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嘉洛分享

  20世纪使中国古代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个中国人是辜鸿铭(1857-1928),他曾将《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并用英文写了一本《中国人的精神》,于1915年出版,在国外影响很大,例如托尔斯泰就曾和他讨论如何抵制现代物质文明的问题。英国作家毛姆曾对他进行采访,说他是“声高望重”的哲学家。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他交流思想,并且并坐合影,诗人徐志摩蹲在前面,清华大学曹校长站在后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大学甚至成立了“辜鸿铭研究会”。日本大学也曾于1924~1927年请他去讲学,可见影响之大。甚至李大钊也说过:辜鸿铭“已足以扬眉吐气于20世纪之世界”。但是他的保守思想严重,主张保皇,留辫缠足,纳妾,所以今天对他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二十世纪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4个人

  1924年泰戈尔访问北京时与辜鸿铭(右二)等合影

  20世纪第二个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双语作家是熊式一(1902-1991),1934年他的第一个英文剧本《王宝川》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同年搬上英国舞台,好评如潮,连演3年900多场。第二年在美国上演,作者的名字用霓虹灯作广告,出现在纽约街头。后来熊式一又把《西厢记》翻译成英文,得到萧伯纳的好评。1943年英文小说《天桥》在伦敦出版,是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社会小说,一年之内重印5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畅销欧美。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为《天桥》写了序诗:

  大同这个少年人的希望,

  是在围墙中的绿草地上,

  种一棵李树或白玫瑰,

  给他带来乐趣和安慰。

  绿草地指中国大陆,李树和白玫瑰指废除帝制,建立民主的共和国。史学家威尔逊则说:“《天桥》是一本比任何关于目前中国趋势的论著式报告更有启发性的小说,是一副完整的、动人心弦的、呼之欲出的图画,描述了一个大国家的革命过程。”可见这书多少纠正了一点因辜鸿铭落后思想对中国人造成的错误印象。

  第三个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是林语堂(1895-1976),他1936年到美国后,出版了《孔子集语》《老子》等英译本,他认为孔子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老子的是消极的;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老子的是田园哲学;孔子是中国思想的经典派,老子是浪漫派;孔子的儒教是工作姿态,老子的道教是游戏姿态;中国人成功时是儒教,失败时是道教;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中国人心目中的幸福不是施展所长,而是享受简朴的田园生活,与世无争。这些思想也出现在林语堂的著作《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书中,在国外的影响很大。

  此外,他还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文,与英美的译文不同。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美国诗人KennethRexroth的译文是:

  Search,Search,Seek,Seek

  Cold,Cold,Clear,Clear

  Sorrow,Sorrow,Pain,Pain

  这个译文基本逐字翻译,没有传达诗意。林语堂改译如下:

  So dim,so dark

  So dense,so dull

  So damp,so dank,so dead

  原文用了7个叠字,林语堂用了7个So和7个用d开始的形容词,如以音美而论,胜过美国译文;但以意美而论,距离原文较远。中国文学评论家朱光潜和钱钟书都曾说过:译文最好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逾矩”就是不违反客观规律。看来林的译文有点“从心所欲”,但逾了距;美国译文没有“逾矩”,但又不能“从心所欲”达意。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下面试举一个译例说明: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这个译文不如林译文“从心所欲”,但是没有逾矩,又比美国译文更“从心所欲”,更“不逾矩”,可以说是更好的译文。自然还可以好上加好,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译文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法。

  第四个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翻译家是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作品,主要的诗词有《诗经》《楚辞》,小说有《红楼梦》,戏剧有《长生殿》等。自然,在他们之前,《诗经》已有西方译本。他们的译本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来举例说明。《诗经》第一篇《关雎》第一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英国翻译家Arthur Waley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分别是:

  Waley:

  "Fair,fair,"cry the ospreys,

  O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

  Lovely is this noble lady.

  Fit bride for our lord.

