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最新5篇
每次看电影,我都会有许多感想,爸爸妈妈常常会带我看电影,电影里的教育意义真的很不同,格外的深刻。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1
1994年12月,一位白发苍苍、满面皱纹的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学院接受了象征学术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章,其获奖理由是他在博弈均衡理论中的突破性贡献,他就是
今天被学术界所敬仰的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约翰纳什。
这位天才数学家在其走过的人生大部分岁月中是很不幸的,他时刻都遭受着妄想性精神
分裂症的折磨,但他的确也是很幸运的一位,因为他有关心他的学校同仁,更有一位时
刻陪伴他左右,助他与病魔抗争,温柔贤惠的妻子——艾丽西娅劳德。
电影《美丽心灵》主旨是反映这位教授传奇的人生、对数学执着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妻子
在丈夫身后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外,电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先
进的国家,拥有着人才济济、学术自由、高度创新的科研环境。
影片中,纳什教授决定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决心和对学术狂热的追求,使得他时时刻刻都
在思考问题。他在图书馆玻璃上的“杰作”似乎已经成为他个人的标签,凡学校的师生
无不知道有一位平时走路都在想问题,行为很怪异的教授——纳什。他的这种对学术执
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搞科研的师生都必须学习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作假成风、
胡乱攀比、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更要增强抵制诱惑的毅力和决心。
图书馆里,他幽默诙谐、和蔼可亲、传道授业以致废寝忘食的一幕,更让我的心为之一
撼。他的妻子,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所收获的最大财富。这不禁又让我想起那句老生常谈的俗
语:“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女人。”在他最困难、
最需要爱的时候,她的妻子没有离弃他,而是坚强的站在他这一边,帮他度过难关,帮
他战胜病魔。
当他病症相对减轻的时候,他又回到了他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给“饥渴稚嫩的脑
袋们”上课。可以说学校是多么的包容,很难想象一个患有如此严重精神病,而病魔并
非完全消除的人可以获准回到高校继续教书,美国高校对人才的重视,以人为本的精神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感动,被这位毅力坚强的教授所折服,这不仅反映了一位教授的美丽
心灵,更是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科学工作者的缩影。
愿这种精神长存与学术科技界,愿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
美丽的心灵,不仅仅是心灵的美。
在整个影片中,纳什出现的几个幻觉形象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非常有代表性。一个是纳什为了缓解内在对失败的焦虑创造出的第一个幻想中的人物——葡萄牙室友查尔斯。查尔斯与纳什拘谨的个性完全相反,在纳什遭到打击,陷入焦虑和绝望之后出现,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天才,自怜自苦的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幻觉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纳什的病症爆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正是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查尔斯也无疑就是纳什本我意识的一种体现。纳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发于自我的感情都通过查尔斯的举止来宣泄。纳什被捉弄时查尔斯骂人,纳什低落放弃时查尔斯不羁,纳什论文通过时查尔斯在门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构成了纳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
影片中纳什还出现了国防部官员帕彻的幻觉,这是由纳什的英雄情结产生,代表着罪恶的原型,他野蛮,粗暴,专横,破坏力十足。不能不说,纳什的这部分构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扯不开关系。普林斯顿大学里教授的关于苏联威胁论的讲解,两次出入五角大楼破译国家安全部拦截的苏联密码,英雄主义和精神分裂的双重作用构建出帕彻的原型。对于一个密码破译专家来说,发现并解决迷惑事件是他的职业病,纳什破译了密码,但却并未弄清这些不连贯词语代表的含义,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构想一个神秘人物,他带纳什去探究,赋予纳什神奇的身份与权力。可以说,帕彻的出现,也是纳什本我的一种体现,是纳什英雄主义的原型。
至于那个小女孩玛休,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纳什真实自我的投射:孤单,无助,楚楚可怜,需要别人的爱抚。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后,纳什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纯真又脆弱的大孩子。伟人们有越高的建树,就会越显得孤独无助。
