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5)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9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刚一开播,收视率就全线飘红,豆瓣评分已高达9.1。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在我看来,其成功之处在于四点:
一、故事精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影片开场就是紧张的两条线。一条在北京,一条在汉东省。一边是攻,一边是守,正邪双方上演两场猫鼠游戏。北京这边是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与国家部委虽职务不高,但手握重权的贪官赵德汉上演了一出虽狡兔三窟,但黄雀在后的好戏;而另一边的汉东省则因为复杂的政治生态,在高层决策拉锯战中贻误了战机,加上丁副市长反侦察能力很强,竟然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戏份。
另外,究竟谁才是给丁副市长通风报信的“卧底”?是飞扬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书记李达康?还是看似公道、实则钻营的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甚至那个义正言辞、一脸正气的省委副书记会不会也有问题?这些谜团必然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二、人物刻画到位,让人拍案叫绝。这部剧聚集了多位老戏骨。看他们同台飙戏,很是过瘾。比如侯勇饰演的国家机关的处长,虽是典型的小官巨贪,却披着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贪局人员的斗智斗勇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劳模牌......在慢悠悠吃着着炸酱面满口仁义道德时竭力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紧张,当办案人员搜出一张存折时脸上一瞬间闪出了不安后,因为存折金额不大脸上又显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当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被搜查出巨额现金后那轰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几秒间把贪官忐忑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张驰有度;吴刚饰演的市委书记,在得知自己的副市长出事后,那种认为可能会毁了自己政绩的心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意味深长的表态,都十分传神地传递给了观众。
三、剖析官场生态,让人浮想联翩。如在省委会议现场,针对如何处理有贪腐问题的丁副市长,是走司法程序——拘留,还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在这种场合下,中国式权力制衡机制发生了微妙的摩擦。检察官希望按上级检察院的指令办,走司法程序,但由于是双重领导,又不得不向省委汇报;市委书记李达康以“吓跑投资商”为由,希望先双规,把握主动权。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为了能够赢得身为省委的李达康的一票,从而顺利升为副省长,也随声复和。而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选择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给了在外考察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就在这拉据战中,丁副市长已接到密报,化装潜逃,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这场会议室内的“宫斗戏”描绘了汉东官场的复杂,也刻画了官员百态。摈弃了以往描写官员好就高大全,坏就一无是处的套路,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四、揭示反腐形势,让人触目惊心。在片中既有显性的腐败,如在赵德汉的家里,塞满冰箱的现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额钱财;丁副市长一边斡旋往国家部委送钱,一边又不忘雁过拔毛的贪婪本性;又有隐性的腐败,如在医院住高档病房享受了十八年免费医疗的退休厅长。这些都说明反腐败道路艰巨而复杂,任重而道远。
国产剧的接地气,不应只体现在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更需要体现在时代风貌上,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的名义》正视现实生态,人物刻画没有脸谱化,是一部难得的将严肃反腐题材进行通俗化改编尝试的电视剧,值得我们点赞。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10
近期,豆瓣评分超高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独特的题材、云集的戏骨、过硬的演技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引发热烈的反响,对于国家播放反腐倡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给予高度肯定,更多的是透过影视作品看到国家从严治党之力度、严惩贪污腐败之决心,这是肃歪风、正党风的坚定体现。
电视剧使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触颇深、收益良多的是电视剧中陈岩石老先生给汉东省上的那一堂党课,没有课堂老师的讲授艺术,但真挚的感情流露让人潸然泪下,他回忆中、历史中、战争中的共产党员让我骄傲,让我敬仰,让我钦佩,也让我汗颜。陈老说,在战争时候,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的资格。这个资格是一种敢于为人民献身的勇气,这种资格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坚毅选择。陈老还说,他入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家。听到这一句,眼泪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入党庄严宣誓的时候,陈老是做好了为信仰、为人民付出一切的准备了的。入党,意味着更危险的任务,意味着更重大的责任,意味着更艰巨的担当,但是,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退缩,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逃避,能为保护群众牺牲是光荣的,能为战争胜利出力是崇高的,能为坚定信仰献身是值得的。我想,没有人不怕死,他们也想活着,活着看到顺利,但是,在他们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叫信仰,信仰背后,站着人民!
回想我入党时,没有生与死的压力,没有需要与被需要的感觉,就是因为大家都交入党志愿书,所以我交了,因为入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的特权,所以我想试试……入党的初衷,在陈老一字一句的回忆中,显得那么苍白而又无力;入党之后,除了变更政治面貌,定期参加学习,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之外,似乎我并没有做到其他的要求,学习依然像以前一样的学习,随后的实习也是按部就班,参加工作了也没什么不一样,入党之后的作为,在陈老直击人心的言语中,显得那么糟粕而又无光;关于入党的信仰,从学整整19年,识的的汉子数以千计,党章的每一个字都认识,党规的每一句话都能理解,但每当谈起信仰时,内心总是感觉模糊,感觉虚无,当在工作总结中写下坚定信念这类词汇时,心是虚的,因为不真实,信仰的感悟,在陈老朴实无华的诉说中,显得那么汗颜而又缺乏底气。
在陈老的回忆中,那样的党员是他永远难以忘记的挚友,永远相惜相伴的知己,永远心灵相通的同类人。这样的党员英雄,每位身上都有迥然不同的经历,英雄的故事各有各的壮举,但英雄的情怀无不相似,那是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情怀,那是信仰坚定到能为之付出生命而义无反顾的情怀。共产党伴随着艰难的环境、战火的纷飞、生命的危险一路风雨,无数党员先辈们用鲜血染红了他们的信仰,用生命迎来了人民的顺利,用牺牲换取了群众的利益,用付出奠定了今天的美好新中国。他们其中,有无数先烈,永远的留在了那段艰难奋进的岁月,没有享受到一丝一毫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但,我想,如果可以从新选择,他们永远不变,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