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参观浙江大学观后感_参观浙江大学有感(2)

晓红分享

  参观浙江大学观后感篇四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来杭州已经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近日首次有幸参观校史馆,感触颇深。

  浙江大学有着百余年的光辉历史,而这历史于1998年9月15日翻开了新的一页----四校合并。在这一天,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建成今天的浙大。名称的改变是容易操作的,然而,如何使这四校由形合走向神合,如何处理因合并带来的人员冗杂和机构臃肿的问题,如何在老浙大以理工科为基础的情况下实现人文科学的快速发展,成为浙大人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

  并校之初,浙大人通过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来应对并校带来的种种问题,浙大在不断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中发展自己,为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看着一幅幅图片以及下面的介绍,我深深的被这所名校在这一百多年,尤其是并校后的艰难探索打动了。我想到,一所学校在不断的经受挫折和非议中成长起来,实为不易,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学会在苦难中坚强。合并之初,许多人说浙大被稀释了,浙大徒有虚名。而今,浙大却更加耀眼地站在人们面前。我不禁想到自己在杭州的这段日子,总是像本科阶段一样渴望被欣赏被称赞,习惯被称为好学生。而到了这里才发现自己以前一直是在坐井观天。这是一个“人才泛滥”的地方,身边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相比之下,我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于是开始自惭形秽,终日抱怨不已,本来幻想地研究生生活就开始在自责与抱怨中流逝。参观校史馆后,我想到浙大在并校初的不易,想想它一步步成长过程中所克服的困难,所背负的艰辛,便觉得自己的挫折不算什么。学校在不断的与外界沟通和合作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一句话说得好: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的呢?

  我相信,只要努力,不断的进取,成功总会在我手中。我也相信,浙大将会保持并校时的精神,取得更快的发展。

  参观浙江大学观后感篇五

  星期一,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羡慕已久的复旦和浙大。一路上我一直有两个疑惑,何为名校?名校与普通高校之间有什么区别?

  未及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我们已经来到了复旦。复旦大学的校园古朴典雅,整个学校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枫树和银杏树使复旦在这个落叶的季节里更加美丽。校园里的学子来去匆匆,忙于学业,为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争分夺秒。

  校园门口树立着一尊巨大的毛泽东雕像,伟大的形象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更具有几分韵味。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深思而切问。”前半句告诉我们专心一意地广泛学习的治学态度,后半句告诉我们深刻思考恳切提问的做学问的方法,复旦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大概就来源于此吧。个人认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一个有思想,有文化,具有强烈的个人使命感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并有一定的幸福感的有抱负的青年。名校的吸引力亦在于此,我们渴望进入名校学习,是为了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并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投身社会去创造各种财富,为社会多做贡献。记得奥巴马在上海对话中国青年时说的一句话:“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心中装着的不光是自己,还有民族,还有国家。”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在《湘江评论》中写过:“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名校之所以为名校,因为它进行的不光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的传承。所以名校总是走在一个时代的最前端,代表着一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

  站在复旦大学的门口,即将离开此处前往浙大。我不禁问自己:离开这儿了,还有能力再回来吗?

  到达浙大紫金港校区时,已经是晚上六点。此时的校园早已灯火通明,然而浙大的风景在月光的衬托下更显得一种豪迈与大气。走在浙大的校园里很少能碰见几个学生,因为此时浙大的学子都在自修室里自修。这时我不禁想起了金灿校园里的一句话:把握金色年华,创造灿烂未来。

  在浙大某学长的帮助下,我们夜游了浙大。浙大的建筑大多中西结合,十分宏伟,这体现了浙大“兼容并仓,海纳百川”的特点。但其中不乏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建筑,比如我们参观过的江南园林风格的南华园。南华园是浙大某位校友捐赠的,它位于浙大的一角,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在此处散散心,寻找一下灵感。

  浙大的校园之美毋庸置疑,然而浙大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优良的学风,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离开浙大后,我们坐车返回学校,此时我心中的两个疑惑早已经解开。视野里的名校校园已经逐渐模糊,而心中自己将要走的路却越发清晰。
猜你喜欢:

1.参观中国流动科技馆观后感

2.参观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3.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

4.参观植物园观后感

315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