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大师的读书指南
梁启超先生读书有何方便法门,能如此触类旁通,要文典籍信手拈来?在这本书中,他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的第一法门,便是做笔记
“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做笔记的好处非常明显:在你读书时,花费很大心思看完一部有深度的书,结果没几天就忘记了书中的内容,作者的核心观点、论述的精彩逻辑都一概不知。
第二个方法,是读书有经纬
读书若是泛泛的读,则没什么价值,也很难完全读懂,甚至还有些乏味。要学会读书,就要主动去读,自己找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去寻找书中的脉络。
正如梁启超所说,“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
抱着一本书从头到脚一点一滴读下来,和带着问题来回翻阅去读书,这体验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兴趣的朋友朋友不妨一试。
第三个方法,读书要所述作
不能只读书,也不能只记笔记,也要有所著述,有所创作,不然就成了两脚书橱了。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
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就像会背诵和会简述是不同的一样,看书和写书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也是天壤之别,要有所著作,就会逼着你来回翻书,仔细求证,这不是会让你的印象更加深刻,读书更有成效吗?
第四个方法,治学严谨,有所扬弃
书中对诸典籍出处、可信度一一点评,如指出《史记》后人篡改之处:“右不过举数条为例,书中所记昭、宣、元、成间事,盖更仆难数。无论如何曲解,断不能谓太史公及见建始、鸿嘉时事”。
而对于《诗经》的注释《诗序》,直接单起“《诗序》之伪妄”一节,直言其乃附会妄作。
对于书中提到的每本典籍,先生都指出了哪些章节可靠,哪些章节是后人的篡改,为读者领会作者真意,不走弯路,善莫大焉。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现在想学国学,遇到这本书,那实在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因为这本书给国学学习道路指出了正确方向,可以说是“学习国学的捷径”,有了它的指导,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最好的“国学入门书”之一。
我们知道,国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对人,特别是中国人,在思想上、事业上、生活上都很有意义的。
《读书指南》介绍了国学主要书籍的基本信息和阅读方法,特别指出哪些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哪些书值得我们浏览,哪些书值得我们参考,通过这些极好的阅读建议,帮助我们制定自己的“国学学习计划”。从而让我们具有基本的国学素养。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真有一种“此书读尽,天下无书”的感觉!
关于国学大师的读书指南相关文章:
2.当代十大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