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对哲学的感悟(2)

坤杰分享

  对哲学的感悟篇四

  哲学本质是对一个整体的根本的思考;如对世界根本的思考,对人生根本的思考,对商业根本的思考,对文化本身根本的思考(文化哲学)。

  哲学越根本越好,越哲学;

  狭义的哲学是对世界、宇宙、人生、认识的根本思考;这就是为什么狭义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因为它最根本,最彻底,走的最远,钻的最深!

  思考,各抒己见,所以发生争吵,所以哲学充满了质疑,充满了批判!

  认识论:对人能认识什么,人类的认识限度的思考。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是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这个世界的,人身处于这个世界中,是一个当局者,怎么能对整个世界做整体根本的思考呢?一个当局者,怎么能同时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呢?

  对于人生呢?一个当局者又怎么能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呢?每个人都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而地图是别人画的。敢问路在何方?路的方向在那里?别人的画的地图只是别人根据自己的经验画的,既然是别人画的,别人的经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明知不能有这样一种整体根本的认识,却又要去认识,一定要学着用上帝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看这个宇宙。为了什么呢?这样做,一方面,哲学的那种整体性根本性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一种宏观的,博大,宽阔长远的视野。而且,虽然我们不能从整体上根本彻底的认识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朝这个方向逼近,我们最起码,可以保证这是最正确的,虽然有可能是错误的。这样,可以培养一种自信。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限度,就会学会卑微,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类的渺小。

  正如橙子所说:

  哲学内容简言之最终落实到我们关于世界的看法和生活方式。在所处这样一个世界图景中,局限于能力,我们做不到突破这个世界的限制去证实我们关于世界的看法究竟是否为真,因此是否必须建立一唯一正确的权威并无意义。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审视过你的这些观念?你是否在乎审视这件事本身(反思前提是哲学最重要的行为之一)?

  再如××所说:

  形而上学的意义还在于,只要你没有深陷其中而走火入魔的话,它是一门使人深刻、使人富有远见的学问,一般而言,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超过没有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人,道理很简单,思考过最深奥问题的人会有将所有问题深入思考的习惯。

  我觉得,形而上学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那些真正以理智的态度来研究形而上学的人都会发现,深究形而上学的结果也许使我们明白了一些问题,但它却使我们面临更多的问题,形而上学犹如拉比林斯的迷宫,我们永远无法找到最终的出口,理性的限度和人的无知显露无疑,深不可测的形而上学使我们更虚心、更谦卑,更具怀疑和批判精神,使我们决不相信那些口含天宪、声言掌握了绝对真理的人。

  对哲学的感悟篇五

  记得最初接触哲学是在初中以及高中的时候,尽管那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从老师的讲课以及书本描述中,依旧能感受到哲学独特的魅力,哲学就是一种智慧的学说,能使人心往神移,渴望追逐。因此,我也为之倾倒。

  以前一直忙着高考,很少有心思去探究哲学,到了大学,知道有哲学这一门选修课,所以,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满怀期待地去学习这美妙而又深奥的学问,但是当我真正接触到了哲学之后才感到哲学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是那么的值得人去思考和探索,相对于哲学的广博,我懂的哲学理论只是凤毛麟角,沧海一粟。哲学的海洋如此之大,如此之深。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感悟的。

  在我重新接触哲学后,更让我明白,探究哲学并不是伟人(哲学家)们专有的技能,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有机会与权利去探究哲学。如:每一位家长都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然后讲一些大道理,其实那些大道理就渗透着哲学,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行成了一个很好的哲学思维,那么很多问题,他们自己就能很主动的用哲学的框架和思维去思索和解决。所以,细细想来,原来我第一次接触哲学并不是在书本上。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还是随意的一位陌生人,都在向你传播哲学。哲学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有一问题就是,在我们当今的教课书上,哲学课本教程都太过于抽象化了,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去接受。曾经我好几次都集中精神的试着用心去理解教程中的哲学理论,但是发现我很难理解,很难深入的去体会里面的思想。哲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让我们对着生活中的问题再结合理论去思考和学习哲学可能更有效。所以,我想初级的哲学课本应该是以生动具体的方式编写,加以“有血有肉”的分析,想必这样会有更多人爱上哲学这门课程吧。

  在我个人看来,哲学是可以为我们指引正确的人生导向,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一种良好的品格和心态,让我们的认识和思维能站在一定高度。从而让我们可以用一种正确的思维去看人生,去看世界,用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因此,哲学是一门值得学习与体会的学科。

