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三城记观后感范文

邱妹2分享

  电影《三城记》由张婉婷导演,这部影片是导演对她在2003年拍的纪录片《龙的深处:失落的拼图》的“前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城记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城记观后感范文1

  电影《三城记》由张婉婷导演,这部影片是导演对她在2003年拍的纪录片《龙的深处:失落的拼图》的“前传”。此片最大的卖点就是讲述了一段成龙父亲房道龙和他母亲陈月荣的爱情故事。该片票房1115万人民币,比起这部耗费巨大的电影来说,这样的成绩是不理想的。

  一.可取之处

  要说本片到底有什么可取之处,就得说该片对于光的运用。在片中树林赠枪那段,先是用全景来交代环境,树林里满是落叶,夕阳的光透过树林照在两人的背影上,暖色调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然后通过逆光且略带仰拍的方式,拍出一种细腻温馨的感觉。虽然故事发生在深秋,暖色调给人带来爱情的暖意,正如片中汤唯所唱“你在深秋,给我春光”,这唯美的画面给人印象深刻。

  二.导演筹划

  该片筹划从2003年到2010年,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编写剧本和找好投资。据张婉婷回忆,所有人都因为太贵,逐渐放弃了这个剧本。09年的时候原本有人投资,后来连定妆、选景、服装等等都做了,临近开机前半个月, 对方欲将预算砍半,最终项目搁浅,浪费了100万人民币。

  该片的卖点是讲述成龙父母的故事,而恰恰是这个卖点毁了这部影片。拍一部片子首先要确定的是该片的受众群体是哪些人,而该片的受众群体恰恰是崇拜喜欢或者想了解成龙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片受众群体小众,而崇拜成龙的人恰恰是喜欢动作片的,他们是不会为了一部爱情电影劳神伤财的。这只能说该片是导演张婉婷对成龙盲目崇拜的一种产物。

  三.汤唯演技

  在她夫死带着两个孩子逃难的时候,她的独白有气无力,“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不可能的!”说的毫无她被婆婆嫌弃的愤怒和独自带着两个孩子逃难的艰辛,话语死板。在另一段她与刘青云在戏台唱戏的时候,镜头中有两个拍摄主体,一个是刘青云,一个是汤唯。镜头给予刘青云以头部特写,来展示他须生唱功,也是对开头他与领事馆主的儿子一起唱须生的呼应。而给予中景的汤唯却小动作不断,眼睛珠转个不停。这两个镜头都足以说明她的演技带有过多的肢体动作。汤唯在这行起步晚,她20岁参加中戏的表演培训班,21岁才考入中戏,一开始他是演话剧的,正是因为她拥有那种沉静中带着忧郁,柔美中带着刚强的气质,偶然间被《警花燕子》剧组看中,参演燕子一角,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渐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她在的演技不是很理想,可她那种独特的气质在《晚秋》中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不需要过多的台词,那是一种像花的芬芳的气息一样沁人心脾。一个好的导演,想拍一部好的电影,需要找到合适的“类型演员”。这是导演在选角上的失败。

  四.影片败笔

  该片片名“三城记”,可片中三座城市之间的转换却不明显,影片部分转场先用慢动作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写,以渐入下一个场景,用来突出这段回忆的沉重,可忽略的地点的转换。在片中开头他与老外唱须生,并引起他的回忆的一段,并没有突出地点的转换,把观众弄得云里雾里。该片宣传低调,却选择在8月27日上映,无疑会与同时段上映的《终结者:创世纪》与《刺客隐聂娘》竞争,再加上钥匙延期的《大圣归来》与《捉妖记》,该片注定被隐没。

  该片在整体架构、人物选取等方面存在错误,导演似乎陶醉在“龙的诞生”的伟大时刻中

  无法自拔。使影院里的观众感受了一回“不在寒冬,胜似寒冬”的冷颤。总的来说,对于中国当下文艺爱情片鱼龙混杂的大环境来说,这依然是一部画面唯美、把握细节、追求真实的诚意之作,导演也真心想讲一部故事讲好的。可如何把一部故事讲好,这是当下中国所有导演和编剧所面临的问题。

  三城记观后感范文2

  《三城记》讲的是命运。在动荡的时代,置身于混乱无序的族群之中,生活的意义就是挣扎求存,努力活下去就是一切。不管你是有文化通医理的书生,还是粗犷豪情的“道上人”,不管你是知书达理的良家妇女,还是有情义的风尘女,在混乱时代的裹挟下,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美好的理想、生活的憧憬,那些都毫无存在感,一并被无情的碾碎,冲进茫茫不可控的洪流。

