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共为唇齿成语故事

芷红分享

  共为唇齿比喻两个人关系像嘴唇与牙齿的关系一样,缺一不可,互相依靠。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共为唇齿成语故事,希望帮助到你。

  共为唇齿成语故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三国时,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修复与东吴的关系,共同抗魏,派邓芝出使吴国。邓芝到了吴国,孙权称病不见他。邓芝料到孙权变了心,不打算与蜀国友好,而可能要依附魏国,就写了一封信,送给孙权。信上说:“我这次来不单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孙权这才召见邓芝。

  孙权直言不讳,说蜀国弱小不足以抗衡魏的攻击,一旦失败自己还保不了自己,怎能为他分忧。

  邓芝说:“吴、蜀两国拥四州之地,这是成就王业的基础。诸葛亮乃当世英杰,蜀国有险要地势,十分牢固;吴国有三江之阻,也是固若金汤。如果把我们两国的优势合为一股,共为唇齿,进攻可以兼并天下,退却可以鼎足而立。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假如吴国屈服于魏国,那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之所以犹豫不决的原因也在于怕魏吞并了吴,加上邓芝的一席话,使孙权痛下决心,拒绝了与魏和谈的要求而答应联合蜀国。

  过犹不及成语故事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闲谈。谈到对他的弟子看法时,子贡问道:“老师,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更好一些?”

  孔子回答说:“颛孙师呢,做事好过分;卜商呢,做事有点不够火候。”

  子贡说:“那么,是颛孙师好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了和做得不够同样不好。”

  子贡细细品味,觉得老师确实说得对。他明白,老师说的不是这两个师兄弟的为人品德,而是说他们性格上的弱点,两个人都有缺点,只有把各自的缺点改正过来,才能完善自我。

  同类相求成语故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孤竹国是商朝末年的一个小国,伯夷和叔齐是当时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奇怪,对王位他们谁也不愿继承,为了逃避王位,他们躲进山林。后来,他们听说周文王懂长寿术,便去找他讨教。到了周国,恰巧周文王刚死,武王继承了王位,正准备出征讨伐殷纣王。伯夷和叔齐劝谏说:“你父王刚去世,你应守墓尽礼;你是纣王的臣子,应该服从他的统治。现在你这样做,是不仁不孝。”武王的随从听了大怒,上前要杀这兄弟俩,但被周武王拦住了。

  时过境迁,商朝最后终被周武王灭掉,继而代之的是周王朝,一代君王一代臣,伯夷和叔齐由于是商朝臣民,加上他们自视清高,为尽忠而饿死于首阳山上。

  伯夷和叔齐死后默默无闻,直至孔子大力宣扬他们以后,才为世人所知。汉朝贾谊为此发了一通感慨说:“贪婪的人为钱财而死,英烈的人为气节而死,有野心的人为权力而死,有德行的人为名声而死。伯夷和叔齐虽然贤良,但如果不是孔子为他们树碑立传,今天还有谁能知道他们?孔子为什么要给他们树碑立传呢?那是因为同类相求呀,道德相同的人才会心心相印嘛!”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有关励志成语故事

2.古代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3.关于历史典故的励志小故事

4.成语故事

5.古代成语故事最少

    410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