于是,在这三个有纳什的真实自我构建出来的本我人物不停的纠缠中,纳什丧失了社会中的自我。理性和现实原则与精神分裂的纳什已相去甚远。这三个本我人物的鞭策,纳什近乎疯狂的研究符号学理论,纳什的成就,一方面也就是由这三个虚构人物的自我成就,但这种自我成就的背后,更加加深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矛盾激化到高潮。曾经一度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己都分不清楚在这部影片中,哪些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要怎样去区分接受自己眼睛看见的事物。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2
《华尔街》在我的印象里,是一部被加了很多标签的电影,比如说:学金融之人必看电影之一,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新生必看电影等等。被金融、商业包装着,对于非专业教育背景的普通大众如我,尽管这是常被提及的经典电影,仍然是没有很大兴趣专门找出来看的。
在这个情况下,观影感反差也比较大。课堂上观影时,起初漫不经心的一瞥,到目不转睛的关注剧情如何发展,剧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对白,突显的人性在电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片段式的在脑海里闪过,而内心的感悟一直在心头盘旋着,隐隐现现。《华尔街》原来也并不全充斥着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听得懂的金融术语,还有让人唏嘘不止的境遇及反观自己的镜面效应。
其实用一个正常普通人的思维来想,谁都希望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随便都可以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何况是像主角巴德在发迹后拥有的生活,美女,豪车,豪宅,上流社会等等的以前不敢奢望的生活。然则一个人对于从无到有和一开始就有的两种生活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法一致的。
我一直都认为所得到世间的一切皆为交换所得,如果你是形象一般的人,想得到美貌,需在化妆盒保养甚至整容上下功夫;如果你是普通职员,想要升职,需在不断花费时间在写计划书、陪客户,在办公室斗争中取得胜利之后获得;如果你是穷人,想要有钱,如本片主人公一样,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及心理接受得了拒绝和考验,同时也需要配的起自己志向的智力来配合才能成功,甚至这只是迈进这个圈子的第一步罢了。如果主人公没有纽约大学的科班背景,任凭他运气再好,戈登·盖柯,这个在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是断不会把自己的事业的某部分成败交予一个无知的人手里的。
戈登是一个商人,有着成功商人精明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明白什么叫利益最大化,什么叫利己利人,不会因为受到外界质疑或者谩骂就停止自己的计划,没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旁骛。所以有些类似圣人的虚假客套,谦让他是没有的,所以他不会去思考刺探某种情报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什么后果,不回去思考收购然后在解散卖出一个公司会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即使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巴德父亲的事业,不会去给巴德这个面子。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解散后拆分卖掉是唯一赚钱的办法,谁会去用别处得来的收入赔钱养活这里的员工?!这是作为戈登,一个长期在华尔街各种金融战争中胜利的金融大亨的的思考方式,理所当然的理智又绝情。
问题在于与戈登·盖柯的另一种程度的简单直接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刚开始做有钱人的巴德,在享受过一切似乎是梦境的奢靡生活后,在有了美女、豪车、看不懂却要假装欣赏的艺术展后,人生的美好也许已经到此了,还需要什么呢?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来刺探商业情报,换来的真的会心安理得?作为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巴德,骨子里仍然是有很多柔弱的地方,他尚没有修炼成戈登的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戈登的绝对理智,就算曾经为取得情报不折手段,在外人看来,巴德不过是和戈登一个货色而已,然则却有本质的区别。面对上司要借着自己之手毁掉父辈一生钟爱的事业时,不可能无动于衷,更无法袖手旁观。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句老话在商场上不断被演绎着,巴德运用戈登教给自己的所有本事在戈登老对手的帮助下成功挽救了父亲的公司,也因为如此,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常胜将军戈登,因为巴德的供词是否也会栽跟头不得而知,但可以揣摩。这里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即使戈登继续逍遥着;也没有失败者,即便最后巴德要坐牢。在这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两个人物失去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才是令观众深思的。
