。有一只“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走得慢,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最后一座桥墩已经造好了。它只好卧在旁边,成为一块躯体肥硕的“猪母石”。
当奔腾的海潮再度席卷而来,蔡襄已指挥工匠奠定桥基。首战告捷,群情鼎沸,欢声雷动,四十六座桥墩犹如中流砥柱威镇狂澜,吓得龟精蛇怪胆战心惊。
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义波的和尚,竭尽心力募集建桥资金,受到不少朱门豪富的刻薄嘲笑。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讨来的每一个铜钱都用在造桥事业上。无论严冬酷暑,这位僧人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热心为民工烧茶、送饭,还时常上芒鞋山采集草药,为患病的工匠治疗。有一回,由于连日风雨,伙房里的柴草都烧光了。临时从山上砍下的柴草,湿漉漉的也烧不着。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长桥,义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门,毅然把自己的双脚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烧饭。说也奇怪,义波和尚的双脚顿时象两根熊熊燃烧的薪木,升腾起炽烈的火焰。当他的双脚烧成灰烬时,伙房里一大锅、一大锅的饭都煮熟了。造桥工匠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后人作诗赞颂义波僧的高风义举:“为架虹桥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釜底炽火红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为了铺筑三百六十丈长、一丈五尺宽的大石桥,急需把数以万计的巨大石板架在桥墩上。这个时节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装运石料,因此施工进展缓慢。蔡襄为此十分着急。一天深夜,蔡襄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着想着,不觉伏在案上睡着了。梦中忽见一位白发仙人,指点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请“三人一目仙”説明。蔡襄一觉醒来,将信将疑,传唤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寻个究竟。夏得海急忙赶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没碰见什么“三人一目仙”的影子。将近黄昏,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以手搭肩鱼贯而来。为首一个,只睁着一只眼睛,另一眼瞎;其余两个,双目皆盲。夏得海不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吗?慌忙拔腿奔了过去,一把拦住,苦苦恳求。那三个乞丐见他十分诚恳真挚,也就应允了。其中一个口中念念有词:“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说罢,三个乞丐忽地全睁开了眼睛,原来竟是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三仙哈哈大笑,象一阵风飘然而去。夏得海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回来报知蔡襄太守。数日之后,果然在洛阳江畔一口古井中,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蔡襄和造桥式匠喜出望外,拊掌赞叹不已。建桥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扑鼻,水喝到肚里顿觉止饥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个痛快。而这口井从不干涸,酒香四溢,因此被称为“酒井”。
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有一天,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中,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能采用“种蛎固基”的方法,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蓦然间,江上刮起一阵巨风,刮雨似的把满江的牡蛎丛全都吹到洛阳桥墩上,仿佛打上无数钢钉,使雄峙江上的石桥更加坚不可摧。蔡襄惊奇万分,抬头一看,只见南海观音立在云端微笑道:“学士苦心精诚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南海观音接着又说:“建此长桥,已花金钱一千万两,财库业已匮乏,待我帮你筹足资金,尔后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绝后患!”
说罢,南海观音倏然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她愿嫁与为妻。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围观烟波江上花容月貌的美女,争相投掷金钱。那些平日贪财如命的富豪子弟,不惜抛掷千金万银。金钱雨点般落在小舟上,却无一人能投中。不舟天天满载金钱而归,纨絝子弟则垂头丧气败兴而回。就这样,又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于建造长桥两面三刀翼的扶栏,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
眼看凌波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精、蛇怪不肯罢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张果老骑着驴子,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李铁拐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吐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
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欢呼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
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功绩,特地在桥南建起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
看过“泉州的民间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2.民间小故事大全
4.民间简短小故事
5.短篇民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