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乐之城》观后感5篇800字精选范文
《爱乐之城》获得了第74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讲述了一对恋人在梦想与现实中博弈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爱乐之城》800字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爱乐之城》800字观后感一
看完整部电影一想,其实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就是两个人各自有梦想,相遇、相知、相互支持,最后各自追梦的故事。但是为啥我这么感动呢?
想来有三个原因。一是电影拍得很好、演员演得很好,跟真实生活一模一样。二是卖保险让我增加了很多辛酸的经历,看到电影更有感触。三是我的感官更敏感了,不管是听音乐、看舞蹈、观察人物表情、听台词等等,都能给我强烈的感受。
感动的第一条线索是人文主义。“漫天繁星是否为我闪耀”这类台词、给人物的特写灯光等等,让我为小人物的梦想感动。但是感动之余,我联想起最近在《未来简史》里看到的人文主义,一想到人物主义其实也就是这几百年的产物,就觉得我现在的感动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如果是在17世纪或者更早,我的感动可能被视为愚蠢、反社会。我进而又想到《未来简史》提到的人文主义的三个主流分枝,就在想《爱乐之城》属于哪个流派呢?
全程看下来,肯定是“自由人文主义”了,但是看到结尾男主角脸上淡然的微笑和女主角略带忧伤的微笑,我觉得又有些“进化人文主义”的色彩。
不管怎样,歌声、舞蹈、故事、镜头、灯光,从头至尾都在打动我。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导演(们)特别会讲故事。结尾女主角坐在cafe里观赏男主角弹琴时的联想就很自然、浪漫又真实。灯光和镜头我尤其喜欢。通过不同灯光的变换,人物的心情、电影的情绪就很容易被感受到。
崇尚梦想、犯错、略微的疯狂,也很感动我。
电影一开头男主角就有句台词,一下子抓住了我。男主说:“我现在就是要让生活打击我到底,等它累了我就反击。” 男主对别人说的这句话,既体现了他的无力感,又体现了他的斗志,简直跟我的情绪一模一样。他的隐喻非常鼓舞我。
男主第一次为女主讲解爵士乐的部分也让我挺震撼,原来他是这么听、看爵士乐的。原来那么多乐器每一个都是即兴、同时又很恰当地生长在一起。好神奇。
感动的第二条线索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支持。男的跑偏了女的就鼓励他、支持他,女的跑偏了男的就鼓励她、支持她——完美。尤其是男主去女主娘家找女主那段,女主说自己不想去第二次casting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一定会失败,不想自取其辱——我简直觉得这就是在说我呀!去年有几个月最艰难的时期,我就是这么想的,失败了太多次,已经不敢再尝试了——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好多自己的经历呀……
感动的第三条线索是歌舞。看着开场的舞蹈我就特别感动,特别感激自己没瞎、没聋,我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真的是老天赐给礼物,否则我就无法在电影院里享受这么美好的歌舞了。看着看着我就在想,为啥歌舞明明是虚幻的,我却这么感动呢?原来,要么是因为歌舞放大了我心中的乐观、快乐的部分;要么是因为歌舞里的快乐我永远都无法完全拥有,所以看到电影里演出来就特别感动。后来男女主角之间的舞蹈,你也可以从他们的舞蹈中感受到那种恰到好处、不远不近刚刚好的浪漫和情感。
看到“5年后”那个部分,我就一直在想,这个结局的出现是为什么。想到了二个可能。
第一,男主的实力确实不够,所以进不了好莱坞,就算女主也帮不了他,于是女主放弃了他。