  杨:

  Merrily the ospreys cry,

  On the islet in the stream.

  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

  A fit wife for the gentleman.

  第一行的“雎鸠”两种译文都译成“鱼鹰”,但是前任早已提出疑问,《关雎》是婚庆之歌,怎么会用鱼鹰吃鱼来比男婚女嫁?所以鱼鹰大有问题。其次,鱼鹰哪有“关关”叫的?第一种译文“Fair,fair”不知是翻译声音还是翻译意思?如果译音,相距太远;如果翻译意义,鱼鹰大叫“美呀美呀”,仿佛要把新人像鱼一样吃掉,对于婚庆之歌似乎不大合适。第二行的“洲”是小沙洲,第一种译成“岛”不如第二种译成“小岛”。“淑女”和“君子”第一种译成贵族,不如第二种译成现代普通男女。但是最新的解释是男女都是劳动人民,所以才在河边采芹,第二种译文用gentleman还是不妥。如果按照“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原则考虑,可以改译如下: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 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新译把“雎鸠”改成“斑鸠”,字面相同,也比鱼鹰更合婚庆之用,斑鸠的叫声“咕咕”加上韵母就是“关关”,也和原文正合。把“洲”译成河边,免去了大岛小岛的问题。“君子”和“淑女”也都可古可今。

  焦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纽约联合国总部4月19日晚举办了第7届“联合国中文日”的庆祝活动。此次活动由联合国中国书会和联合国中文翻译处联合举办,并邀请了政界、侨界、联合国工作人员、媒体记者以及来自中国国内的热衷于推广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约200余位专业人士共襄盛举。在近2小时的庆祝活动中,悠扬的乐曲、绚丽的绘画、精美的书法、巧妙的茶艺以及激动人心的武术表演就像沁人心脾的春雨一样,为辛勤工作了一整天的联合国员工和各国外交官们洗去了一身的疲倦,并注入了新鲜活力。

  中国纽约总领馆教育参赞徐永吉当晚在“联合国中文日”的庆祝活动中致辞表示,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学习汉语有助于了解中国,乃至东方的文明。汉语在联合国的推广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广泛的影响。

  徐永吉:“我认为联合国中文组和中国书会每年举办一届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今年已经是第7届了。我觉得在多边场合进一步推广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够越办越好。”

  “联合国中文日”的庆祝活动的确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每年积极参加这一庆祝活动的热衷于推广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团体也越来越多。今年的活动邀请了多个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文化和艺术届的著名企业,并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底蕴深厚且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艺术盛宴,包括北京“荣宝斋”的木板水印绘画、成都“兰妃印象私房茶”的茶艺表演、羌绣传承人沈艳燕的极具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和传统的服饰、上海八卦掌协会会长王翰之的武术表演以及联合国合唱团特约演员毛丫的古筝演奏。

  活动主办方之一的联合国中国书会会长温学军在发言中表示,每一年的中文日庆祝活动虽然短暂,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却能够为每一位参与者留下永恒和美好的回忆。

  温学军:“今年举办‘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一方面我们希望把节目的质量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是第一位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希望中文日的活动内容丰富一些。今年活动中的表演综合看来其实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精华的部分。而且我们也希望今后有机会做一些创新。中文日活动已经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是联合国书会的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已经形成很大的影响。”

  武术是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特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庆祝联合国中文日的到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中华武魂》栏目组首次携手75岁高龄的上海市八卦掌协会会长王翰之及其弟子参加了当晚的表演活动,并展示了八卦剑和八卦六十四掌法的绝技。

  一段铿锵有力、犹如行云流水般的古筝演奏深深的打动了所有在场嘉宾。演奏者毛丫毕业于北京中央艺术学院,目前任教于东京艺术大学。毛丫曾多次应邀出访日本进行巡回演出,并积极促进中日之间古筝艺术的交流活动。毛丫也是联合国合唱团常任特约演员。她在参加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期间应邀参加了联合国中文日的表演。对此,她表示非常荣幸。

