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台的建筑分别有哪些
古代建筑多种多样。有一种古代建筑叫做台,是什么样子的呢?还有古代台的建筑分别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台的建筑分别有哪些
1.章华台:又称章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经考证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附近。
史载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曲栏拾级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又称"三休台";又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漫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故亦称"细腰宫"。
2.武灵丛台:在河北邯郸市内,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或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 推行“胡服骑射”,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现在的丛台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间,是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8米的二层青砖高台。台上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单檐悬山顶,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垂花石门额匾“武灵丛台”。旁有“据胜亭”,(据此为胜)四角重檐攒尖顶,内有方形正厅,石桌石凳。
3. 汉台:在汉中市古城的东南隅,原本是指刘邦在汉中时的行宫,因年代久远又称古汉台,现开辟为汉中市博物馆。它具有典型的秦汉宫廷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分三个台级。
4.夏台:夏王朝监狱,又称钧台,在河南禹州。史载:“桀囚汤于夏台”。系 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 禹州知州于国璧筹资重建,为砖石结构,略呈方形,高4.4米,阔7.4米,台下有洞,进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门,宽2.46米,高2.87米,块石拱券,上额书“古钧台”,台上筑起的亭殿为双重檐,两滴水宫殿式,仿古建筑周围有24根明柱支撑,红柱黄瓦,透花门窗。四边围以青石雕刻栏杆,石栏20块,上刻与 夏启有关的历史典故、风景文物画图,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5.孔雀台:在安徽怀宁县,因汉代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而得名,又称万年台,相传是焦仲卿与刘兰芝定情的场所,并与南京凤凰台、武汉黄鹤楼合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精灵”。碑文记载,此台始建于唐朝末年,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盖竹簟;明朝永乐年间,台基用石条砌筑,台身为砖木结构;至清朝中叶开始修缮为戏台,各行各业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戏班在此台进行演出,少则几日,多则十天半月,并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惜的是,原台在““””期间遭到了严重毁损。
修复后的孔雀台高13米,总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
孔雀台正面彩绘《八仙醉酒图》。
6.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原为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相传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立了此台。教稼台被列为中国八大名台之首,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
教稼台自先周时代至今,代有修葺,现存为在明代基础上复建。
教稼台 农业始祖后稷石雕。
7.拱极台:古名玄武台,始建于宋朝初年,台高6米,占地1300平方米。位于江苏省兴化城北海子池畔,始建于宋,明嘉靖年筑“玄武高台”,亦名“玄武灵台”。上有海光楼、绿波亭等建筑。
8.居庸关云台:为元代遗物,位于古时狭长的关口之上,从居庸关下抬头北望,此基座如位于云端,故称为云台。
台下有一拱券结构的券门,券门内部,布满藏传佛教风格的众多浮雕杰作。形形色色的佛像、动物、云纹及各种文字。
9.铜雀台: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
图为现代彷古建筑铜雀台。
10.拜将台:中国有三个拜将台。一个在陕西汉中市,另一个在武汉,再有一个在江西赣州。
图为陕西汉中市拜将台,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11.北京古观象台:在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
台上陈列着气势磅礴、精美雄浑、雕刻细腻的清代八架古天文仪器。
台上下陈列着气势磅礴、精美雄浑、雕刻细腻的清代八架古天文仪器。
12.观耕台:在北京先农坛内。现存为清乾隆年间建造(明代为木制高台)。观耕台占地面积约508平方米。台高1.9米,平面方形,16米,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台阶踏步汉白玉条石边沿雕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汇合。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刻莲花图案。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龙云雕刻,地面方砖细墁。台底须弥座由黄绿琉璃砖砌筑,琉璃砖上雕刻花草图案。台须弥座结构层次完全依《清式营造则例》规制,为典型的宫殿坛基建筑。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 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
13.齐鲁会盟台:在山东省巨野县县城西南郊大李庄村北,据《山东通志》和《兖州府志》记载,为春秋齐鲁会盟处。
三层城墙式台座,三层踏跺,两旁有汉白玉护栏。台上有单檐四阿顶大殿。
14.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天下知音第一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台建于北宋,后屡遭损毁。清嘉庆初年重建古琴台。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经已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
