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范文

斯祺分享

  《荡寇风云》是由陈嘉上执导,赵文卓、万茜、洪金宝、蒋璐霞等主演的历史电影。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电影荡寇风云观后感

  在被好莱坞和摔跤老爸连续压制数周后,国产片终于有重量级的作品敢出来叫板了。那就是这部陈嘉上导演、赵文卓主演的《荡寇风云》。自从某采访时陈嘉上很官方地表示“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了解中国的历史。”后,民间就流传着本片乃又一部主旋律任务的说法。的确,从宣传历史、弘扬爱国精神的角度去看,《荡寇风云》是有着比较多的电影外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停留在任务层面。主演赵文卓口头不说,但其实际行动却证明,他以及他背后的班底都没有仅仅把本片当做任务去应付。

  戚继光是何许人也?乃中国历史上和岳飞并肩的两大一生无败的军神。而且戚继光的敌人更复杂,人数优势、装备优势也更大。戚继光想要取胜,不仅要有兵法和武功,更需要提升整体军队的战力。而这个战力提升,显然是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综合。也就是说,戚继光不仅得有智商还得有情商。赵文卓演出了戚继光的军神风采。他个人单挑犹如功夫片里的超级英雄,率兵打仗犹如战争片里的军营大帅。面对敌人的冷酷和面对战友的温暖,他都令人信服。

  其实,戚继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工科学霸。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改造了大小战船、战车、军事工程。这才是他能够成为军神的最大保障。不过为了拍戏好看,赵文卓在这方面并没有“抢功”,而是被陈嘉上把部分理工才华分配给了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刘俊孝 饰)和副将楼楠(唐文龙 饰)。虽然智商碾压没有高调登场,但是在战法、招兵、用兵等情商环节,本片还是给予了大幅笔墨。尤其是不纸上谈兵,而是把这些东西放在战场上,在险恶环境下低调露出。这就与传统的主旋律“背道而驰”了。

  其实,塑造民族英雄首先要立足于可信。赵文卓为人低调,演出的英雄也比较低调。戚继光的战功可以赢来几箱金元宝的犒赏,但他从来不去想这些功名利禄的事情,他忧心的、关注的始终是如何对军队战力的提升。以前拍历史题材,都是导演、编剧等主创去查阅历史资料、拜访历史学者,而这次,连主演赵文卓都专门抽出大量时间去仔细研究戚继光发明的阵法和兵器。一来是因为戚继光的这些成就特别有研究的价值,二来赵文卓还真不是来完成任务的。他是来履行一位中国演员的责任的。他有责任塑造出一个既令人崇拜,又令人可信的民族英雄。

  囤儿不禁想起了令人心痛的《孔子》。这是一部典型的任务作品。导演、演员,都用纯熟的经验去完成了任务,却也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我们看到了一部技术指标很高的历史还原,却没能看到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电影作品。《荡寇风云》在还原戚继光的光辉战绩之余,用了很多细节来塑造人物的完整性。比如取材于野史的戚继光“惧内”段落,又比如他和俞大猷(洪金宝 饰)、陈大成(洪天明 饰)、熊泽(仓田保昭)的三场不同风格的单挑。这些细节辅助战场段落,实现了戚继光人物塑造的全面性。有了这些演绎,戚继光就不再是一个被宣传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成绩卓著的中华儿女,一个有着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华儿女,一个并非神化的中华儿女。

  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5月27日《荡寇风云》,跟随战神戚继光一起剿灭倭寇!

  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战争节节失利。一代名将戚继光就此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

  戚家军凭借最先进的装备和百战百胜的战绩,及高达十余万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从战队构成到训练方式做到行军作战,都对现代特种部队的建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支史上No.1的特战队是如何炼成的?《荡寇风云》将以同类题材从未尝试过的独家视角全新揭秘。

  说起戚家军就不得不提这个队伍的灵魂人物戚继光和他的扮演者赵文卓了。长得就是一张“伟光正”的脸,饰演明朝抗倭英雄那是再适合不过了,而且,但凡他的剧也都是有品有质的。

  不过光有英雄不行,同样也需要国家的支持,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位重量级演员洪金宝了。《荡寇风云》是洪金宝首次与赵文卓合作,功夫宗师将饰演俞大猷将军,而且会和戚继光有对手戏,这场面想想就激动。

  自古便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万茜所饰演的戚夫人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与戚继光的情感主线也将是一大亮点,家国、儿女双线并行,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大将军将亲身示范宠妻宝典。

  导演陈嘉上为拒绝“抗日神片”还原真实史诗,跑遍了戚继光所经历的战场以及多个历史博物馆,并邀请到了真实的日本演员小出惠介、仓田保昭饰演最强反派。

  “我希望影片可以做到比《鸣梁海战》更真实,不希望因为电影的艺术效果而牺牲掉历史本身的真实性。民族主义不需要把对手妖魔化,历史是怎样的,我就真实地把它还原。”

