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因此每一个活的存有者都有天生的价值,我们必须尊重生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尊重生命观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尊重生命观后感1
今天,我读了《开枪!为果子狸送行》这篇文章,它使我明白了:果子狸是属于大自然的,应当把它送回大自然去,就像我们应当回到温暖的家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户万户“狸”话开。当SARS病毒肆虐人类时,果子狸一夜之间名扬四海,人们谈“狸”色变,SARS病毒如同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使地球上的“自然之主”遭遇杀身之祸,虽然果子狸被认为是SARS病毒的宿主,但是果子狸也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也是宝贵的。你们一定觉得书中的童辛很傻吧,但是,我觉得他这样做是再好不过了,因为在所有的生命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尊重自己的生命就等于尊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地球上,没有哪个物种像人类和动物一样相生相克,不即不离,不是病毒主动袭击了人类,而是人类惊动了病毒,真正的肇事者恰恰是人类自己,从原始人类的茹毛饮血到文明时代的野味大餐,野生动物竟成了人类食物链中的“重磅”环节,是人类的无知和贪婪使许多人越过了雷池,与果子狸“亲密”接触,导致了SARS这一史无前例的灾难,真正的SARS“元凶”不是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而是吃食野生动物的野蛮陋习、宰杀和经营野生动物的不法行径!他们才是万恶之源!
大自然决定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必须和谐相处,共同缔造美丽的家园,否则就成弱肉强食的恐龙世界。人类的历史非常的年轻,可诞生不久后,就以捕猎为生,那些奔跑的动物成了人的美味大餐,而今,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人类不敢吃的,而什么珍稀吃什么,导致珍稀的动物面临灭绝状态。狂吃野生动物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野生动物的种群迅速锐减,病毒的“潘多拉”魔瓶也被一次次打开,使我们共同的家园变成一堆废墟。难道人类看不见洁白的天鹅垂下带血的翅膀,看不见藏羚羊被捕杀,留下的只是累累白骨吗?地球在哭泣,动物在落泪,花儿在悲伤……当然,“死者不能复生”,动物的悲剧故事永远也讲不完。长期如此,当所有动植物都被人为地灭绝时,孤独的人类还能生存吗?当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找配偶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我们将拿什么作为生命的依托?将拿什么拯救人类的生命?因此,告别野生动物,是我们亲近野生动物善良和无私之举,也是我们人类自身的一种痛定思痛、迟到的忏悔。给野生动物以生存的空间,真正使野生动物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而达到人、动物和自然和睦相处的佳境,是对人这种“万物主宰”的一种考验。
尊重生命观后感2
起了这么大个题目,才知道自己根本写不出来个啥。懒得改了,因为一直觉得这四个字挺对的,也挺有意义的。对于国产电影,始终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想像支持国漫一样支持电影,可总令人伤心,为避免过度失望,就没有那么多的关注了。无意中看到这部电影,虽说是翻拍《十二怒汉》,还是觉得挺不错的(主要是还没有看《十二怒汉》,也不知道看了原版有了对比之后会怎样)。虽然没看过话剧什么的,但总觉得与其说它是部电影,不如说它是场舞台剧。一个场景,几个演员用语言、神情、动作来表达情感与内心活动,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作为外行的我的认知。
说回电影。老戏骨就是老戏骨。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再到表情神态,他们演出了相应角色所该有的特征,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的展现在眼前。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选择。由不同原因开始选择的“有罪”,到最终全票通过“无罪”,每个人在回忆中心路历程不断转变,最终还是选择给予别人一线希望。正是这一丝的希望,使他们拯救了一个生命。我想,他们心中也定是暖暖的。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这是电影中的话。想想现实的一些事件,不由得一阵难过。多少年的委屈和舆论的压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句对不起有用吗?为什么不能像电影中的一样慎重慎重再慎重呢?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要对生命有最起码的尊重呢?随意践踏着别人的生命,虐杀着动物的生命,砍伐着植被的生命,只因为忘记了尊重?多么可笑。难道非要等到自己的生命殆尽才学会尊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尊重生命观后感3
今天学习了一篇文章,叫做《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是一曲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他告诉我们,灾难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未必就是世界末日。死亡的确可怕,但热爱生命的人,就一定会坚定信念,挑战极限,战胜一切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他”是顽强的,是执着的,是善良的,是宽厚、理性的……我很敬佩“他”的精神品质。“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是“他”对生命的渴望支撑着他前进,是他前进的动力,促使他与困难做斗争。这句话也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伟大,点明了文章主题。
“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的是比尔的话?”“他”突然不笑了,他从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可怕的凶兆,明白了比尔的不幸正将是自己所要面对的。从“他”突然不笑了,可以看出他对比尔的同情,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嘲笑一个落得如此下场的人,更何况比尔还是与自己曾经患难与共的同伴。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他的胸怀是宽厚的。
“他”即使害怕身体虚弱掉进水坑淹死,却也没有选择沿着沙洲随着漂浮的木头,让河水带走他,这是理性的表现;在与狼搏斗时,他没有选择进攻,而是等待狼来攻击,他再进行反击用体重压死狼,这也是理性的表现,“他”很理性不是吗?生命就是会有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用执着、勇敢、顽强等精神去进行抗争和搏斗夺得胜利,当然也许持有一颗善良的心,加以辅助,让我们一起热爱生命吧!