伯牙台,是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台的中央刻有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琴台”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俞伯牙抚琴石雕。
15.八境台:在江西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汇合。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
台楼四角三重檐歇山顶。
16.郁孤台:在江西赣州北部的贺兰山顶,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
现在的郁孤台按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17.禹王台:在河南开封东南隅,占地400余亩。园内原有一土台,风景幽雅,绿树成荫。相传春秋时,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故后人称此台为“吹台”。
后来因开封屡遭黄河水患,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在台上建禹王庙,故吹台被改称为禹王台。
18.周公测景台:在河南登封市东南15公里告成镇周公祠前。周公测景台,景通影,“测景”就是测量太阳的影子,是中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四时,计年的仪器,就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姬旦在这里研究天文的圭和表。
此台为石制,分上下两部。下为方形石座,高2.12米,北壁有明代所刻行书“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阳阳无影中”。座上为直立的长方形石表,上有帽,高1.64米,正面刻行书“周公测景台”5个大字。此台建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
19.登封观星台: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告成镇北。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现存观星台创建于元朝初年﹐距今约七百年。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观星台系砖石混合建筑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顶边各长8米多﹐基边各长16米多﹐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
台顶小室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修葺时所建。台下北壁设有对称的两个踏道口﹐人们可以由此登临台顶。在环形踏道及台顶边沿筑有1.05米高的阶栏与女儿墙﹐皆以砖砌壁﹐以石封顶。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隅各设水道一孔﹐水道出水口雕作石龙头状。
登封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的仅有的实物例证。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这个可不是井,也不是锅,这个叫“仰仪”。是测量太阳运行轨迹用的天文仪器。
20.阏伯台:(yān)在商丘古城西南。亦称火神台、火星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上22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其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
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台上建有阏伯庙,大殿、拜厅、钟鼓楼等俱全。
21.老君台: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城内东北隅。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
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 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22.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西南隅水静如练的南坛湖中,是纪念孔子当年厄于陈蔡绝粮弦歌不止而建造的。
23.金人台:又称莲花台,位于山西晋祠中轴线会仙桥正西。台呈正方形,四周砌栏板。台中心,是琉璃制成的小阁,高达丈许,为明代遗物。台四隅各有金人一尊,关于金人解说各异。
依《晋祠志》所云“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金人质属为金,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之神。
金人台边的金人,高大威武。(铁人)
24.初阳台:在杭州葛岭,是一个石砌台阁,台上立有石碑,是著名书法家诸乐三先生书写的石碑,上有介绍葛岭朝暾之景的文字,凝练简洁。
初阳台是观日出的好去处,此景为“东海朝暾”,列为“西湖八景”之一。
25.教弩台,亦名点将台,位于安徽合肥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
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00平方米,略呈正方形。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
26.射蛟台:在安徽枞(cōng)阳县城西达观山之巅,因 汉武帝刘彻在此射蛟江中而得名。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汉武帝刘彻射蛟图。
27.宜春台:在江西宜春。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侯刘成于城中及周围立五台,其中最胜者为宜春台,植桃李万株,供人登览。
台上楼阁三层,庑殿式、重檐、四阿顶,琉璃瓦覆盖,一楼铺以大理石地面,四周走廊砌有护栏,二、三楼走廊全为木柱,雕刻花栏,门窗皆镂空雕花。拂晓登台,但见红日东升、万檐染金,装点宜城。
宜春八景之春台晓日。
28.效劳台:在北京,又称“接将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迎接兆惠富德大将军平定准葛尔回部班师归来时,皇帝行效劳礼而修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将军阿桂平定大小金川凯旋回京时,皇帝亦在此行效劳礼。现仅存汉白玉石碑和碑亭框架,呈平面八角形,碑高2.25米,宽2.25米,厚0.28米。“效劳台”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9.读书台:在四川江油市太平镇北。因李白少年在此读书而得名。亦称小匡山、点灯山、翰林山。其山势秀美,宛若一支毛笔指向蓝天。