第二,男主实力够强,只是价值体现得比女主晚。我觉得这个情况可能性更大,因为这么牛逼的女主当时能看上男主,说明男主还是有实力的。况且,男主还是出名过的,有大公司愿意培养的,就算他后来放弃了,那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再出名也是不难的。可悲的就是女主的估值很快跟上了价值,换句话说,女主很快获得了溢价。男主的估值早晚也会跟上价值,而且按照电影的情节,估计电影结尾那会儿男主离成功就不远了。然而造化弄人,就在男主的价值浮现落后女主的几年里,女主和别人生了孩子。如果这种可能性成立,那么造成这个结局的责任就在女主了,因为男主有实力,其实女主帮他就可以了,毕竟女主的命运能起死回生也是男主帮的。但是女主为啥没帮他,却跟一个有钱的男人结婚了呢?我估计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有钱的男的,女主也不能成这么大的事儿。而既然靠这个有钱的男的女主才成角儿,女主也就没法找回男主了。所以本质就是女主的人生中,成就比感情更重要。既然这样,无可厚非,这也就是“进化人文主义”的所在了。
结尾那段幻想,我仔细一想,很可能是男主角的幻想而不是女主角的,因为女主角如果想要那种生活,早就帮男主出名了。那段情节的镜头既然也是由男主弹琴开始的,那也更可能是男主的幻想。女主就算也有同样幻想了,我觉得也仅仅是幻想而已,她没真想实现。
这部电影也提醒了我,梦想一定要大,否则就像男主角这样,人家女主做梦是到好莱坞结果就真去好莱坞了,你小子的梦想就仅仅是开一家爵士乐cafe,就算实现了也仅仅是一家cafe。真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啊……
想了这么一通,我觉得还挺庆幸,因为电影的情节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在男主参加商业乐队、女主提醒他梦想的部分,我就感觉不太现实了。现实中女主肯定会支持男主赚钱、同时提醒他梦想。我不相信有哪个女人会让男朋友放弃一条闪耀的明星路、仅仅在老家开个cafe的。
不过还是很感动,眼泪还是流了很多次。
《爱乐之城》800字观后感二
又是忙碌的一天,下班前以为又要加班了,还好,准时下班开心度周末喽,突然好想看电影,跟亲爱的商量了下,说干就干,开始网上找有没有好看的,咦,《爱乐之城》,这几天总看到它,豆瓣评论不错,于是定了IMAX厅,时间稍有点晚,但能接受,吃了饭就等着看了,跟亲爱的一起很开心。
好莱坞制作,刚开头,没想到跟印度电影一样一言不合就又唱又跳,基调很开心的,音乐做的很好,IMAX厅的视觉和音效也是一流的,只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情节很慢,用亲爱的话说:没看懂什么意思,老实说看过评论说前半部有点无聊,越看越觉得说的有道理,亲爱的都睡着了,不过这类电影不是他的菜,睡就睡吧,前半部分确实有点拖沓,情节不突出,不知道放那么多想表达什么,不过看到后半部,从男女主角出现矛盾开始,情节的节奏就很合理了,各自为梦想奋斗-长期不见面-见面就吵架-短暂和好-不可调和的矛盾:梦想or爱情-分开,因为我知道结局是两人没在一起,尽管知道,尽管有心理准备,可当他们再见的那一刻我依然觉得心痛,男女主角想了无数个what if,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你怎么想:如果当初没有分开会多么幸福,可是回到那一刻也许你的选择依然是梦想和奋斗,这就是年轻需要经历的,看完电影,我就一直叹气,亲爱的问我为什么叹气,我说不知道,其实我知道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心痛,叹气会好受一点,为什么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放弃这个选择那个,我在想如果我和亲爱的在早几年刚毕业的时候认识,可能也会经历这种分离吧,几年后觉得当初好幼稚,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的,可是在那一刻就是只有一种解,我们何其有幸!