  房道龙(刘青云),影片在讲述他复杂的身份以及各种武斗场景之前,却先用几秒钟提了一下他想竞选上海先生。这个交代和他的人设违和吗?是个笑点吗?其实如果是平常年代,一个每天在检查站按部就班的警察,梦想着当明星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如今我们不就有很多平民选秀活动吗?这个看上去一带而过的场景,却恰恰点结合着我们的时代,点出一个混乱年代苦笑的悲哀。

  陈月荣(汤唯),从小读书识理的女子,怎么也算是秀才门第吧,嫁到城里吃公粮的人家,也算是按部就班,她的生活跟房道龙那种粗人本来是没什么交集的。但是战乱改变了她的命运,丈夫去世,为了生存带黑货、站台、打伤人、逃去上海、背井离乡去香港......一个女人,经历了她本不该经历的动荡。

  收买华(井柏然)本是一个没有了理想的人,影片让他在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向命运妥协——“命运收买我,我收买破旧”。一个文艺范的读书人,在这世上收破烂、扛重活也无所谓了。带着这种心态,他原本可以混过一生,却偏偏在最后关头做了理想化的事情:帮共产党运手表。结果惨死。影片所刻画的残忍命运怎能容忍理想的火花呢?

  仇大姐(秦海璐)也是一样,原本摇曳于风尘中的她,能轻松和周边的男人们都能打成一片,可是却动了真情,倾心于收买华。最后落得孤独终老。once again,命运容不得真情、理想这样美好的东西存在。

  看着这部电影,如同看着一些人在洪流中挣扎、呛水、起起伏伏,拼命想抓住救命的树枝,却不能够;人们企图彼此扶助,又被冲散,随波逐流,终于有人冲上浅滩,有人却顺流而去。

  导演张婉婷似乎一直钟情于动荡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题材,这部片子其实也感人至深。只是时代毕竟不同了,如今电影的主要观众基本是阳光下的一代,对战乱社会动荡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在他们心中,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难以把握命运的无力感,痛苦的迷茫,人生的随波逐流,他们很难引起共鸣。我想如果《霸王别姬》是在如今的电影院上映,只怕也引不起什么反应。

  影片的爱情桥段其实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反正电影总要用爱情这个因素来润滑,再悲哀的故事也要有点缓冲。感觉一些评论对房道龙和陈月荣的感情有些诟病,其实这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恋、最后的重逢本来也只是为了给阴郁的影片加点亮色罢了。在大时代的裹挟下,谁认识了谁,谁与谁共一生,有着多少随机因素,又有着多少生存需要的选择呢?

  演员也没有引起我的太多注意,这一点倒是好的。对于一部非偶像片,演员如果太突出就削弱了影片整体的氛围。这部片子中,每个演员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他们的部分,很专业。秦海璐天生悲苦的长相和影片很契合;井柏然也很不错,帅气不露声色。

  三城记观后感范文3

  "每次我开太空船飞太远,不知道哪里的时候,你总有办法,让我安全返回地球。"2015年金像奖,刘青云手持影帝小金人,在领奖台上对台下的爱妻郭蔼明深情告白,甜哭了一票女观众。这个总是在电影中木着脸,演绎"不疯魔不成活"或"傻人有傻福"角色的黑大牛,其实是个颇有几分少女心的炫妻狂魔。可惜,碍于"眉毛太粗"(大牛自黑语录),他总是接二连三出现在黑帮片、警匪片、呆佬片中,演得太多太久太过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忘了他还曾是凭《新不了情》里那个深情汉阿杰获金像奖提名的刘青云。幸运的是,在《三城记》里,绝世好男人刘青云又回来了--上一次他当黑马王子是什么时候?12年前的《忘不了》吧?--而这次,他在好老公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了。

  即便早就知道这是根据成龙老爸老妈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电影,看片全程还是把我这个"刘舅舅"粉苏得一脸血。身为一个小时候调皮没好好读书,只识得九个大字的粗人房道龙,他在其他方面却聪明得要命:会唱京剧、会拉京鼓,会跳舞,会做菜,打得一手好枪(你们这些坏人不许瞎想),不光是个酒场高手还泡得一水好妞!

