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电影《八子》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2)
爱国主义电影《八子》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爱国主义电影《八子》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六
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中国,在那个被誉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赣南地区,有一个非常感人至深又让人痛彻心扉的真实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都送去当了红军,而且都是送到遍地硝烟、炮火连天的前线。为当时的中国红军,中国的革命战争奉献了自己作为一个小家的全部力量,最后的结局是八子全部壮烈牺牲……
即将在6月21日上映的,由高希希导演,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等主演的商业战争电影《八子》,应该是这个6月我最期待的一部国产片了。在这部以真实故事为背景改编,以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为历史背景创作的电影,它以震撼的战争场面和动情的兄弟关系为两条鲜明的主线,让人看得很过瘾。
《八子》有着国际顶级电影拍摄水平,是结合了历史、英雄而打造的一部超高水平的“中国式战争大片”,电影的制作水平以及它的完成度都在同类型电影中名列前茅。在电影中,尤为感人的是杨家八个兄弟中,大牛与弟弟满崽的亲情,还有在面对生死,面临任务时战友之间如同亲人般的战友情,这种崇高的精神真的令人为之动容。
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当刘端端饰演的满崽与邵兵饰演的大哥大牛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时,眼神中的坚定与残酷战争下两人的兄弟情深,都通过演员的出色诠释让人物活动了真实,让故事真实了起来。
高希希导演将这段历史用电影的语言进行了展现 ,将这段中国内战时期的故事搬上大银幕。而在面对有些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其实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在这段中国近代史中,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也是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这是中国人的阶级之战。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希希导演把这段历史拍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要抱着尊重历史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电影。
显然,这部电影是一部燃点很饱和,刚气十足的电影,它极具硬核电影的特质,在高希希导演的调动下,让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很刚毅,很有正能量。重要的是,影片在战争戏份极燃极酷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细腻的情感戏,真的很赞!推荐大家在这个炎炎夏日可以走进影院,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这部够燃,够爽,够硬核的中国式战争大片。
爱国主义电影《八子》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七
好几年没有走进电影院了,这一次专为电影《八子》而来,果然不负所望。 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的一位老人,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员们演技很到位,人物刻画深刻饱满,有血有肉,满崽,排长杨大牛,杨母,李大山,老赵,邹友庆,大喇叭等等都可圈可点,让人印象深刻,偌大的荧屏骗不了人,好就是好。
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 先说满崽,从一个倔强懵懂少年到最后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使命感很强的红军战士,无论是刚开始面对战争的惊慌失措,到送信的毛遂自荐,再到炸炮兵营冲出来时的果敢,最后老崖口炸桥、背起大哥时眼神的坚定与伤痛都让你过目不忘~ 还有排长杨大牛,也是大哥,每牺牲一个兄弟,就在手臂上划上一刀,切肤之痛扑面而来,六个兄弟,六道伤疤,痛失手足,刻骨铭心。从刚开始见到满崽的兴奋,到误以为弟弟是逃兵的气愤,到为了大部队考虑,舍身忘我,奋不顾身,一次次指挥打退敌人的进攻……作为观众我一直为他悬心。 故事的最后,年轻时母亲的青丝,孩子们奔跑的笑脸,镜头转过,是母亲苍老的面庞,丝丝白发,形单影只,路很长可是却不见孩子们的身影,配乐响起,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感谢《八子》剧组的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为我们带来这样一部作品,有的演员可能镜头寥寥,但依然想为你们喝彩,能看出来电影拍摄时一定很不容易,大家辛苦了~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电影给了我很大触动,很多感动,很有启发:首要的是要铭记历史,铭记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英烈;其次,1934年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电影深层次也想告诉我们,中国人要应该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最后珍惜,感恩~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亲情、友情、爱情弥足珍贵,用力的去爱身边的人。
真希望世界上不在有战争,人们不在惶恐不安,都能健康平安,快乐生活~ 最后,我想对他们说: 满崽:为你的成长而喝彩,为你的蜕变而感怀。杨大牛:为你的英勇无畏心生敬意,为你的家国情怀肃然起敬。杨妈妈:为你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而感佩,为你永失爱子而潸然,为你等来了新中国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