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2022年辽沈战役观后感

海露分享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下面就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辽沈战役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欢迎查阅。

辽沈战役观后感1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着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着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着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最后参观的就是着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辽沈战役观后感2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有幸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在去辽沈战役纪念馆之前我了解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新馆于1988年落成,2020年经改陈改造使之成为融教育、博览、旅游、休憩于一体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整体环境扣军事主题,依山就势,通过强化中轴线台阶步道和各个广场的连接,对门、塔、馆等主体建筑赋予主题意义,形成纪念性功能的三个层次。这让我看到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宏伟建筑。”展馆里位列着各位先烈的遗像和他们的事迹。无不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胜利之门三个特型建筑独具视觉冲击力,寓胜利与和平之意,同时也是多功能展厅。纪念塔集朱德元帅题词和巨型浮雕、铜像于一体。

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观看了《攻克锦州》全景图,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发聩。就好像叫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在巨大的场景中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依据史料恢复了原貌,通过多种演示手段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瞬间,体现了小村庄与大决战的内涵与震撼,拓展和延伸了战史陈列。

让我们一同感受往昔激情岁月,享受今朝和谐阳光!

辽沈战役观后感3

二十一年前,我在锦州生活了三年,曾多次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那时,也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每次参观不过是匆匆忙忙浏览一下,而从未在我心灵深处有过过多的停留,也从未让我思索过----究竟应该铭记什么、感悟什么?

二十一年后故地重游,竟有一些熟悉、有一些陌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块烈士名录墙,看着那一组数据,我手捂胸口——撼动人心呀!一个战役,竟有六万多条鲜活的生命悄然逝去,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永远让后人不能忘怀的篇章。

今天,我重又走进纪念馆,在党旗的指引下,胸前佩戴着火红的党徽,不自觉的挺起了胸膛,站直了腰身,迈着坚毅的步伐,走上纪念馆的台阶。在将要踏上台阶的瞬间我迟疑了,我即将走过的仿佛不是石制的阶梯,而是六万多革命先烈用身体堆积的通往和平的通道,我的脚步轻柔起来,因为我怕——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的英灵……

进入纪念馆,我眼里映衬着的是庄严、是肃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仿佛中,我通过了时光隧道,穿越了时空来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炮声隆隆,可两手空空,他手里还握着枪,眼睛还怒视着前方。我想喊,可我的声音怎比得上战士们冲锋的呐喊。52个日夜,成就了一个决定性战役的胜利。52个日夜,在新中国的历史画卷上落下重重的一笔。

坐在回程的大巴上,我思绪飞舞。是什么让他们这样义无反顾,是什么让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又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慷慨赴死?!是信念,是一个共产党的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写满忠诚的答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入党誓词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经过这个火红的七月,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一次升华,我终于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停歇的港湾。错过战火连天的岁月是一种遗憾,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种幸运。我的心不再飘摇,我不知道是否能够用生命履行入党誓词,但我深信,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公司一员工,家庭一成员,爱不能用多少衡量,爱是付出,爱是奉献!

辽沈战役观后感4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辽沈战役的成败,我认为上级对下属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这也教育我们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属,并善于引导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和思考,当机立断,努力前行。

以后的生活中,要铭记先烈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辽沈战役观后感5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再加上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接近尾声,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这场战役打了52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 和战友们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天时,为人谦虚;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相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达成一致呢;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相比之下,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

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47.2万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2021年辽沈战役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学习心得观后感作文【5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6篇

2020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

2020观看建国大业的心得感悟范文集锦

2020《“八一”荣光》观后感范文5篇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4篇

2020关于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心得作文5篇

爱国电影观后感1500字作文5篇

2020建国大业电影观影心得体会及收获5篇

最新2020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

    7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