30.昭君台:在湖北宜昌,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的地方。入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以后,乡人“筑台而望”,至今犹存台基遗迹。
31.凤凰台:在南京。《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亭台,已废。
重建的凤凰台,圆形,有三层台座,四出陛,台上有凤凰涅槃雕塑。
古凤凰台:台上有台。
32.周文王灵台:在西安市沣河西岸畔,距今约三千多年。是一个集观察天候、制定律历、于民施教、动员战争、占卜大事、庆祝大典、会盟诸侯等的一个多功用场所。
石砌台基,汉白玉护栏,台上有四角单檐歇山顶殿,台下两边各有一石狮,和 一 赑屃( bì xì )又名霸下,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
33.寰丘坛:在北京天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是皇家九五至尊精神的体现。
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着的回音。
34.祈谷坛:在北京天坛,坛分三层,高约4米,占地约5900多平方米,与圜丘坛形状相同,但没有“天数”的约束。三层台面全都用清水澄浆方砖铺成,这种砖也就是闻名于世的“金砖”。台面四周围有汉白玉石栏及螭头围挡,雕刻很精致。上层石座的栏杆柱头和出水口刻的都是龙,其余两层则分别刻凤和云。殿南三层石阶上还有三组精美石浮雕,自上而下分别为“双龙山海”、“双凤山海”和“瑞云山海”。
坛台上有祈年殿。
35.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最高处,原是徐州最最负盛名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经1980年代园林管理部门的重建,戏马台建成了一个仿造清官式建筑的仿古建筑群,迎接海内外游客。
36.镇北台:在陕西榆林城北红山顶上,台依山踞险,居高临下,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台呈正方形,分四层叠起,总高30余米。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
37.大炮台:在澳门半岛中部一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建筑西侧紧靠圣保禄修院遗址。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坐落在大三巴牌坊侧,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其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
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铜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166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便是全赖城堡上的大炮保卫澳门,把荷兰人击退,这些老铁炮就是这段轰烈的历史见证。
38.祭日坛:在北京日坛公园,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之神的地点。日坛西向,祭台为白石砌成的一层方台,四面有垂带踏跺,周围砌有红色圆形矮墙,上覆绿琉璃瓦,台外圆内方。西棂星门正对的外坛至西天门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经之路。每年春分日出寅时行祭礼,文武百官相随而至,浩浩荡荡。
39.方泽坛:(地坛)俗称祭坛、拜台。在于北京旧城安定门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地处所。祭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二层方坛,北向。坛下环绕有一水池,深八尺余,宽六尺。坛上层面积为六平方丈,下层约十余平方丈,坛面明朝为黄色琉璃砖,清乾隆年间改用方石铺砌。坛的下层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石座,放置有“五岳”、“五镇”山形和“四海”、“四渎”水型,均为东南向。坛外有红墙身、黄琉璃瓦通脊顶矮墙两重,矮墙四面各有棂星门,东、南、西各是一门二柱,惟北门是三门六柱。坛东北角有望灯台一座。坛南门外为皇祗室,西门外有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等...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
40.先蚕坛:在 北海公园的东北角,面积17000平方米,是清朝皇帝的后妃们祭祀 蚕神的地方,为北京的 九坛八庙之一。坛为方形,南向,一层。东、西、北面均植护坛桑林,南面偏西处有正门三间。入门即为先蚕坛。先蚕坛东南为观桑台。
41.妙高台:在浙江省宁波市溪口飞雪亭西约500米,又名妙高峰、天柱峰。海拔396米。顶上有坪如台,名妙高台,约350平方米。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佑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妙高台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
42.琼台:在湖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上有许多建筑。
浙江天台县也有琼台。
43.望乡台:在四川丰都城旁丰都山悬崖边。传说人死后,“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阴阳界,三天到达望乡台,望见亲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
台砖砌建筑,顶部有重檐四角攒尖顶亭子,其砖墙下还有一四角单檐。
44.畅音阁:清代宫廷戏曲舞台。坐落于故宫宁寿宫阅是楼院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这是一座三层大戏台,台后 为扮戏楼。整个建筑坐落在1.20米高台上。建筑高度为 20.71米。三层总建筑面积为 685.94平方米。它的对面 是面宽五间带前后廊的阅是楼,是皇帝及后妃们看戏的地方。
45.风雅存:在故宫漱芳斋后厅西室,有一座小型戏台名为“风雅存”,建于清乾隆年间。样式小巧,呈方形亭子式,全部为木制。这座戏台是专为皇帝和太后吃饭时演出15分钟的小戏而设的,是戏台中的精品。
46.昆山昆曲博物馆戏台:戏台下面的水渠是活水,是以昆曲水磨腔为构思,把溪水引入馆内。堪称一绝。戏台的建造颇有特色,雕梁画栋,飞檐高翘。其顶部是由420块木刻凤凰镶嵌而成,重重叠叠盘旋而上,形成圆穹,覆盖舞台中央,起到了一定的阔音作用。