  他和汤唯第一次相遇,就开启了霸道总裁模式:面对迫不得已黑土的陈月荣母女,他大手一挥将二人放行,临别前还叮嘱小姑娘多拿点好吃的,眼神里满是对小女孩的宠溺与纵容,简直是又一个百分百女儿控有没有?!(胡军师哥你别走~)丧妻后再度遇上月荣后,这对拉扯着幼子的苦命人越走越近,道龙追女人的方式也格外酷炫:第二次见面就对失意人表示"别信命,信自己",瞬间就让总被骂"命硬""克夫"的月荣目光闪亮;然后带着妹子打鸟,说什么"我总是第一时间发枪"这种让人浮想联翩的话(枪就是男人那啥的符号隐喻啊,不懂的请看本片和《太阳照常升起》脑补),生怕妹子不懂还送了一把"鸳鸯枪"……

  不过,大牛这次可不像《大魔术师》里示爱不成就强取豪夺的土豪,他这次誓要将好男人做到底,不但要你的身,更要你的心--而且以明媒正娶的方式。全片最浪漫的场景之一,发生在故乡安徽。空袭警报响起,邻里四散,二人仍自顾自拉弹唱着京剧《秦琼卖马》,四目相对,越靠越近,后来……你懂哒。有责任心和担当感的爷们房道龙,事后更是在第一时间上门提亲,奉上家传玉佩--要知道,在四、五十年代的内地小镇,一个丧父且有女的女人,无论如何貌美聪慧贤良,大多也只有守寡或做小老婆的命啊!对这样的女人而言,有什么比被心上人视若珍宝,承诺愿守护一生一世更甜蜜、更幸福的事情呢?

  在命若草芥的乱世,爱情得来不易,守望爱情更是艰难。道龙信奉的哲学无比简单,她是我的女人,我说到做到,就要和她一辈子在一起。 所以他在危机四伏的上海滩四处寻觅他的女人,他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夺回定情信物,他在朝不保夕的日子许给爱人浪漫的新年夜……可靠、有能耐、能吃苦、多才多艺又知道如何讨爱人欢心,这样的汉子完全就是月荣在《永远的微笑》里歌唱的男人:"在深秋给我春光,在黑夜给我太阳"。碰上这么一人,除了嫁嫁嫁,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炫妻狂魔刘青云在facebook有过这样的爱妻宣言:"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我们总是相互支持,以找到真正的爱情,她爱我一辈子,我会爱她一生一世。Ture love。"这句话就像《三城记》里房道龙和陈月荣的爱情写照。从《新不了情》《摄氏32度》《我左眼见到鬼》《忘不了》等片中一路走来的黑马王子刘青云,这次,终于把好男人好老公晒出了一个新高度。妹子们,请不要大意地带自己的男神、男友和老公学习体会吧。

  三城记观后感范文4

  看完《三城记》第一感觉是——很好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可以竞逐各大国际电影奖项的良心作品。如果要打分,我会打9.2分。

  故事构造很出色,故事主要框架源于成龙父母的真实经历,再经过惊心的艺术加工。故事只有足够真实先让人相信,才能打动人心,观众不是傻子,生造出来的故事再高大上也是无法直指人心的。

  演员表演很出色,角色塑造很出彩。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刘青云的演技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房道龙是个痞子一样的人物,没有红色背景、没有先入为主的英雄光环,混在乱世,但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胆识。在刘青元的诠释下,这个角色就似乎为他量身定做一般,他走进了角色心灵深处。汤唯的表演是一大突破,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苦命女子,乱世里求生存。看到汤唯一桶挑着小女儿,绳子牵着大女儿逃难回乡下那段,虽然身边是青山绿水风光无限好,可在这情感的渲染下,观者谁人不落泪?在导演见面会上,导演谈到汤唯为拍这一段戏累坏了肺,治病休息一天后坐火车赶回片场继续拍摄,真要为她的敬业表演敬佩和心疼不已。

  爱情很真很动人,房俊荣与陈月荣两人在祠堂弹唱,一人拉二胡、一人把琵琶,在唱词里感叹时事多艰、英雄落难,两人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外景很美很诱人,导演坚持到安徽、上海、香港三城取景拍摄,而非留在影视城,虽然花费了不少预算,但是影片呈现的外景是出类拔萃的,无论是徽州的美丽自然风光,还是旧上海的市井人情,抛开故事演员不谈,单看外景就值回电影票钱了。

  另外,在血肉横飞、生活艰辛、生离死别的悲怆之外,片中不乏偶尔的笑点点缀,如刘青云和洋人一起唱京剧,又如特务对表时的对白、肖玲月荣关于初恋的对话等等,这些小幽默给我们传达了导演的人生哲学——即便生活再艰难,也要笑出声来。

  觉得不完美扣分的地方有两处。一者,女性导演的视角比较细腻,在个别地方显得拖沓,要在细节上玩出花样来,反而破坏了故事向前突进的节奏;二者,电影命名有点草率,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三城记》这个简单的名字配不上她的美妙,要是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就更完美了。

