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大渡河观后感1000字

坚烘分享

  影片《大渡河》为我们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揭示了他们在夺取革命胜利中所作的历史贡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大渡河观后感1000字,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大渡河观后感1000字篇一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基础。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红军选出了17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孤舟奋勇、不怕牺牲,直扑大渡河对岸。这时国民党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令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208旅回援泸定。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对岸突击。

  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生命,奋不顾身地与敌人作战。使我明白了没有当年这么多英雄战士的生命与鲜血,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让中华民族更加富强!

  “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强渡大渡河,为红军的长征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影片《大渡河》把这场举世闻吕的宏伟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地再现于银幕之上。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身边,带到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之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影片《大渡河》为我们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揭示了他们在夺取革命胜利中所作的历史贡献,为他们的千古功绩树立了一座艺术丰碑。

  影片还在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战斗生活中,塑造了红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这里有为了夺取唯一的渡船而献出了生命的宣传队长沈晓莹,有为了掩护战友扫除前进路上的碉堡而牺牲的老班长,有抢夺泸定桥时舍生忘死地冲在前面而壮烈牺牲的团长赵剑峰等,他们用生命,换取了战斗的胜利。看着影片中的这场悲壮的战斗,怎能使我们忘掉这些赤胆忠心的先烈呢?他们那种不避任何艰难险阻、不顾个人得失,冲锋在前,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革命后代奋勇前进。

  影片中,蒋介石妄想红军在大渡河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几次叫嚣,寓意也十分深刻。它使人们深思,在中国,无数次的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部遭到了失败,唯独中国工农红军面对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遇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困难,却获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影片正是通过这些具体事实深刻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理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同时,由于影片气势磅礴地反映了我党我军在那紧要的历史关头的战斗情景,也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革命事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他们的丰功伟绩光同日月,永照千秋。

  大渡河观后感1000字篇二

  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当蒋介石发电报给他四川盟友军阀刘湘和刘文辉的军队时,他就想要红军重演一遍太平天国的历史,让红军在这里全军覆没。为了生存,红军必须胜利渡河,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必死无疑!

  红军的先锋部队,在彝族同胞的带领下,通过了狭窄的山涧羊肠小道,像天兵一样奇袭了安顺场渡口,利用夺来的三艘渡船来回不停地渡,三天以后,才运了一个师的人员过了河。

  但是,河流越来越急,渡河越来越困难了。全部人马过河需要好几个星期才行。还没有完成过河,他们就会受到包围。敌人的飞机还在大肆轰炸。情势危急,怎么办?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

  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面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是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桥南端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要冲过桥去真危险啊!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军支援到达前把桥占领。红军挑选了三十名志愿人员,他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身上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双方的火力在桥上交叉,敌人的阻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弹了,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敌军官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这时已有二十几个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向敌人的碉堡,敌人仓惶后撤!

  噢!胜利了!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下了余下的桥板。这时更多的红军过来了。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高兴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

  在这段史记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那样危险的情况下,那些红军战士没有一点犹豫也没有一点害怕,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革命的胜利。

  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感觉我们应该像红军那样,不怕困难。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大渡河观后感1000字篇三

  朋友,你看过影片《大渡河》吗?如今身处于远离硝烟和战场的和平年代,对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观,我们已习以为然、默然接受。但心里总是有一种抵触和失落,觉得缺少了什么。适时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观看了影片《大渡河》,带来的震撼,感动了本已麻木的心,终于知道我们还需要什么。

  片段一:只见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群山险峻,地势十分险要,是进入川西北必经之地。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120里急行军,到达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附近,经过激烈交火,抢占了渡口,占据有利地形。

  片段二:在女战士的耐心说服下,老乡终于打消顾虑说出有船,但这时躲藏的敌人开枪了,女战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子弹,为他人、为革命的希望英勇牺牲。

  片段三:突击队冒着密集的枪弹和炮火,在急流中前进,在岸上火力的掩护下,迅速登岸,浴血奋战抢占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红一军团度过了被国民党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这些片段说来简单,但这个胜利又是多少战士的生命换来的呢?歌词有唱:我们的国旗为什么这么红,革命的鲜血染红了它!

  川流不息的大渡河水,是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长征将在我们心中延续,让我们从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斗故事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以实际行动作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事,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感动。

  这部电影讲的事情发生在1935年5月。红军要过大渡河,首先要打败国民党守卫军。大渡河波涛汹涌,打起来的浪花如狮子一样凶猛,如老虎一样可怕。讨厌的国民党把大渡河上所有架桥的木板都撤走了,只留下13根光秃秃的铁链,留下的铁链虽然又长又粗,但铁链一碰火就发热。国民党守卫军一边用汽油烧铁链一边射击,战士们毫不畏惧,如猛虎出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凶猛的冲过发热的铁链,终于取得了胜利。

  中国的五星红旗是被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的,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不畏牺牲。不管有多少艰难,那些“拦路虎”在红军面前都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大渡河就是其中一只“拦路虎”。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命令先遣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沈队长为了借最后一条船,也奄奄一息了,直到临死前,还不停地说: “船,船,船……”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心想:沈队长面临死亡时还一心想着船,她那不畏牺牲,誓死完成使命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毛主席知道蒋介石的阴谋,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准备渡河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迷乱了川军,调开了川军的二零八旅。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立刻让何湘辉火速调二零八旅回援泸定桥。

  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是的,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能够忘记他们!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那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他们,那么,可能现在,我们还处于战争之中。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爱国的革命先烈们而感到自豪。我们要像红军叔叔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努力奋斗,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看过“大渡河观后感1000字”的人还看了:

1.大渡河观后感

2.观大渡河有感

3.我的长征观后感1000字作文

4.长征纪录片八集观后感1000字

5.纪录片长征观后感1000字

    2925930