戏台座南向北,每边宽6米,围上弓形的"吴王靠",构成三十六平方米正方形三面向戏台。戏台飞檐翘角,华美精致。台前缀饰有双凤、二龙、金狮、蝙蝠等浮雕,台后边"太上板",可以自由开启,呈月洞形。左右两边为"出将"、"入相"上下场门。特别是戏台上的穹窿一藻井项,大红底色,镶黑泳金,顶壁花板雕刻精巧,18条324只黑编妈浅雕相间着18条306颗金黄色舌头圆雕,盘旋向上凝聚在穹窿藻井顶端铜镜片上。这不仅体现出搞起的古典建筑艺术,而且显示了科学地运用声学原理使之能产生余音绕梁音响效果的绝妙构思。
昆山昆曲博物馆戏台后台。
47.陕西临潼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hòu)烟墩、墩台,是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一般建在险要处或交通要道上。烽火台的建立是用于发送战报传递紧急军情的, 古时一旦发现敌情,若遇白天则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若是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后方看见便知有战事发生,继而出兵相助,烽火台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的烟火传递也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北京慕田峪长城重燃的烽火。
48.琅琊台:在山东省青岛市琅琊镇。因秦始皇三度东临,筑台并遣徐福东度求仙。琅琊台“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早在战国之前就已闻名于世,著名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琅邵台的记载:“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在琅琊台顶,共有石雕像14尊: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赵高和文武官员、武士、侍女、侍从等。群雕生动地表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徐福向秦始皇讲述海上求仙经过的场面。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气势宏大。群雕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灿然凝固在琅琊台上。
49.仓颉造字台:(jié)在西安市长安区,有一高约10米、周长100米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南面为一宽8米45度的斜坡,中间是3米多宽的水泥抹面,上书见方2米左右"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
50.祭月台:在故宫御花园内,是皇家祭月焚香之处。
台长方形,上有汉白玉栏杆,有汉白玉陛可拾级而上。台四角有螭首。(排水孔)
51.关台:是慕田峪关的别称。正关台由三座敌楼并立,为长城建筑史上罕见。此关建于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边是塞外匈奴驻地,一边是入京通道,一边又是进入皇陵的捷径。慕田峪关长40米,宽30米,高20米。为上下两层,底层相通,有室多间,可用于囤粮、屯兵。
52.轩辕台:在平谷城东北7.5公里,渔子山上。渔子山上有大冢,世传为轩辕黄帝陵,俗称轩辕台。
重修的轩辕台为仿汉风格,建于山顶之上。顺着花岗岩石阶抬级而上,首映眼帘的是高大的阙门,阙门两侧朱雀展翅,雄狮傲立。进入阙门,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随军 北征作《轩辕台》诗的石碑遗迹和《重修轩辕庙记》汉白玉石碑,正殿为汉代重修檐庑殿式建筑,廊前红柱矗立,斗拱昂然。殿内正中彩塑黄帝坐像,上悬汉篆金字 巨幅“人文始祖”,两侧为伏羲、神农,迎面四幅帛书体楹联并立抱柱之上。
53.望母台:在河南睢县,(suī)世传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所筑,故而又名襄台。宋襄公的母亲,即宋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夫人生襄公(名兹甫)之后,遭离弃被遣送归卫。宋襄公是个大孝子,思念母亲,筑台遥望。
台为女墙式台基,三面有汉白玉护栏,台上有宋襄公石雕像,台下有一座青铜鼎。
54.社稷坛:天安门广场的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相对,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社稷坛是供奉社神和稷神的地方。
社稷坛是一座三层的方坛,用汉白玉砌成,自下向上逐层收缩。坛面上铺垫着五色土,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中央有一“社主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55.祭台:是古代祭奠祖先或天地、日月星辰祭祀性建筑。
台四面环水,正面有台道与·岸相连,台上有供案可摆放供品,台四周有护栏,护栏外有斜坡,上有精美石雕。
56.议事台:(原名议事堂),亦称汉议事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始建于三国时期,现存建筑为后人重建,三国时,刘备在新野屯驻,后经徐庶推荐诸葛亮,三兄弟顶风冒雪至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便于商讨军国大事特意修筑的,现为新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为城墙式台座,上有六角重檐攒尖顶亭,两槽亭柱。
57. 虎门炮台:在广州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00多门。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附近有“义勇之冢”和“节兵义坟”。
58.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 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姑苏台遗址即今灵岩山也。 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自战胜越国之后,在吴中称王称霸,得意忘形,骄傲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到处建造宫室、亭台楼阁,作为他享乐、荒淫无度的“蓬莱仙境”,长生逍遥之地。
古姑苏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高台四周还栽上四季之花,八节之果,横亘五里,还建了灵馆、挖天池、开河、造龙舟、围猎物,供吴王逍遥享乐。
重建后的姑苏台,高19.5米,南北长74米,东西宽49米。一层为主体部分,四周建有“响屐廊”,是当年西施和宫女行走时发出声音之处。全部陈设模仿当年吴王时的安排。
59.绍兴宾舍戏台:在浙江绍兴的一些乡村、集镇,常常看到社庙旁屹立着一座座临水而筑的古戏台,它们造型别致,因地制宜,情趣盎然,是绍兴风光的一大特色。
宾舍戏台三面环水,单檐四角歇山顶。
60.先农坛:在北京天坛西。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坛方形,四面有垂带踏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