《爱乐之城》800字观后感三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傅雷家书》
这电影给了我一些“意料之中的触动”,它所描写的只不过是生活本身,其中大多是艰难的选择,和长久的无奈
生活迫使我们做出选择,做选择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选择会指向何种结果,而我们贪婪的天性又注定让我们在日后对当初作为代价牺牲了的,长久的怀念
就这样某些人和事便成为了人生中的执念,what if这个问题会在数个酒醉寂寞的午夜被重复提出。如果当时是另一种选择,如果对的人没有出现在错的时间,如果当时冲动一些,如果当时不顾一切,那人生是不是就没有遗憾,那这样的午夜是不是就不会伤感
把这样的选择和执念抽象成一个二选一的简单选择题,就是电影里表达的生活。两个选项是理想和爱情,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理想,于是未尽的爱情便成为了执念,这执念在多年后尚可令两人在一首曲子的时间里伤感而流泪
如果他没有成名那么早,如果她的舞台剧大获成功,如果他追随她去巴黎,如果她为他留下,是不是就会获得想象的录影带里播出的大团圆而没有遗憾的生活?我对这答案并不乐观 - 这仿佛在问当年选择的红玫瑰是否会变成胸口的朱砂痣,亦或是选择的白玫瑰是否会变成床前明月光
我挺喜欢电影的结尾,在短暂的伤感过后,两人平静地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坚决而头也不回地走回各自需要面对的现实,没有拉扯,没有犹豫 - 这是成年人面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多年前在理想与爱情间选择了前者,最后的结果也是求仁得仁,生活已经对其善意相待。最终的结局虽然感人流泪,但这并不是一个伤感的结局 - 甚至连无奈的结局都算不上 - 至多是个稍有遗憾的结局。而这种不能两全其美的遗憾,不过是生活本身罢了
《爱乐之城》800字观后感四
LA LA LAND,爱乐之城,一部金球奖七投七中、获得奥斯卡14项提名六项中奖的歌舞片,虽然在最佳影片颁奖时出现乌龙,爱乐之城并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但如此战绩也足以证明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电影讲述的故事在当代的洛杉矶,寂寥的小演员米娅的志向是女演员兼剧作家,她沉迷老电影明星。她在华纳兄弟的片场当咖啡师,经常翘班去试镜。塞巴斯蒂安是一名爵士钢琴师,对艺术有着近乎洁癖的追求。他想开间俱乐部,但他所痴迷的音乐更适合博物馆,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钱去听,为了生存,他在与米娅相爱后违心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在尖叫的观众面前摆弄音乐合成器。同样追求梦想的两人在这座城市里遇见彼此,在唱唱跳跳中坠入了爱河,相互慰藉扶持,一起追求毕生梦想。但在逐渐达成梦想的同时,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博弈,另两人的情感也面临抉择和考验,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分歧后,他们彼此鼓励对方不要放弃梦想。五年过后,米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出名的女演员,小塞开了自己梦想中的爵士俱乐部,但他们并没有像传统的爱情剧中两人同时收获了爱情和成功,米娅结婚生女而小塞依然孑然一生,某天,米娅无意间和丈夫来到了小塞的俱乐部,听小塞弹完了一首曲子后,两人相视而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中国选择在情人节这天上映这部电影,我也刚好在情人节这一天看了,原本以为就是一部加了歌舞元素的爱情片,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男女主角收获各自的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当然,我错了。从电影院出来,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广电审片的人一定没有看结尾,这是摆明着情人节要人分手的节奏啊。但整部电影最出彩的恰好是它这看似不圆满的结尾,就像雅克·德米的《瑟堡的雨伞》的结尾,曾经热恋的男女主各自婚嫁,分别多年之后相遇,只有简单的几句寒暄,他们回到了各自的轨道上。毒舌电影说:只有懂得遗憾的人,才能拍出真正的伤感。