  同时,战争动作戏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导演陈嘉上重点选择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等九场大战,每一次大战均有不同的拍摄方法,耗费巨资精心打造的动作战争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大格局战争场景。

  与倭寇浪人的对抗跨越海陆,既有长途追击又有近身肉搏,恢宏磅礴的场面是视觉的盛宴。来自《浪客剑心》的服装美术班底,保证了电影同时拥有丰富的考究细节,还有赵文卓、洪金宝两大功夫巨星“双强合璧。”

  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欣赏京北绵延不尽的长城奇观,回想明朝沿海燃烧的抗倭烽火。两件事看似南辕北辙,实则殊途同归。因为都与戚继光密切相连。要知道八达岭长城正是孟诸公所修造。无论是塞防还是海防,他都可谓是大明王朝的万里长城。但相比于北镇蓟辽的拒虏固边,他横扫东南的剿匪平寇,更为后世所称颂。《荡寇风云》所展现的正是戚继光抗倭传奇那点事儿,借助戚家军奋勇杀敌抵御外侮,来传递爱国主义价值观。

  历史电影《荡寇风云》的导演陈嘉上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了解中国历史。可能很多年轻人会不以为然,觉得历史就等同于过去,了解过去有什么意义?这部电影就为年轻人深刻解读了历史的重要性。

  电影《荡寇风云》中详实地还原了历史上明末抗倭的紧张局势,片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考证的,是属于忠于历史的拍摄。影片主要讲述明末年间地方官府腐败、明兵军心不整,倭寇趁虚而入,屡次进犯南海,正值内忧外患之时,一代名将戚继光(赵文卓饰)临危受命,与俞大猷(洪金宝 饰)共同联手,用非常手段操练新兵,以先进的武器和精绝阵法武装部队,成为史上首支“特种部队”,也就是闻名中外的“戚家军”,后来也就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南征倭寇还南海太平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戚继光抗倭时间长达十二年。影片没有大而全地呈现戚继光参与的各个抗倭战役,只是截取台州战役作为横截面,利用围追堵截的各种战斗状况,表现戚家军如何以寡敌众、怎样连续奔袭歼敌。冷兵器与热兵器并用下,片子的战斗场面既有远景蔚为壮观的攻杀战守,也有中景疯狂对冲的两军交锋,以及近景逼近真实的短兵相接,看得人不禁热血沸腾、壮怀激烈。

  一个戚继光带领一支“戚家军”,他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也活成了一个人。在操练新兵的时候,戚继光运用了非常手段,使得每位战士的内心都树立了一种信心,也从精神上鼓舞了整个队伍的士气,这其中的手段,表面看似明末时期训练新兵的招数,实际上对现代的年轻人有着非凡的意义。比如鸳鸯阵法的运用,穿越到现代而言就是很好的职场宝典。戚继光作为戚家军的绝对Leader,首先是给战士们以温暖,爱兵如子,让战士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情,上下协同一心,这也成为了战场上致胜的关键法宝;另外除了“软的策略”,也要制定“硬规矩”,明确制度,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战士的兴致,另一方面也是公平的体现。

  之所以“戚家军”能和“戚继光”本人一样名扬万里,其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戚继光不光自己当英雄,他没有私心,他还想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协同作战的战士都成为英雄,这是尤为可贵的一点。回归现代而言,每一家公司团队里的领导,首先要有个人魅力,这样可以让身边的员工们得到普照,受感染,大家才有可能变成更好的人。所以说电影《荡寇风云》中关于“过去的历史”对现代也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片中当然少不了的就是赵文卓与洪金宝的功夫对决,两位功夫巨星的首次合作,功夫迷们怎能不热血沸腾?

  可能很多人对历史没有兴趣,只对身边人的身边事感兴趣,那么观看《荡寇风云》这部电影绝对是最佳的选择。这种历史的真实再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领导与下属之间关系的处理,优秀的作战方针……这些真实的活生生的例子,其实要比很多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团队意识如何养成等等工具书要有用得多,电影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支队伍要活成一个人。”这种意识的树立,对当今社会有着极高的价值,也因此可以说这部历史真实再现的历史电影其实是很多机构和团体团建的观影首选,这部电影会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课。

  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电影《荡寇风云》,基本上讲述了戚继光岑港之战、台州大捷的故事。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可能和中日合拍有关,日本倭兵也不是抗日神剧里的那种智障人设。戚继光和夫人王氏的戏份是亮点。不过有个缺点是,对于官员“大人”“大人”的称呼听着辣耳朵。