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存在那个镜面,在想如果我是巴德,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巴德没有遇到戈登收购自己父亲的公司,那么他会不会还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说不定。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那才是最好的,总是去羡慕别人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很多我们自身没有的东西,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要你去替代他去过你此前羡慕的生活,我们是否仍能承受住外人前风光,实则只有自己明了的生活呢?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匹奔腾的骏马,一个奋进的国度。
1929-1933年,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场经济危机正在美国蔓延开来,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经由电影,我们似乎又回到那个年代,且正在沮丧和无助中面对生活。
本片中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挣扎在30年代的小人物。看过《蜘蛛侠》的人都知道,该片的男主角为托贝·马奎尔。而《奔腾年代》的主角,除了托贝·马奎尔饰演的瑞德·波拉德,还有就是查尔斯·霍华德、汤姆·史密斯和在影片里中重要角色“海饼干”(seabiscuit)——一匹未遇伯乐的千里马。
瑞德·波拉德原生活在一个幸福家庭,他是一个诗人的儿子,自幼热爱骑马,梦想成为一位一流的骑师。在经济萧条中,父母无奈地把他抛弃了,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迫于生计,他只得以做二流骑师和打拳为生,并在一次拳击中弄瞎了一只眼睛。而抱着梦想去到美国西部的自行车修理工霍华德,一个始终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无业者,一次偶然的机遇,他做起了汽车生意,并因此发家,而儿子却在车祸中丧生,妻子以此迁怒,愤而离婚;而史密斯,他是个流离失所的驯马师,茫然不知自己的处境。作为生活的失意者,三个窘迫男人却因为一匹名叫“海饼干”老赛马聚集在一起,鼓足勇气、共同奋斗。
在影片前40分钟,seabiscuit却迟迟未进入观众的视眼。就在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汤姆第一次看到海饼干,“当它头一次从清晨的晓雾中向我走过来的时候,看着我,眼睛仿佛在说,你以为你是谁?”海饼干透着一种真正的自信。它是一匹体型偏小、腿也不太灵便的枣红马,被人当做残次品弃之一旁,一直遭受虐待,根本毫无价值可言。独自在马稷,它桀骜不驯,好几个人难以拉住。瘦小赢弱的“海饼干”虽然非常暴躁,但当同样瘦小的瑞德与之相遇,他们好似“高山流水觅知音”般,海饼干忽然间变得活力十足,像一只从山上冲下来的野马。瑞德骑着海饼干在树林里飞驰,从它身上找到了独特的交流方式,那种息息相通的默契感觉,瑞德从未有过。
Seabiscuit的血统优良,祖父和父亲都是辉煌显赫的赛马。但它一出生就因为略显弯曲的前脚与不均称的身形,被它的主人判定为不合格的赛马,也因此从没受过任何训练与特殊的照顾,只能在一些小比赛中奔驰,赚着不起眼的几百块美元奖金。甚至作为给别的赛马做陪练。它的前半生一直是个输家,直到碰到了它的伯乐汤姆,汤姆看出了这匹马蕴藏的巨大能量,看出了它眼睛中桀骜不逊。汤姆说,我们只需要让它做回一匹马。这是Seabiscuit的“马生”转折点。从此,它开始了作为一个赛马的生命旅程。
在史密斯的调教下,海饼干却发生了质变,海饼干果然不负厚望,它和它的骑师瑞德·波拉德几乎所向披靡。1937年,海饼干在十场重要的彩金赛中大获全胜,它的年收入达到14万4千美元,比最赚钱的赛马在全盛时期赚得还多。1938年11月1日海饼干与另一匹奖金马王“战将”的比赛更是吸引了全美国人的眼球,就连没看过赛马的人也关注了比赛。以四个马身优势获胜的海饼干当之无愧的当选了年度风云赛马。
一般来说,一匹赛马的颠峰期大约是在三、四岁的壮年期。为了跟壮年的赛马竞争,Seabiscuit最惊人之处是它转弯时永远不减速,这对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也是体力极限的挑战,但Seabiscuit为了赢不顾一切。当它在冲刺之时完全不像一匹十九岁的老马,因为它知道它想赢,它转弯时跑的之快,连它的骑师经常骑到骨头都快散了。在一般的比赛中,马匹的直线加速差距不大,因此胜负的关键就在转弯时的较量。Seabiscuit的传奇在于,后来它达到转弯不减速的体力极限,虽然它每每跑到鼻息渗出血来也不停止,但它创下美国赛马界的一页传奇。在急速飞奔的赛场上,他们的坚韧和胜利在意志消沉的年代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希望……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4
《新结婚时代》观后感
春节期间,看完了电影《新结婚时代》。这是一部反映亲情间如何相处的电视剧,两代人所呈现的“城乡恋”、“姐弟恋”和“忘年恋”三种不同的个性婚恋,在整部电视剧里演绎得跌宕起伏,人物矛盾层出不穷。剧中顾小西和何建国是两个原本相恋的爱人,因各自家庭背景的差异而分分合合;顾小航、简佳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年轻人,从相互认识、相互理解到排除万难走到一起,演绎了一段姐弟情缘;而顾小西父亲的黄昏恋,也是此剧极其曲折意外而又精彩的一幕。这部电视剧真实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婚姻现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前社会生活的家庭矛盾和思想冲撞,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在三种婚恋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冲突时“城乡恋”。