就是这份不圆满,这一份遗憾,使得影片最后八分钟Seb那首曲子的回忆和幻想升华了整部作品:假如餐厅相见的时候我吻了你,假如我没有为了生计而加入那个新式的爵士乐团,假如你面试成功后我们一起去了欧洲,你在拍戏,而我在我喜欢的爵士乐餐厅里弹琴,假如最后我们一直在一起,结婚生子,一起在某天进入了一家爵士俱乐部……当最后一个音落下,回到了现实。这样,电影就像给予观众两个结局,一个happy-ending,一个因为这个虚构的happy-ending而强化了之后的遗憾和伤感。而这个结尾升华了整部电影,一个真正令人满足的结尾不会是敷衍的大团圆,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于在现实中活着的观众而言,一个万事如意的故事,根本不会动人。只有拍出那份遗憾,拍出爱的脆弱,才能让我们走出影院时,收获真正的抚慰。”
这部电影还有其他的高明之处,一个是配乐,一个是摄影,还有主角们的表演,尤其在米娅面试时讲述她姨妈的故事那一段,导演没有选择在此处放入回忆杀,而是直接让周围灯光暗下,全靠石头姐来演绎,那段虽然是歌曲,但它更像是一个陈述,一份祝福,给那些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虽然并不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相比起月光、海边的曼彻斯特、血战钢锯岭来说,爱乐之城的确很难从当中脱颖而出),但并不妨碍它横扫各类大奖。
《爱乐之城》800字观后感五
这是一篇非写不可的影评,不写内心肿胀,虽然现在已经一点多了,写完应该要两点或者更晚,但还是要写两笔的。
第一个感受就是我为什么不提前看点映,为什么晚三天才看,为什么非得等首映,应该早点看到它的。
友情提示,本文为深度花式跪舔的主观文,因为过分的赞美非常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所以请注意,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速速撤离,重复,请速速撤离,一旦因为我的过度跪舔导致发生恶心反胃呕吐等现象,一律概不负责,谢谢。
其实进影院前,我是抱着非常腹黑的心态的,作为各种电影奖项拿到手软,路人,影评人,专家都一致好评的大热电影,真的有那么好吗?对大众审美,我一直持有怀疑谨慎的态度,看过太多所谓的影史排行经典名作,有些也不过尔尔。所以观影前我是奔着挑刺来的,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打脸那些臭不要脸的把它夸上天的人们。事实证明,我分分钟被教育做人,自打耳光,不但没挑出任何毛病,而且它比任何赞美它的人夸的还要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电影关于人生,梦想,爱情,选择,婚姻,努力,执着,艺术,都是大主题,想把这些的一面讲好都非常不容易了,何况把它们揉进一部电影里,还要高水平的完整呈现,实在是令人惊叹,太牛了。
冬,春,夏,秋,冬,一个四季的轮回,一场爱情的始末,冬天相遇,冷落互不待见,春天萌芽,暗生情愫,夏天火热,两情正浓,秋天收获,爱情结果,又到冬天来临时,已是爱情燃尽日。
作为歌舞片的主旋律,配乐选择,舞蹈编排,摄影,剪辑,都美到爆炸,说是视听盛宴真一点不夸张,颠覆想象也许才是配的上的评价。
开篇的两个大型歌舞场景,一个高速公路一个舞池趴体,都太舒服了,如沐春光,全程都在嘴角上扬自然的微笑,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完全被音乐和舞蹈传递的美好情感感染到,觉得生活无比美好,积极向上,特别是舞池趴那部分,被燃的不行,燃到那个瞬间内心及其渴望想做帝国主义走资派的走狗,把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身份扔到大壕沟一去不复返。
电影暖但不鸡汤,主演好看但不靠脸蛋。其实男主比起恋恋笔记本中少年的痞相时颜是下降的,女主也完全没有鸟人中一脸小雀斑抽烟吸毒坏女孩那种青春更美。但他俩都散发着另一种魅力,历事历人后的层次丰富所表现出来的由内到外的吸引人魅力,全然是脸蛋比不了的,而且全程都不会把注意力太放在脸上,因为有太多更美的东西能牢牢把你吸引住。哇呜,会跳舞好帅,哇呜,会唱歌好酷,哇呜,会调琴好撩,哇呜,会演戏好赞,哇呜,衣品太棒,哇呜,一言一行太有腔调,这些都能把你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他们是丰富立体有魅力的人,不是光靠脸蛋的单薄纸片人。
当然这些都只是皮肉,只能锦上添花,真正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核心骨架,它的剧本,它要表现和传递的东西,这才是决定它是优秀作品还是可能为经典的区别。
剧本层次很深,方面很多,只想聊聊感触最深的爱情部分,和我对感情的看法和判断简直一模一样。
最近看到关于爱情挺喜欢的两句话,特别精准。