  服装造型上,终于不是飘来飘去的飞鱼曳撒了,披风、直裰、圆领袍、比甲、袄裙、褙子都有展现,立领袄也惊鸿一瞥;缺点就是袖子有点短了。夫人的发髻很好,男性角色的网巾也是妥妥的明风。

  武戏方面,火器有鸟绳枪、三孔铳、虎蹲炮等。鸳鸯阵和狼筅也有体现,戚继光研究倭刀也展现出来了。就是强行加的功夫戏略有脱节,不过很好看。戚继光在义乌练新兵的场景与综艺《咱们穿越吧》第二季的一集不谋而合,当时了解到这段历史就觉得很棒。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历史所知太少,很多像戚继光这样的英雄,我只知其名,却不能说出多少关于他们的事迹。有很多都是我看过一些影视作品后查了资料才了解到的。这样的影视作品太少,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榜样来告诉我们民族曾经的辉煌,告诉我们我们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后是怎样延续到现在的。通晓前路,方知后路,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如此吧。

  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一部极具人文主义情怀的历史战争片!所谓“人文”,是超越个体,超越种族。

  印象里最早看陈嘉上的片子是初中,《精武英雄》中陈真和日本姑娘谈恋爱,感动了我,后来陆续观看多遍,对种族、文化的开放包容态度,记忆深刻。战胜敌人,首先要尊重敌人,这亦是对自己的尊重。

  最早注意到此片,是于微博看了赵文卓的训练照,那时片名是《战神戚继光》,乍一看,还以为导演要拍一部历史版的《四大名捕》,看片名,觉得该是个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英雄片,直觉上厌烦,之后证明,直觉大都是错的,往往没用。

  观影后,更是深感如此,干脆杀死了直觉。。。不夸张地说,此片,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大片!大,是正视!

  历史上,我们与日本有过多次战争,唐“白村江之战”、明戚家军抗倭、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多次受日本侵略,虽惨胜,但我们仍恨透了它,恨,便会不理智。

  自古至今,意识里我们是泱泱大国,千年文明传承不衰,甚至日本文化都深受中华文明影响,被他们侵略,实在不堪。当心里的痛恨无法自拔时,便会走极端,黑化、诋毁对手是常出现的手段。会把个人民族情绪当成爱国主义,爱国,首先要自爱,要去情绪化。

  之所以说此片是大片,就在于它去情绪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大电影。大,是包容!

  看过一期《中国功夫史》对陈嘉上的采访,知道了他是军事迷,研究戚家军抗倭历史多年,也由此证明,导演重心是放在了军事对抗上,而非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上。片名,改的真好!

  兵者,诡道也,战争是艺术性的,无法用意识形态和道德去衡量。两方对峙,往往拼的不是客观的实力,是战场指挥的智慧;不是单兵作战的英勇无畏,而是主将宏观的视野把握。戚继光本人固然武功高强,但若因此,把战局乾坤,归结于其个人的骁勇杀伐上,就会失去冷兵器军事战争的真实性。

  而电影,好就好在没有这样去表现,赵文卓的戚继光形象固然英勇,但对其塑造主要是通过兵器、阵仗等军事智慧的方面。包括他与洪金宝饰演的俞大猷的长短棍的较量,片尾与仓田保昭的断刀互抡,不仅仅局限个人对抗层面,而是对战场兵器长短应用的一种体悟,“寸长寸强、寸短寸险”。

  在人物角色设计上,陈嘉上处理得客观理智,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敌人。没有把民族英雄戚继光塑造成一个极其完美的人物,而是把他当作普通人去刻画,比如他出了名的惧内。比如,大家都知道他是战神,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他战无不胜,但片子里他开头一次战斗,大意轻敌,便吃了倭寇的亏,遭受伏击,身受重伤等。但为了威慑倭寇,政治上胡宗宪还得讲他胜了,所以导演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我们鼓吹的历史的。人一定不是完美的,止于至善嘛,完美了,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样的思考在当今这个时代太伟大了,他是在去魅,在反教条。这才是我们去看电影最重要的目的,是去怀疑,去思考的,这才是尊重!