女主人公顾小西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出版社编辑,她出生于高知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医学专家,她爱上并嫁给了出生于贫困山区的清华计算机硕士何建国。自结婚后,何家不断有人到她家吃住,找顾小西在医院的母亲看病,俨然一副顾小西的家就是何家家族的家的劲头,于是,矛盾在顾小西第二次怀孕并习惯性流产后发生……原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却常常因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发生争执,恩爱夫妻不得不选择分手,顾小西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家,这是多么的荒诞!表面上看这都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在实际生活中,无法沟通的城乡差别和由此引发的一次次争吵,足令双方疲惫不堪……过去人们讲究“门当户对”,其实不无道理。这一点,在顾小西和何建国的婚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俩的矛盾,主要来自家庭的外力,这种外力在慢慢地侵蚀和改变着两人的关系。
记得一本书里这样说过: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我本想嫁给你一个人,没想到却嫁给了你们一家人。城乡结合型的家庭在中国社会具有普遍性。许多“农民出身的大学生”聪明能干又能吃苦,在城市里出类拔萃,往往赢得城市人的尊敬和城市女孩的青睐,却很难让爱人接纳他的父母和农村的家庭。正因为每个“农村娃”的成功,几乎都贯穿着一段父母和家庭的血汗供养史,因而他们回报家庭的意愿,要比一般城市孩子强烈得多,每当这种意愿得不到满足时,与爱人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并不断升级。应该看到,顾小西们不能接受的其实不是她的公婆,而是双方间无法融合的观念、心态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她们不是不能容忍自己的爱人尽孝,只是往往难以理解尽孝与共同生活在一起有什么必然联系?城市相对淡然的家庭氛围,限制了她们对农村血浓于水的亲情做出更透彻地理解。她们不明白,再深刻的爱情,也很难改变环境对一个人从小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几乎每个城乡结合的家庭都会发生摩擦和矛盾,而这种矛盾已不单纯是感情的矛盾,而是观念的矛盾,从更深的层面上说,它包含了城乡矛盾和阶层之间的矛盾。
《新结婚时代》演到最后,顾小西与何建国重归于好,与何家也达成谅解,令人欣慰。这与电视剧结尾所揭示的一件珍藏在何建国内心十几年的秘密是分不开的。看似公平的抓阄决定他和哥哥谁去上大学,确因他的自私心的驱使而有意舞弊成功上学,自此也在内心埋下了内疚的种子,而且这科种子随着他和哥哥的境遇的差距而茁壮生长,使得他对哥哥的要求言出必从,哪怕是无原则的要求。本来就善良的顾小西也因听从父亲的劝诫主动找了何建国,使得何建国埋藏内心的苦楚终于倒出,他们真正的理解了、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和一个人结婚,是和这个人的家族结婚,是和他的亲戚朋友结婚,是和他的整个社会关系结婚;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是两个人所有社会关系的融合。只要调整好心态,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家。这是“城乡恋”婚姻想实现幸福的必须观念。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5
“有些人,不是因为希望得到什么而去坚持,而是因为爱,才不放弃。”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已经结束,我的心中却不能平静,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头,无法散去。
影片开头偏黑白的色调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个年代。我看见一位与我年龄相当的女孩儿,抛弃过往的舒适和未来的光明,固执地走上通往深山的“路”。看到她历经冷漠和排斥后暗淡的面容,看着她离去后又不舍初心地猛然回首……
就是因为心中有这条“路”,所以不管离开多少次,都能回来。
19世纪的中国,教育的落后让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是一位又一位“支教老师”出现,我们又如何能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盛景!
在剧中,曾经的顽皮少年变成成功商人后,为了效益计划铲除障碍,而在得知这个“障碍”就是教化他长大的小学后,他先是劝说自己的老师离开。被狠狠拒绝后经过很久的自我说服,他终于不顾反对地帮助了这个栽种希望的地方,不仅没有拆除它,还筹集资金重建小学,让它为更多穷苦孩子带来希望。
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当今社会的矛盾所在。迅速发展的经济让一部分人富足起来,而他们不会想到,我们的国家中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在为一间教室,一本书发愁。这时,像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一样,自愿下乡的有志教师,和奉献公益的成功商人一波一波不断涌出,正是有了他们的贡献,国家才因少年的强大而日渐繁荣!
《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已经结束,可生活还在继续。其实,每一位能够担得起“人民教师”称谓的老师,都值得被铭记一生!
影片已足够感人,可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难以想到,就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振兴事业”,甘愿去山村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