  三城记观后感范文5

  在飘着雨的周末下午,默默的独自坐在影院里看《三城记》,人不多,很是安静,忽然想到年曾经看过的那部《黄金时代》,同样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样敢爱敢恨的汤唯,不同的是,这次,我身边的座位是空荡荡的。

  影片取材于成龙父母的真实故事,身份复杂的警察房道龙遇上丧夫的陈月荣,他们的爱情故事横越了三个城市:在安徽相爱,在上海分离,彼此仍坚守一个约定——“我等你”,最后在香港重聚。房道龙在港岛岸边等待接载月荣的小船靠岸,却不料小船发生变故,月荣最后顺利抵港,与道龙开展新生活,生下了儿子陈港生——后来的成龙。

  初看时觉得很多情节过于巧合,但在网上搜索后得知很多情节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这大概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两个失另一半的人,在失意时不经意的走近对方,成为彼此的温暖,感觉到了那迟来的的“初恋”,至此,他们已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在战火纷飞之时,存在无限变数的情况下,从安徽到上海,从上海到香港,这份爱意一直在推动着他们往前行走,如剧中的歌词所写:“他曾在深秋,给我春光” ,“他能在黑夜,给我太阳。” 一次次短暂的相聚后是长长的别离,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相爱的他们反而更加坚定,在他们心中早已认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生的至爱,会为了对方和命运搏斗抗争。正是这种对爱情的坚持,使得他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得以幸福的结合。也许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有时你会觉得它就是跟你扛上了跟你过不,但雨过天晴后你才会发现,它不过是在测试你有没有资格得到它的奖励罢了。当然,只有那些足够坚强勇敢的人才能得到这些奖励。

  片中对于“钟表”有着特别的偏好,很多情节中都出现了:开篇时陈月荣在废墟中发现丈夫的尸体时,有一个大挂钟的特写;房道龙的特务同伴执行任务时,有两个人没有手表无法对时,后来在任务中遇难的正好也是两个人;阿华和仇大姐用来换了四个鸡蛋,加快他们情感发展的,是一个被阿华比喻成“历史”的古董挂钟;他们四人在饭店天台词翩翩起舞时,对面的客人看着表,与他们一起欢快的倒数迎接新年来临;让阿华和仇大姐最后天人永隔的,是阿华车上那满满一车为地下党医生运送的“滴答、滴答”越来越响的手表;在火车站众人分离时,同样有一面巨大的挂钟。联想到张婉婷几年前的经典之作《岁月神偷》,也许,张导对钟表所代表的时间有着特别的喜好,在时间这个无涯的旷野里,我们都是过客,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几位主角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印象深刻的都是一些细碎的小片断:阿龙担心月荣在乱世中的安全,送了一把枪(其实应该算订情信物吧),又手把手的教她开枪,这把枪让她后来面对恶霸提亲时保护了自己,逃到上海终于与他得以相遇;祠堂外两人默契的合作,一个唱戏一个拉琴,深深的沉浸在其中,迅速离的人群无法影响到他们,水中倒影里相互依偎的身影,美得像一幅画;阿华和仇大姐相恋时,仇大姐一脸的娇羞和甜蜜,骄傲的望着阿华时,她不再是那个历经风霜的女人,而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多年后她恍然若失的拿起一枚鸡蛋,脑中回想的是那个下午,她和阿华一起选鸡蛋时的开心与甜蜜;周师傅明明知道月荣一直没有接受自己的心意,还是默默的守护在她身边,从裁缝到挑水工,用自己的方式一直保护着她,最后知道她的心上人来了,还是送上了那件为她订制的旗袍,默默地离开。

  在那样动荡的年代,每一次分别都可能很漫长,漫长到不知这辈子是否还有机会重逢。片中有句台词:这年头,能碰上一个喜欢你,你也喜欢的人,不容易。其实何止是战乱年代如此,现在的年代,这句话同样适用,或者,是更加不易。也许大家都更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细节,也许太多的选择会让我们迷茫,不明白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为自己的放手无所谓,反正有的是选择,却不知,有时候,有些人,一旦错过,从此以后便终将是你的路人了。最后忽然想起一首诗的下半段,也挺适合诠释片中仇大姐和阿华的爱情故事:

  “我的宿命分为两段,未遇见你时,和遇见你以后。

  你治好我的忧郁,而后赐我悲伤。

  忧郁和悲伤之间的片刻欢喜,透支了我生命全部的热情储蓄。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

    34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