一句是,比起和不爱的人一起生活,和爱的人结婚更加令人难过。一旦情感从好感和喜欢跨越到爱的层面,占有欲和控制欲就会变的格外强大,和性别无关,男女一样,这就是爱的另一面。这两样东西在进入婚姻后,可以轻而易举毁了爱的美好幻想和可能性,越是相爱,也许最后就是越大的伤害,甚至曾经的美好回忆都跟着一起香消玉损,因为婚姻把爱人变成了不那么讨人喜欢的样子(不想展开讨论,一是大部分人不认同,二是篇幅实在太长,懒
另一句是,一个艺术家,不应该和另一个艺术家产生爱情。艺术家特有的固执会慢慢杀死对方的爱,看过一个纪录片,玛莲娜和他的情人就那样相爱相杀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分开。
爱本质上是种能力,你要是一个独立的人,你清楚自己对感情的诉求,才有可能有爱的能力和遇到爱的概率。
爱要平等,要平衡,男女主相遇时都郁郁不得志,女生影视城内咖啡馆打工,怀揣演员梦,屡屡碰壁,不断尝试,男主深爱爵士乐,对艺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但却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此时的他们是平等的,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共同对艺术的喜爱和坚持又让他们彼此理解,欣赏,有话聊,有趣撩,他们是彼此眼中最完美的爱人,会情不自禁出于本能的说我爱你。后来机遇变化,男主慢慢妥协,去试图迎合观众,做他以前纠结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反而获得了世俗的成功,名利双收,女主却坚持艺术创作,不忘初心,事业上屡屡受挫。在男主的演唱会中,面对山呼海啸的观众,面对舞台上光芒万丈的爱人,她觉得陌生,觉得疏离,这还是那个曾经的爱人吗,是他变了吗?还是我变了?无论谁变了,爱情的最大前提,平等没有了,矛盾自然就来了,一面事业不顺,一面爱人忙于巡演疏于照顾自己,情感的失衡让她更加不知所措,于是第一次,争吵来了,于是第二次,分手来了。
故事当然不能到这就戛然而止,但也绝对不是臆想的大团圆结局。女主心灰意冷回离开爱人,放下梦想,回到老家,男主因为女人的离去也郁郁寡欢。一通演员面试把两个人又联系到一起,在男主的鼓励下,女主成功面试。回到最初确立爱情的那个公园,女主说,我永远爱你,男主回,我也是。他们是多么真切又热烈的爱着对方啊,可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爱到这,就够了,再下去,就是伤害,他们比谁都清楚,他们适合相爱,不适合结婚,不适合永远的在一起,他们的性格和爱对方的程度也决定不可能永远在一起。
故事来到五年后,那次演员面试得成功,让女主同样功成名就,豪宅香车,巨大的海报,无不证明着她的艺术成就和世俗金钱上的成功。女主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可爱人却不是男主,是另一个世俗意义上和女主般配的男人,他温柔,体贴,有钱有颜,只不过女主没有像爱男主那样的爱他而已,可那又如何呢,婚姻,有前面那些就够了,不需要那么浓烈的爱的。男主饶了一圈,又回到自己的梦想上,开了一家女主当年让他开的酒吧,名字是曾经女主起的“小塞”。
机缘巧合中,女主和婚姻中的老公走进了这家酒吧,她看到了酒吧的名字,看到了男主,看到了男主找回曾经自己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相望的那一眼,一眼万年,时光静止,往事不断重演,随着男主熟悉的音乐他们坐着时光机回到了从前。平行时空中,他们相爱,组建了家庭,有了子女,还是那么有话聊,那么嬉闹,那么幸福。可是那不是现实,那也不现实,就算当年他们真的走到了最后,现在也许早就因为深爱而对彼此过高的要求而闹的两败俱伤,现在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钢琴缓缓结束,女主眼看着要走出酒吧,走出男主的视线,走出男主的人生。我几乎是眼含热泪的看着他们,脑只有一个想法,女孩不要回头望,忘了吧,男人不要追,追不上的,放她走吧,放过你们吧,把最美的爱情,最好的回忆都留在那里吧。
我依然相信他们是永远爱着对方的,但我更相信他们各自走入其他的婚姻是对他们爱情的最好方式。
中途有十多人退场,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这个类型,还是着急和情人开房,还是我好,不仅喜欢电影,还不用着急开房,单身真是好啊,咳咳。
电影终归是主观的感受,如果你偶然看了我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并对电影产生了兴趣,那么现在开始,忘了我夸的这些,自己走进影院,看你看到的,想你想到的,感谢观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