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经典的简答题以及答案
国学经典怎样才能学好学透呢?小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国学经典的简答题以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国学经典的简答题以及答案
1.大学国学经典简答题: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
所谓“浩然之气”,它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的“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长虹。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服从真理,刚直不阿,坚忍不拔。
2.大学国学经典简答题: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应该珍视的。但是,如果生命与正义不可两全,二者必须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就不能苟且偷生,而只能舍生取义。因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的最高人生准则。
3.大学国学经典简答题: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认为,那些在政坛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并不是大丈夫。大丈夫之“大”,不是指外在形貌,也不是指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甚至也不是指学问高、能力强,而是体现在做人的修养、理想抱负、人格操守。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要坚守做人的准则,立身行事,能伸能曲,能上能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这便是伟大的大丈夫精神!大丈夫的精神核心是“大公无私”,认识到正义在己,从而坚贞不渝,不因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不为外力的阻碍而放弃,甚至可以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4.大学国学经典简答题:董仲舒学说和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以革除“秦敝”,重振王道,追求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
第二、在阐述其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时,充分尊重孔子思想的原意,并从历史(纵向)和现实(横向)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揭示汉朝健康发展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大学国学经典简答题:朱熹是如何论述“民富”与“君富”的关系的。
(1)“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孔子弟子)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民富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
(2)“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批判鞭挞那些为了满足君主私欲而恣意搜刮百姓的官员。
第三、其学术、思想在理论和运用两个层面都深刻而系统。但理想主义气息过重,所以使他曲高和寡。
方太青竹简是怎么一回事
"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活动是由宁波方太集团和《南方周末》报社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国学推广综合性项目,自2010年3月全面启动以来已历时两年,2012年从四川大学出发,迈入她的第三个年头。
"方太青竹简"是一个跨年度的公益活动,其目标在于推动中华国学经典教育;利用南方周末的独特新闻平台,撇清目前社会上对于"国学"概念的混论滥用,宣传真正科学系统的"国学"自修形式和内容;同时褒扬那些身体力行传播国学文化的个人和组织,支持他们的国学实践;为青年一代确立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用国学文化来促进和谐的社会生活。2012年年度主题是"国学之美,无处不在",宁波方太集团邀请年轻朋友通过聆听讲座、微博参与、随手拍摄等形式,来分享生活中的"国学之美"
如何来理解"国学之美,无处不在"这一主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传统中国世界观之下的自然美、人物美和文学美的结合;书写记录因三峡建设而沉入江底的文物古迹,是对美的纪念;而问责三峡移民和文物保护过程,则是为了保护文物和宗族身上附着的文化脉络、也拷问"乡土中国"背后的为政思想的变迁。看到《牡丹亭》被赋予新的表演形式,就不止体会到音律词章乃至服饰家居的审美流变,也看到传统婚恋观念和伦理观的重新演绎;报道老一代学人"誓死保卫北大旧址",不光是为了保全旧建筑的雕梁画栋、保留一代人的回忆,还为了让公众看到凝结在"红楼"身上的中华文化不断自省、不断开放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探寻美的历程。国学有其自身的厚重感、责任感和美态;国学也是一种视角,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这个社会的运作规律。宁波方太集团和《南方周末》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发现生活中的"国学之美",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活动告诉国人:中国式的美感,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细微的;可以是庙堂的,也可以是市井日常的;但它一定是持久而有广泛共鸣的;以至于这一切感悟,都可以通过"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的另外一项活动--"微说国学",在微博上分享给全中国、全世界。
"青竹简"希望能通过多种手段来让中国民众找到自己喜闻乐见而又力所能及的国学自修渠道,为此,青竹简活动一直贯穿每个整年,除了"高校国学周"以外,还有"微说国学""孔子堂教室""我陪孩子读经典""相约论语100""年度国学论坛"等系列活动陆续展开。该项目云集了国内外知名的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学、中国社会学(汉学)等方面的名师,希望能通过这项社会行动对国民教育体系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对国学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并能持续而有效地引起公众对话和反思。同时,除了进行国学知识普及外,"青竹简"还为诸多国学社会实践提供施展的平台,2012年度,"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将联手"国学新知"这一非盈利机构共同执行"国学周"系列活动,以期发动更多的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