  毛丫:“我觉得中文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的各个种类的语言文化中,其精髓和文化底蕴都是最深厚的。把中国的语言推向世界,特别是联合国能够为中文成立一个中文日,这件事本身我觉得就是令人振奋的。加上刚刚我看到的很多节目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表演都全面地推广了中国的文化,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城市、或者说现代社会、现代都市的文化,而是让我们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文化的要素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一个充分的体现。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除了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精彩文化展示和艺术表演活动以外,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当地时间4月19日晚也举行了盛大的中文日庆祝活动。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永女书”成为当晚备受中外嘉宾瞩目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江永女书的传承人、女书艺术大师蒲丽娟、胡欣受邀在活动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讲解女书的历史和传统,并现场演唱女歌、书写女书。

  “女书”是当前世界发现的唯一女性的文字,内容多为女性闺中密语,常以江永方言吟唱,且音律优美,韵味无穷。女书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历史中的一段时期女性无法学习文字、但渴望交流的现象,于是出现了女性之间利用汉语方言的音节自创文字并在女性间代代相传的习俗。江永女书的传承人蒲丽娟在参加活动期间接受联合国电台采访时表示,女书的展示在日内瓦中文日的活动中激发了中外嘉宾的极大兴趣并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好评。

  蒲丽娟:“通过参加联合国日内瓦中文日的活动,我更加确信‘女书’需要走向世界,到世界各地来推广。即使是在中国,女书的影响范围仍然很小,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联合国这里,女书受到了更大的推广。我希望女书能够发扬光大,要像一朵鲜花开满全世界。对女书的热爱可以看出,这里很多的朋友和国际友人很喜欢我们中国的文化。我感到很高兴,很开心。”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而今已经成为联合国推广中文语言和文字的重要的平台,旨在以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推广。正如联合国中国书会会长温学军在庆祝仪式上发表致辞时所言,这种“寓教于乐”的展示形式不仅丰富了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生活,也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广了联合国的文化多样性。他表示,“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不存在“七年之痒、审美疲劳”的现象,幸福的感觉才刚刚开始,以后每年只会更上一层楼。

  “一带一路”推介手册 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可谓重拳出击!总书记在中国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行业是第四产业,也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为满足广大艺术从业者的心愿和工艺美术联盟广大粉丝们的积极响应和要求:凡符合沿线国家需求的各类工艺品、艺术品、特色礼品、书画国礼、手工非遗、艺术传承等及文化艺术机构均可参与入编,帮助艺术工作者“走出去,引进来”与世界接轨!将向64个沿线国家驻华使馆及国内政府部门推介,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为发挥行业组织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由中国工艺美术联盟向中小商协推荐具体执行汇编工作,近500家行业商协会、商界、学术界、金融界专家组成编委会,公开征集500个优质项目向国内外推介并辅导。第一阶段手册定于2017年11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期间隆重发行。

  另据了解,此次对中国工艺美术联盟会员和中小商协会员入编优先推荐,其他非会员要符合相关条件才能准入,全体会员参加所有活动将得到联盟和协会的扶持。

  另外,据入编推介手册负责人介绍,此次手册汇编征集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中进行征集并推广发布;第二阶段到11月25日第十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中发布,目前已接近尾声;第三阶段入编征集工作截稿2018年5月。目前征集的所有入编材料处于第三阶段。每期入编100家企业左右。负责人介绍:推介手册主要的推介渠道包括:1、向64家沿线国家驻华使馆推介,寻求当地政府支持,配合海外市场的落地;2、向国务院相关部委司局报送,符合国家资金补贴项目,辅导申请政策支持;3、向国内各省商协会推广,配合跨省市拓展市场,依托商协会众多会员资源;4、向国内各省商业银行、金融投资机构推荐,让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

    399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