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说的故事

锦贤分享

了解中国传统美德文化是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的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说的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说的故事1: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匡衡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没有油灯的困难下并不气馁,反而迎头向上,想办法面对困难,以聪明的智慧来帮助自己,但面对钱财,仍然在乎读书,这种高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说的故事2:蔡顺敬母

蔡顺是西汉末年时候的人,很小就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那时候,天下不太平,又遇上大旱年,老百姓活不下去,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蔡顺非常孝顺母亲,每天挎着篮子去挖野菜,摘野果给母亲充饥。有一天,他摘到了很多桑葚,心里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母亲又有吃的了。”正当他高高兴兴地往回走时,迎面来了几个起义军士兵。

几个起义军士兵走得又渴又累,正愁没有水喝,看到蔡顺提着两篮子桑葚,就围上来说:“喂,小孩儿,把你的桑葚拿出来,给我们解渴好吗?”

蔡顺紧紧护住篮子,回答说:“不行,桑葚是我采来给母亲充饥的,怎么能给你们吃呢!”

有个起义军士兵往蔡顺的篮子里看了一眼,忽然发现两个篮子里的桑葚不一样,一篮都是黑的,另一篮都是白的,觉得很奇怪,就问蔡顺:“你为什么把白桑葚和黑桑葚分开呢?”

蔡顺严肃地说:“我父亲早就去世了,母亲把我养大,吃了很多苦,我应该孝顺母亲。白桑葚是酸的,我自己吃。黑桑葚是天的,留给母亲吃。”

起义军士兵都是贫苦人出身,他们听了蔡顺的话,一时都说不出话来。有的想起自己在家挨饿的老母亲,有的香气自己病在床上的妻子和骨瘦如柴的孩子,都禁不住流下了心酸的眼泪。这时候,一位年长的士兵感慨说:“如今兵荒马乱,难得这孩子这么孝顺他母亲,咱们谁也不要吃他的桑葚了,再给他一些米,让他拿回去给母亲吃吧。”

于是,几个起义军士兵不但没有拿走蔡顺的桑葚,还把随身带着的米拿出来一些送给了蔡顺。

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说的故事3:爱国文豪郭沫若

郭沫若于1892 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县(今乐山市)。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正是辛亥革命前夕,各种思潮风起云涌。郭沫若向往革命,崇拜革命党人,深信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中国。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四川“独立”。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郭沫若和同学们带头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郭沫若决定东渡日本寻求真理。

1915 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郭沫若闻讯后与友人立即回到祖国,呼吁政府不要妥协,甚至作好了参军抗敌的准备。五四运动爆发时,为了响应国内的斗争,当时正在日本的郭沫若与一群爱国留学生组织起了爱国社团—夏社,计划撰写一批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文章,油印之后投寄国内各学校和报馆,进行爱国宣传。大家捐款买了一架油印机和若干纸张、油墨,便正式开工。

暑假期间,郭沫若的住处如蒸笼一般炎热,但他却毫不在意,一刻不停地工作。当他终于将自己心血的结晶—一卷卷爱国抗日的宣传品亲手投进邮筒时,仿佛觉得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发射了一排排炮弹,心中得到了无限慰藉。

1921 年,郭沫若创作和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女神》,震动了诗坛。《女神》收集了郭沫若的54 篇新诗。这些诗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其中的《凤凰涅槃》向人们预告了旧中国必将灭亡、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景,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后,郭沫若又连续创作了很多部话剧,其中以“三个叛逆的女性”为代表的《卓文君》《王昭君》《聂嫈(yīng)》三剧,表达了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和爱情、关注妇女解放的强烈愿望。这批剧作以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和豪迈热情的气势,鼓舞着追求新生活的青年投身于社会变革。

1927 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大肆杀害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郭沫若大胆地公开批判蒋介石。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通缉他,郭沫若在周恩来等人的关怀和帮助下流亡到国外,直到抗日战争开始,他才告别妻儿回国抗日。

艰难的环境从来没有令郭沫若气馁,他总是坚持战斗着。面对气势汹汹的外敌、软弱贫困的国民及残破不堪的祖国山河,他将满腔热血化为催人奋进的文字,写下多部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和散文,激励国民奋斗、奋进。

郭沫若努力用文学的感染力去唤醒国人,以新诗的感召力为这个时代呐喊,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看了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说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1.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稿3篇

2.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4篇

3.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3篇

4.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

5.中班讲故事比赛中的故事

    8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