尊重生命观后感4
起初想读这本书,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了-《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读了之后,我又很庆幸我是一个“肤浅”的人,让我发现它的宝贵。何为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呢?需要什么人去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尊重什么生命呢?原谅我学识浅薄,还未到达很高深的境界,我也只能从中悟出一点点。
教育还要尊重教师与家长。光从这一点来说,我很佩服姚跃林校长,敬佩他能够一直坚持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做演讲,;能够认真对待学生、老师以及家长提出的一些问题并回复,这便是一种尊重。姚跃林校长用他的这种方法,把每件小事化成了教育滋润到每个人的心间。从姚跃林校长的身上,我觉得他做到了“尊重”二字。那只需要校长的努力就行了吗?当然不是,作为教师也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你要有“工匠精神”;当激情不再燃烧时,要去找回自身的激情,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应该是:
要学会去尊重其他的教师,学校不可能只围着你一个人转,每个教师都应有发展提升的机会;要学会尊重家长,不能把事仅仅学校和教师努力便够了吗?还不够,还需要家长的尊重。家长尊重学校和教师的同时,便是尊重你的孩子,给他们上了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课。家长应该尊重学校做出的决定,学校不是无责任公司,教师的工作也是有范围和边界的;不应该用家庭教育“绑架”老师,不应过分苛求教师,你们的孩子不是皇子,是众多学生中普通的一员,该是家长做的要勇敢承担起来,不应该将孩子推给学校了事。就如姚跃林校长所言,“进门即为师,举止需得体”。情都推给家长来做,譬如学生退步便是家长不够用心;也不要因为来自家长的刁难而不顺心,要有点气度与胸怀,诚如姚跃林校长所说,
尊重生命观后感5
独特的题材,浓厚的英伦文艺气息,纯正的英伦戏剧风格,让本片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演员的戏剧功底自不待言,以绞刑师的视角来描绘二战战后的那一出出人间百态,更是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阿尔伯特在成为绞刑师之前,似乎不会想到这个特殊的职业会让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绞死罪大恶极的纳碎战犯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英雄,而当民众渐渐觉醒强烈呼吁废除死刑后,他却成为被万人唾弃的侩子手、杀人犯,从人生顶点跌入万丈深渊,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荧屏前的我们不由得阵阵唏嘘。
绞刑师真的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他需要超强的心理素质、冷静的头脑以及超乎常人的认知,当然还要有极佳的业务素质,这可是个技术活。阿尔伯特拥有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他似乎天生就是干这个的,而且他对每名死后的犯人及其尊重,既然已经用生命偿还了罪恶,就应该在死后获得应有的尊重。但是,阿尔伯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要亲手绞死自己最好的朋友,这让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没有什么比亲手扼杀一个生命更可怕,更不要说亲手绞死自己的朋友。阿尔伯特显然是个胆量过人的家伙,他不断的用这只是一个职业,总要有人来做的这样的心理暗示来安慰自己,但是当最好的朋友的生命也从自己的手中流逝后,阿尔伯特的这种心理暗示彻底失去了效用,陷入了无边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是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体会的。
最后,影片用阿尔伯特写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死刑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探讨这句话的对错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成为阿尔伯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尊重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也许,这就是本片的意义所在吧。
尊重生命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