  因此,在大学,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毕竟,上了大学很多人都会感到很迷茫,不能真正的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想,人生短暂但是充满很多的挑战,有太多的选择,我们到底要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如何去进行选择,如何给自己更好的定位?这就需要有一个方向引导我们去前进,而学习哲学 能让我们用一种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追求吧,虽然不能明确给出我们一个目标,但是,它能给我们一个信念,一个方向,让我们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金钱虽然充满诱惑,但是我们不是为了金钱而生存,我们的最高追求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应该擦亮双眼去审视人生,感受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在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到我们老去的那天,关键的不是我们带走了什么,而是我们能给这个世界,能给这个社会和后人留下什么。

  同样,在我们陷入困境时,我们不要抱怨没有人帮助我们,没有人能真正的拯救自己,其实我们一直寻找的观音就是高尚的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给自己一个精神力量去支撑自己,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渴,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最后我想说生活中有很多困难等待我们去面对,人生中有很多挫折等待着我们去克服,挑站无处不在,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让我们用一个积极的哲学心态去接受人生的考验吧!

  对哲学的感悟篇六

  作为展现人类独有智慧,区别于无思想的动物的一种学科,哲学是了解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以及了解创造社会、创造文明的人类本身的一个必经之路。如果不学习哲学,没有对哲学起码的认识,就想研究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水中捞月。既然这样,如果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以及此民族的行为,如果不了解这个民族的哲学,是不可能了解这个民族的。为什么哲学拥有这般强大的功能?这就要从解析哲学本身的特点入手,通过了解哲学这门伟大的学科,来发现哲学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哲学是爱智慧之学,即热爱智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教人热爱智慧,海德格尔曾说:哲学旨在启人深思,这是哲学特有的精神,如批判、反思、勇于置疑、讨论、争论。任何人类的进步都可以认为是人类思维扩展、思想进步、对未知探索的结果。正是哲学这种启人深思的作用,使人类思维得以扩展、思想得以进步、对未知充满好奇,也正是批判、反思、勇于置疑、讨论、争论,促使人类智慧得以进步,使人类产生无比的好奇,进而去探索未知,寻找答案。在探索的过程中创造文明,改变社会,使人类进步。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世界观有两种,一种是自发形成的,另一种是自觉形成的。前者是通过接受别人的教授而形成的,后者是在成长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对是非对错,好坏美丑的主观判断。如果说世界观是怎样认识世界,那么方法论就是解决问题的原则,指导人们怎样改造世界。在拥有正确的世界观的前提下,改造世界是要“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就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即正确的方法论。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改造世界,但是,哲学不是个性的、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而是一般的认识,是对世界的普通认识,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终极真理。哲学提供指导性的东西,通过哲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将会得出解决问题的共同途径和一般途径,而不是具体做法。 哲学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即我们认识事物应该从事物的本质入手。只有认识了本,才能追本溯源,才不会本末倒置,求本成为了人类文化的起源。哲学本身就是作为对世界、对宇宙、对人类的终极问题的思考。正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人类才开始认识自然,从而形成自然科学;正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人类才开始认识自己,从而形成人文科学等等,任何人类文明都始于对事物本质的探索。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指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前者即讨论意识先于物质,

  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还是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对“意识和物质”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形成哲学的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哲学的另一个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罗素说:哲学是介乎神学和科学的东西。神学偏于感性认识世界,科学偏于理性认识世界。感性可以带来神学,通过对未知事物的主观想象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寄托,但它不能给我们真真切切的解释,显得虚无缥缈。理性可以带来科学,带来现代化,但它给不了我们伦理、道德和感情需要。而哲学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哲学是理性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感性体会事物的途径。哲学强调事实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遵循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来改造世界,达到为人类所用。同时哲学又强调人类感情和伦理道德,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理论,通过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又使用感性认识操作实践,得出最适合人类需要同时又符合人类评判的标准解决办法。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其文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其文明、一段历史如果没有其独特之处,就如一个富丽堂皇的寺庙里没有神作一样,那些高贵的外表只是虚伪的。哲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一个社会文明的一部分、一段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哲学作为指导民族文化、社会文明、历史发展方向的方法论,其作用时不可磨灭的。

  综上种种原因,我们得出:哲学是我们人类需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尤其是我们——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更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通过哲学的方式,严密的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把未来世界、未来社会改造得更加美好。 至于何为正确的世界观,何为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指出:真理应该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有人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实践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新时代需要掌握的哲学理论。封建社会救不了中国,大清帝国终于在列强的炮火中消亡。资本主义社会救不了中,孙中山辛辛苦苦的经营成果被轻易窃取,中华民国最终不堪一击。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共产党把中国从水生火热中解救,并经过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让中国恢复元气,重新在世界舞台上闪亮耀眼,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斯主义方法论作为我们改变世界的指导方针,最终必会实现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社会理想,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看了“对哲学的感悟”的人还看了:

1.感恩感悟人生哲理句子

2.哲学人生心得体会

3.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句子

4.关于哲学的感悟句子

5.人生哲学好句子

6.对哲学的感悟

25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