  而对于倭寇方面的主将及反派形象塑造的也很饱满。仓田保昭的角色作为倭寇的主将,目的是完成松藩家族占领大明领土的阴谋,从电影开头交手中的俞大猷和戚继光两场败仗可以看出,此人绝非等闲,兵法造诣精深,甚至于战场兵法对抗而言,他是在戚继光、俞大猷之上的。最后与戚继光赤手对打,被戚继光打败,其实这一段是败笔,开始两人是兵器对抗,老爷子兵器掉地的那一刹那就已是败局,战场上,没了兵器,只有受死的份儿。而安排两人弃器互殴,实在没有必要,此处表现“拳怕少壮”,反而损害人物形象。这是动作表现上的余赘,也许导演想让大家看得刺激一点,剪辑太棒,速度感、力量感尽显。

  电影里最后决定戚家军与倭寇胜负的一仗,拍的极具魅力,符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一段是全片高潮部分,敌我各类专业武器悉数亮相,兵法、阵法旗鼓相当。鸳鸯阵对抗倭寇竹竿阵,寸长寸强,局势变化万千,在戚家军处于劣势之时,倭寇不和——浪人木幡挑拨小出惠介饰演的松藩少主与师父仓田保昭的关系,少主急于求成,反而造成老师稳扎稳打之法的崩坏,才让戚家军有机可乘,以弱胜强。这样的设计,即基于史实,又符合战争兵法,兵法就是人性,存在主义味道浓厚,才有意思。

  导演对于上文提到的小出惠介的反派少主也没有主观地诋毁,而是赋予其传统抗日题材少有的反派人物人性的一面,当他看到倭寇浪人奸淫掳掠之时,也是愤恨难平,而对于自己的急功之错,也是充满愧疚。

  能够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才配为大片!

  我们意识里总是简单地认为战争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打嘛,就是双方的互相拼杀,总是片面地把重点放在实时场面上。

  片子里大部分都是非战争场面,有大量的戚继光与胡宗宪的交流联系,也用大篇幅来描绘戚继光找寻、训练义乌新兵的场景。因为军事迷导演明白,战争的最终胜负虽是实时对抗的一瞬,但战争不止那个瞬间,还有前期一些的筹备与谋划。大明内忧外患之时,胡宗宪的出现,是舆论与军费的保证,戚家军后方无忧。寻新兵,是找大才,大才,是可塑之人。以此来体现戚继光的价值,保证兵源优质,可与倭寇正面较量。

  这样少见的剧作设定,打开了观众的思维,我们不仅仅是观影者、见证者,我们还是参与者。心临局中,如此看电影,才有乐趣!

  从古战争与传统武术上讲,历史上有两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岳飞和戚继光。他俩使用的兵器都是长枪。形意奉岳飞为祖师,脱枪为拳,据说太极大枪是由戚继光所编创。为什么长枪那么受欢迎?武术常理,因为枪最直接。战场杀伐,要省时省力,差一秒,人头就没了,一累着,也只有等死的份儿。

  故而战场训兵,一是保证杀敌有效,二是保证体能不衰。有效的秘诀是,不犹豫,放弃横抡,只取纵进;不衰的秘诀是,步步为营,巧妙用劲。传统武技练习,就是军营兵技训练,现今没了武器,但我们还有肢体。掌握了这两项秘诀,肢体等于兵器。

  戚继光将军是一代天骄,鸳鸯阵简直是神迹,狼筅的真实再现,插上竹枝,看了有种受刺的痛感。虎蹲炮、三眼铳等火器,神来之笔,如观艺术品般享受。军事迷就是军事迷,电影不光兵器处理讲究,服化道也很精致,军服铠甲美不胜收。升格特写,红缨甩血,极尽力道。

  电影的本质是一份情感,情感是感觉。

  个人感觉片子整体节奏有些问题,多处镜头运用、场面调度显得呆板,动作设计略偏累赘,力量感够了,但大开大合太多,偏舞化,与搏杀实际相悖。声音上除了锣鼓,其他没有很深印象,音效平庸。可能导演,重点都放在了军事对抗上,偏重某一层面,是个人乐趣,与专业无关,谁说导演一定非要兼顾到整体?自己想表达的,呈现了就好了。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是《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一句话,也是片子里的一句点题台词。一个人是不是大师,是不是高手,不是自己称的,是对手叫出来的。这句话借倭寇主将之口说出,更证明了戚家军的神勇,中华民族的不可侵犯。

  片子里,仓田保昭对小出惠介最后留的话,大意是:“少主,回去告诉你嗲,大明国不可侵犯,不要阴谋妄想了,放弃吧!。”

  这样的设定,比自己说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话,高级多了!

  好电影,拍的是高级!

  由此看出,一个心怀家国的民族英雄,对于一个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真正的强者,不是自身有多么的强大,而在于他让身边的人都变的强大了。

  最终也证明了,一个民族,一个大国,也是多么的强大与神圣不可侵犯!

  这也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重温民族英雄事迹的终极意义吧?


相关文章:

1.观《荡寇风云》后感:良心剧作,反响却很是惨淡

2.《荡寇风云》影评:本来想夸,看完想骂

3.电影《看不见的客人》观后感

4.电影荡寇风云主题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乐所有歌曲歌词MV

5.电影《神奇女侠》观后感1000字

    2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